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多晶硅危机:40美元生死线 天威通威南玻不达标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518/05296237519.shtml


  40美元/公斤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无法达到的水平。这一水平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多晶硅厂商的生死线

  理财周报记者 陈光/文

  “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一个想象力炒作的行业。”一位对新能源行业研究颇深的上海私募基金研究员谈及光伏发电时这样告诉记者。

  而瑞银分析师Stephen Chin则将太阳能产业链描述为:到处存在着供应过剩、资金缺乏以及全球宏观经济恶化造成需求面临困难。

  从充满想象力到全面盈利下调,光伏行业的前景变化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而在接受采访时,诸多基金经理也呈现出巨大的分歧,核心冲突在于,全球需求的步伐能否赶上产能扩张的速度?

  天威保变的变化

  在国内,天威保变(600550.SH)算是新能源行业涉足最深的公司之一,在其业务版图中,公司持股35.66%的新光硅业是中国第一家实现千吨生产线技术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在多晶硅的下游,天威英利则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制造。

  现在,太阳能之于天威的贡献重要性正在发生变化。

  海通证券测算,新光硅业自2007年投产以来,产量逐年增加,2008年产量达800吨,2009年可以提高到1100吨,预计2010年则能 够达到1200吨。产量逐步增加时,新光硅业为公司贡献的每股净收益却在逐年减少,根据海通的数据,2008年多晶硅贡献EPS为0.25元,2009年 这个数字预计要降到0.11元,而到2010年,多晶硅贡献EPS更要低至0.06元。

  这还是那个市场翘首企盼的大金矿——多晶硅光伏产业吗?

  “两年以前,多晶硅市场是纯粹的卖方市场,厂家有多少货,市场就能消化多少货,谁能生产出多晶硅来,就可以马上换成真金白银。”前述私募基金分 析师告诉记者,随着大量投资者进入多晶硅生产领域,现在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虽然没有成为买方市场,但绝对已经宽松许多,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多晶硅价 格迅速回落。”

  根据记者得到的数据,多晶硅每公斤现货价由2008年第一季的500美元暴跌至目前的100美元。按这个价格计算,新光硅业虽然2009年产量得到继续增加,但业务利润却大幅下滑,预计2009年净利润将由2008年的8.07 亿元降至2.34亿元,降幅达70%。

  新光硅业业务利润的大幅下降,还是建立在其良好的成本控制基础上的。

  海通调研后认为,新光硅业目前的成本比2008年平均水平下降30%,未来仍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多晶硅价格的回落是大势所趋,对于天威来说,由于有天威英利在,情况还能好一点。”上述私募研究员告诉记者。

  由于天威保变在光伏领域拥有比较长的产业链,既有做多晶硅的新光硅业,又有以多晶硅为原料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天威英利,多晶硅市场发生转变可能并不是什么坏事。

  瑞银分析师Stephen Chin认为,从垂直整合厂商来看,目前英利的非多晶硅成本最低,但由于过多依赖于多晶硅现货市场,其多晶硅成本却最高。

  这一劣势在加上多晶硅价格下降后变得不那么显眼。“如果所有厂商都能以70美元/千克的长期合同价采购多晶硅,英利相对其他厂商的成本劣势将大大下降,同时英利能够提供高效率的产品。”Stephen Chin说。

  海通认为,“国际光伏市场仍处于寒冬,但天威英利销售增长值得期待。”

  海通的数据预测,2009年天威英利对于天威保变(38.09,0.59,1.57%)的EPS贡献为0.18元,预计到2010年将提高到0.32元。如果与多晶硅生产数字合并,2009年光伏发电领域将给天威保变贡献0.29元,预计2010年将提高至0.38元。

  多晶硅行业洗牌

  一条光伏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多晶硅生产、拉棒、切片,其次是太阳能电池制作,最后是系统组装和生产其他组件。其中多晶硅生产曾是最为暴利,国内企业最热衷进入的行业。

