📖 ZKIZ Archives


發電上網制約大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994494

前文中國新能源佈局提出了各類能源在中國的最新狀況與發展前景,我們從中可以清楚了解到,意願上,政府希望在穩定傳統能源供應的情況下,逐步以新能源取代,以達到最終降低污染的目標。然而,現階段的新能源發展面對不少制約,今天,我們就看看發電上網問題與價格因素如何影響中國新能源的當前發展。

『隨着內地可再生能源的不斷發展,清潔能源與火電之間的利益衝突也逐漸顯現。電價一直是能源改革的重中之重。內地媒體報道,國家能源局已經形成了電力體制改革的初步方案,民資有望進入售電市場。目前的電價機制有怎樣的問題?未來的電價改革應該如何進行?

世界銀行中國局高級能源專家王曉東博士說,電力系統是由發電、輸電和配電這三個部分組成的。三個環節都有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利益衝突。

在發電方面,由於風電和太陽能是間歇性的,屬於「看天發電」,調配可再生能源發電廠與火電廠的建設發展存在一定衝突。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發電的特性也令電網公司需要在輸電時進行靈活調配,令輸電公司較為抵觸。

而在配電環節,由於內地一個地區往往只有一個供電公司壟斷。如果當地發展分布式太陽能,如屋頂太陽能可以令用戶自產自用,勢必威脅到供電公司的利益,所以早些年屋頂太陽能都不被允許進入電網的。

王曉東說,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的衝突的關鍵在於電價。由於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展愈來愈快,去年全國新增發電量中,可再生能源的新增發電量首次超過火電。因此,可再生能源與火電的利益衝突也愈演愈烈。

發電方面,內地目前是「一部制電價」的模式,即完全按照發電廠的發電時間來計算電費。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逐漸增加勢必影響到火電廠的發電時間,造成火電廠的經濟損失。

另外,發達國家一般是有發電上網電價、輸電電價和用戶電價,電力供應每一個環節的成本非常清楚。這些國家一般有獨立監管部門根據輸電和配電公司的成本調整電價。而內地只有發電上網電價和用戶端電價,輸電和配電的成本混在一起模糊不清。加上電價由發改委價格司嚴格控制,導致輸電公司引入可再生能源時多付出的成本可能無法得到補償,打擊其引入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兩部制電價 改革第一步

王曉東認為,引入「兩部制發電電價」應是電價改革第一步。兩部制電價的概念有一點類似手機通訊收費,用戶每一個月繳納一定數額的固定月費,然後再根據用戶實際通話時間另外收取費用。兩部制電價首先會根據電廠建設成本,給電廠固定的容量電價,確保電廠可以回收建設成本;然後再根據電廠實際發電時間付電量電價。

王曉東說,隨着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很多地方的火電發電廠每年發電時間已經從原來的每年5000小時降低至4000小時,原來完全按照發電時間來計算電價的方式令很多火電電廠在這個過程中蒙受損失。而兩部制電價則可以更精確地計算發電廠建設和運營的成本,在調配發電量的時候也可以更為靈活,確保發火電電廠不會因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加而虧本。王曉東認為這種方式可以盡可能地保護火電廠利益,減少可再生能源與火電廠之間的利益衝突。她強調,電價改革是要調整電價結構而非提高電價。根據她的團隊的計算,如果兩部制電價得以實行,用戶電價不會上升。

另外,王曉東也認為是時候對成本相對可再生能源更低的石化燃料(煤和石油)加稅,以反映石化燃料帶來的環境成本。目前,中國的煤價與油價基本符合市場價格,天然氣價格仍然有政府補貼。以世界銀行在甘肅的能源基地為例,不含環境成本的煤電成本約為0.367元/度,而風電成本是0.469元/度,太陽能發電成本是1.08元/度。

能源改革阻力重重

王曉東說,目前國家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貼其中差價,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商。在內地除了低收入人群,民眾繳納的每一度電費中有0.015元滙到可再生能源基金中,前幾年這個數字只有0.002元,幾年來已經三次加倍。隨着可再生能源佔總體能源比例不斷提高,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擴大。

王曉東說,根據世行的研究報告,如果要達到可再生能源於2020年佔全國能源15%的目標的話,每一度電中要有0.025元滙到可再生能源基金,若這樣,世行擔心會給民眾帶來經濟負擔。因此,目前能源局和財政部都在考慮是否要為化石能源加稅,「誰污染誰買單」,以此減少可再生能源與化石燃料的差價,減少補貼的需要。

王曉東說,中國發電成本是國際水平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但電價實際上與發達國家差不多。她認為,中國電價可能有高估的情況。之所以只能說「可能」,是因為現在沒有人知道中國的輸電和配電成本是多少。王曉東說,發達國家現代電力系統中,發電、輸電和配電三方是各自獨立的。而中國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只做到將發電方獨立出來。發改委價格司曾經要求電網公司上報輸電和配電成本,但至今沒有得到準確數字。王曉東說,成本不清晰將影響到下一步的電價改革,阻礙清潔能源的發展。由於電價關乎經濟民生,非常敏感,有關電價改革的任何一步高層都非常謹慎。

除了價格以外,王曉東認為,中國能源體制改革還面臨缺乏競爭與缺乏監管兩個大問題。石油及電網公司由於壟斷,勢力過於強大。過去十年,承擔監管職責的電監會並沒有被賦予電價定價權,甚至連審查電網公司財報都困難,導致其很難有效發揮監管職能,機制改革後,電監會又被併入能源局。總而言之,能源改革依然「路漫漫其修遠兮」,整個體系的改革還需要待以時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