  天威保变投资的新光硅业最先于2007年2月26日投料试车成功,设计产能为1260吨/年,另外江苏阳光(5.99,-0.06,-0.99%)(600220.SH)也投资年产多晶硅1500吨的宁夏阳光硅业项目。通威股份(9.91,-0.04,-0.40%)(600438.SH)则间接控股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第一期生产线年产多晶硅1000吨。此外还有南玻A(17.62,-0.47,-2.60%)(000012.SZ)、特变电工(28.54,-0.49,-1.69%)(600089.SH)、航天机电(12.23,0.04,0.33%)(600151.SH)、乐山电力(12.12,0.37,3.15%)(600644.SH)、岷江水电(6.15,0.10,1.65%)(600131.SH)等上市公司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多晶硅生产线,产能从1000吨到3000吨不等。

  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到2009年一季度,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0家,形成1万吨以上的多晶硅生产能力,实现产量4500吨。预计到2009年年底,我国可形成3万吨左右的产能,产量突破1万吨。

  供给大规模扩张,需求却没有呈现同步骤上涨。

  前述私募分析师告诉记者,尤其是2008年美国和西欧等国纷纷降低了对太阳能发电的相关补助,需求事实上是在萎缩的。

  “虽然美国奥巴马上台后推出振兴光伏产业的计划,西欧国家也要推行低碳经济,但是这种政策的促进不可能快速见效,甚至效果会很一般。”该分析师还认为,国内出台的太阳能屋顶计划短期内也不可能刺激国内需求增长。

  供求关系的变化直观地体现在多晶硅价格变动上,而决定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生死的则是成本的差距。

  Stephen Chin将国际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分为三类,首先是在生产技术和成本上都表现优异的现有厂商,例如美国的MEMC公司和挪威的REC公司,其多晶硅生产成 本在25-35美元/千克;其次是有潜力的新进入厂商,像DC Chemical、LDK和顺达等新兴厂商,其产能完全上线后可能达到40-50美元/千克的生产成本,另外存在风险的供应商成本可能超过80美元/千 克。

  Stephen Chin认为,未来国际多晶硅混合成本价将维持在75美元/千克左右。这个价格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还可能进一步下跌。

  而在中国,经过2年多的试生产后,新光硅业目前的成本能控制在50美元/千克,国内其他厂商的成本要远高于此。

  “多晶硅生产线建成后,短期内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起码也要2年时间才能顺利达产,达产后能否达到新光的成本水平还很难说。”上述私募分析师认为。

  海通证券(13.94,-0.29,-2.04%)詹文辉认为,短期来看,国内在建多晶硅厂受到的冲击最大,这些庞大的投资可能尚未产生效益即成为投资商沉重的包袱。就目前国内多数多晶硅厂的初始投资预算成本看,“40美元/公斤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无法达到的水平。这一水平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多晶硅厂商的生死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3

263.5亿港元购入中能硅业 “电王”朱共山的多晶硅救赎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24/HTML_JSAD1DRRQMRI.html


263.5亿港元的收购价,199亿港元的2009年天量新股发行,在金融海啸导致光伏行业哀鸿遍野的冲击下,这是“电王”朱共山对巨资投资多晶硅行业的冒险式救赎。

6月23日,中国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能源)(03800.HK)宣布,将以总代价263.5亿元,收购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能)100%股权,朱共山为协鑫能源第一大股东兼主席,而朱同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智悦控股也握有江苏中能绝对控股权。

“他这是在进行豪赌,在目前香港与美国等资本市场对新能源热烈追捧的前提下,寄望借此收购增加江苏中能的现金流。”一位光伏业内权威人士表示,5月 8日中国忠旺(01333.HK)上市募得94.94亿港元,但已戴上2009年以来全球最大金额的新股募资桂冠,朱共山想要向资本市场拿到近200亿的 资金,“需要去冲刺一个奇迹”。

保利协鑫的公告称,263.5亿港元的收购价中,将有199亿港元透过发行每股2.2港元、合计90.51亿股新股支付;余下64.4亿港元将透过现金、发行有抵押票据及新股支付。

现 年51岁的朱共山,以民营资本的身份在华能、国电、华电、大唐、中电投这五大电力集团及申能、粤电、深能和皖能等地方军控制之外的狭小空间里腾挪,拥有近 20多家以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为主的再生能源电厂,并以30亿人民币的身价,位列《2008胡润能源富豪榜》第18位。

冲刺纽交所未果

据公开资料显示,江苏中能多晶硅项目由协鑫集团投资70多亿元人民币,2006年8月落户徐州经济开发区。时至2007年9月21日,其一期1500吨生产线正式投产,第二期1500吨生产线则于2008年4月投产。

根据江苏中能的规划,其第三期生产线为15000吨,建设完成后,江苏中能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8000吨,而到2010年将达到27000吨的产能规模,成为全球三大多晶硅厂商之一。

“朱共山此次将江苏中能揽入协鑫能源中,实在是迫不得已。”上述权威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江苏中能错过了光伏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好时机,彼时的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多晶硅概念已经疲倦,上市计划夭折导致资金链紧张,原定投产计划缩减,能否获得融资将决定今年中能的产量。

此 前的2008年8月,以江苏中能为业务主体的协鑫硅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IPO申请,计划在纽交所融资8.625亿美元,其IPO的发 行承销商则为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后因投资者对国内光伏兴趣一再衰减及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日期一推再推,并最后导致上市冲刺未果。

“此时保 利协鑫出手,当然有江苏中能资金链紧张的因素存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透露,多晶硅现货价格已从2008年的480美元/公斤的峰值跌至 2009年4月的80美元/公斤,目前更是在70美元/公斤之下,“以目前的多晶硅现货价格,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已经接近成本,更别提有巨额的利润,中能硅 业也不例外”。

前述权威人士感慨,冲刺纽交所失败之后,大家对于协鑫能源并购江苏中能就有所预感。其原因在于,江苏中能的扩张速度极快,其 一期工程只需要17个月时间建设,二期更减至10个月左右,随后三期于2008年底即迅速上马,“在业内是绝对的黑马,但也留下了一个迅速扩张中的资金‘ 饥渴症’”。

事实上,除却多晶硅生产之外,江苏中能正积极将业务领域向产业链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系统、太阳能发电站等领域延伸,其目标是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光伏产业公司

江苏中能副总经理马平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四五年在欧美国家有所布局,“希望通过在美国及欧洲的开发、建设,使得协鑫光伏从一个硅材料的供应商,转型为提供光伏发电的绿色能源供应商”。

在上述权威人士看来,仅江苏中能三期多晶硅产能建设需要一百多亿资金,非占据该公司绝大部分股权的朱共山所能独立支撑,加之银行信贷收紧,“要想三期工程顺利运行并产生效益并走向综合性企业,主要还是要借助资本市场”。

拷问199亿港元募资

协鑫能源公告显示,倘是交易完成后,朱共山及其家族等关联人士的持股将由原来的34.47%提升至56.17%。

问题在于,在目前资本市场低迷的行情下,199亿港元的新股发行或许需要投资者的“十分厚爱、高看三分”。据WIND资料显示,港交所前4个多月新股发行仅筹资逾123亿港元。

“ 朱共山此时将江苏中能纳入协鑫能源棋盘,可以借力当前港交所热捧新能源这个理念。”国泰君安(香港)能源行业分析师王鼐分析,新能源企业在港交所得到数月 追涨,以中国电力新能源(00735.HK)为例,其4月8日股价仅为0.355港元,但6月23日最高时涨至0.63港元,涨幅有一倍有余。

263.5亿港元的收购价,对应江苏中能去年底税后净利22.33亿元人民币,已有10.4倍的市盈率。

姜谦表示,倘是以江苏中能年底将达到18000吨的总产能计算,协鑫能源以263.5亿港元收购中能硅业应该是溢价收购。“上市公司保利协鑫按2.5元折让12%,以每股2.2元溢价收购大股东旗下公司资产,就对价而言,这一收购价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并不划算。”

事实上,国内光伏企业所称的产能与产量往往有较大背离,多晶硅企业的产量一般仅为产能的六成左右。以国内最早从事多晶硅生产的四川新光硅业为例,2008年计划产量800吨,为产能的63.49%。

姜谦据此估计,江苏中能虽号称18000吨的产能,产量能达到10000吨已算是不错的数据。

数据显示,江苏大全集团建设规模6000吨/年多晶硅,需要投资60亿元;江西赛维LDK于2007年8月开始斥资120亿元,上马1.6万吨多晶硅项目。

“ 如果以江苏中能1.5万吨多晶硅产能来看,需要投资112亿—150亿元,即使去除20%的自有资金,仍有近百亿缺口。”前述光伏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多晶 硅生产线建成之后,还要花费超过半年的时间来调试产品,“所以一般需要一年半至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有规模化效益,而且多晶硅的利润会有一个直线衰减的过程 ”。

王鼐介绍,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处于平静期,平均每日仅有500亿-600亿港元的交易量,故此对“电王”朱共山而言,需要以极大的智慧去说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接受199亿港元的募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91

多晶硅项目引发内幕交易 多家公司董事长遭处罚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902/03136694094.shtml


  上市公司董事长潜伏股票遭处罚

  在证券市场上,寻求各种投资项目和投资机会的投资者,需要通过证券市场上披露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值得投资的上市企业,并作出购买或售出证券的决策。

  然而,在证券市场中,有一部分人往往利用其掌握的内部信息,抢先一步对市场做出反应,以获取丰厚的获利机会。这种行为不仅对市场的公平性造成极大的践踏,也大大降低了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证券法》对内幕交易行为、内幕信息及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作都出了详细的规定,证券监管部门近年来对内幕交易行为也加大了查处和打击力度。今年6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一起内幕交易案的处罚决定书,四川电力副总经济师兼岷江水电(5.32,0.14,2.70%)董事长吕道斌、川投集团副总经理刘晓阳等人因涉嫌内幕交易遭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

  多晶硅项目引发众股东争抢

  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原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长期以来,中国多晶硅产能短缺,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等多晶硅下游产 业严重依赖进口。2007年前后,随着信息产业和太阳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及国内多晶硅需求增长迅猛,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35美元一路狂涨到400多美 元。

  此时,国内多个省市和相关企业开始盯上多晶硅这一暴利行业,纷纷酝酿上马多晶硅项目。2007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决定在乐山和新津上马多晶硅项目,并决定由新光硅业负责投产建设。

  两天后,新光硅业发函给主要股东,讨论并征求相关意见。当时,新光硅业的第一股东是四川国资委旗下的川投集团,第二大股东则是中国兵装集团属下 的上市企业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威保变”),第三大股东则是四川电力下属的四川启明星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启明星”),同属于四川 电力的乐山电力仅占有0.8%的股份。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川投集团,理所当然地想占据其中一个项目的控制权。然而,川投集团这桩看起来顺理成章的生意却受到其他几个股东的制约。当时,川投集团准备将其所持的新光硅业38.9%的股份转让给川投能源。但是,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作为股东的启明星和乐山电力(9.42,-0.04,-0.42%)享有股份的优先转让权,如果这两家公司在过程中“横刀夺爱”,转让过程必将横生枝节。因此,从项目雏形显现开始,川投集团就不得不看着其他几大股东的脸色行事。

  也就在此时,同为四川电力下属企业,但同新光硅业毫无关联的岷江水电也盯上了多晶硅这一“香饽饽”。事实上,早在2007年的6,7月份,吕道 斌就知道并看好多晶硅项目,并多次向四川电力总经理朱长林等上级领导表达了希望参与甚至控股多晶硅项目的意愿,而四川电力方面也表示支持乐山电力和岷江水 电参与。

  控股方案一波三折

  可以说,早在该项目议案通过前的4个月,吕道斌就知道乐山电力和岷江水电将极有可能参与多晶硅项目,这为其后内幕操作乐山电力的股票打下了基 础。从2007年9月14日开始,吕道斌公然用自己及女儿的账户购入乐山电力的股票,直到11月8日最后一笔完成时,吕道斌累计买入乐山电力股票18.5 万股。一年之后的8月22日,吕道斌将股票全部卖出,累计浮亏近38万元。

  2007年11月14日,新光硅业再度发函给各大股东,决定19号召开预备会,20号召开正式会议,并决定多晶硅项目最终的控股方案。同时,川投集团转让新光硅业股份一事也将在会议上进行表决。

  2007年11月19日,多晶硅项目控股方案预备会召开。会上,川投集团和天威保变(29.96,-0.49,-1.61%)作为第一和第二大股东,提出各控股一个项目。但仅占有0.8%股份的乐山电力却不肯放弃控股权,会议最终不了了之。

  2007年11月20日,多晶硅项目控股方案的正式会议召开。由于股权转让必须得到其他股东的通过,川投集团无奈做出让步,同意放弃对多晶硅项目的控股权,初步形成了由乐山电力控股乐山多晶硅项目,天威保变控股新津多晶硅项目的初步议案。

  然而此时,乐山电力和启明星的实际控制人四川电力又提出,希望岷江水电也能参与多晶硅项目的建设。最后,川投集团再次让步,岷江水电如愿以偿地分到了多晶硅项目的一杯羹。

  会议在接近中午时,最终达成以下协议:乐山项目分别由乐山电力出资并持股51%,天威保变出资并持股49%;新津项目分别由天威保变出资并持股51%,川投能源(14.81,-0.10,-0.67%)出资并持股35%,岷江水电出资并持股14%。

  2007年11月21日下午,上市公司乐山电力、天威保变和岷江水电的股票都在交易所停牌,并于11月28日在《上海证券报》等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披露了投资多晶硅项目的意向性公告。

  会上硝烟弥漫会下内幕交易横起

  会议场上硝烟弥漫,参会各方斗争、妥协、拉锯。而在会下,一些人却启动了另一个“战场”——他们争分夺秒地抢在股票停牌之前,买入项目最大受益方——乐山电力的股票。而这种赤裸裸内幕交易的行为,最终没有逃过监管者的法眼。

  首先察觉乐山电力股票异动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他们通过技术系统,发觉了停牌前股价的异动情况,旋即展开了拉网式的排查。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技术系统,将涉及该项目的各公司高管及其亲属的股票账户逐个检查,共涉及7家公司300多人。

  其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相关调查情况上报给中国证监会,证监会相关部门旋即开赴四川,展开对该案的全方位彻查。在证券监管部门几个月昼夜不间断的取证、调查、定案的努力之后,此案最终水落石出。

  经调查,除了岷江水电董事长吕道斌在会议之前“埋伏”乐山电力股票之外,包括川投集团、新光硅业等多名参与项目的内幕交易者均是在会议前后“突击”购入乐山电力股票。之后,他们利用股票上涨的机会将手中的股票抛售,获利了结。

  薛东兵,川投集团计划部经理,于11月20日10点50分到10点55分的会议期间,购入乐山电力股票10300股,其后在12月又买入6100股,并于2008年8月22日全部卖出,累计盈利25715元。

  张瑜婷,新光硅业办公室秘书,负责会议记录、拟定会议纪要的工作人员,在11月21日上午,抢在股票停牌前买入乐山电力股票4300股,并于2008年2月19日至3月17日全部卖出,盈利2442元。

  刘晓扬,川投集团副总经理,在11月21日上午集团召开的通报项目相关情况的临时董事会上,得知了相关情况,并在上午9点26分买入乐山电力股票2600股,当年12月20日全部卖出,盈利6612元。

  段跃钢,川投集团工业部副经理,具体负责沟通、联络和协调多晶硅项目的主管人员,在11月19日前了解到乐山电力有可能参与多晶硅项目的情况下,买入乐山电力股票300股,当年12月7日全部卖出,盈利1165元。

  中国证监会依法处理

  中国证监会最终认定,上述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活 动”以及第76条“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之规定,构成《证券法》第202条所述“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涉及证券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 信息公开之前,买卖该证券”的违法行为。

  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根据《证券法》第202条规定,证监会决定:责令吕道斌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乐山电力股票,并处以3万元罚款;对于其他涉案人员,分别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罚款。

  而除了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外,纪律检查部门也将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调查,并做出纪律处罚。而据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电力的纪律检查部门已经与其沟通,将根据案件情况,对公司的相关涉案人员做出处理。

  ■专家观点

  股民可对相关人员提起民事诉讼

  知名证券法律人士杨兆全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兆全认为,内幕交易案之所以屡禁不绝,首先是我国存在内幕交易的社会土壤。很多人认为靠内幕信息投资是 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只有靠内幕信息才能挣到钱。在中国,打听内幕信息是带有普遍性的心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打听小道消息。有了这个内幕很多违 法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次,绝大多数的内幕交易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查处。近年来,证监会加大了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打击力度,但与整个违法者的数量相比,真正受到查处的只是极少数。这让违法者产生一种“安全感”,认为只有特别倒霉的人才会被查,这就会更加助长违法者的投机心态。

  杨兆全建议,除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外,股民也可以对相关涉案人员依法提出民事诉讼,这也能从另一方面加大对这些“信息优势者”的制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0

多晶硅“过剩”谜底拆解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15/HTML_YS2I8KC60GE5_1.html


9月10日,一支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带队的“国家产业调整调研组”造访徐州。调研组阵容极其豪华,囊括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科技部、中编办、知识产权局等数个国家要职部门,多晶硅投资过热成为该调研组重点关注内容。

“这并不是国家第一次调研多晶硅行业的投资过热问题,早先的8月11日,国家数个部委已会商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等多晶硅企业讨论这一问题。”14日,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配合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达成的共识,新近相关多晶硅投资准入门槛或将出台。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基础生产原料,此前因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多晶硅与传统产业钢铁、水泥等同时遭到国务院“点名”。

令 人惊讶的是,在部分多晶硅企业遭遇停产或是限产的同时,一线多晶硅巨头仍在扩产路上疾行。以江苏中能为例,其三期第三条5000吨的生产线将于9月底投 产,届时将形成18000吨的生产规模;赛维目前第一条5000吨生产线已于9月初建成,年底全部生产线建成后将达到15000吨生产能力。

“如果多晶硅投资门槛出台,那么将有效遏制部分地方多晶硅盲目、粗放的多晶硅投资格局,同时也会对现有小厂形成冲击。”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相信,今年年底及明年,将是多晶硅行业洗牌的时机,“百吨或是千吨的小厂将会出局”。

过剩谜底

根据记者了解,以1.8万吨的产能,江苏中能跻身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行列,并规划至2010年产能扩至2.1万吨。

“之所以敢于扩大产能,缘于有充足订单在手,现在虽然开足马力生产,但我们每月仍亏欠下游企业100吨左右的多晶硅。”吕锦标解释,该公司先前与尚德电力、常州天合、南京林洋、晶澳大阳能等下游电池企业签定了5-7年的长单,需供应33311吨多晶硅。

吕锦标表示,2.1万吨的产能为在1.8万吨生产线基础上的技术改选提升,今年该公司计划产量为7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世界总产量的15%。

除却江苏中能和赛维LDK外,英利集团目前一期年产3000吨多晶硅工程即将于10月投产,并计划年内启动二期6000吨工程建设,并最终形成1.8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多晶硅巨头们的扩产,带来业内外相应的担忧。据统计,我国多晶硅产量2005年仅有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2007年为1156吨,但2008年狂飙到4000吨以上。

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保利协鑫能源执行总裁江游分析,目前国内这个行业有20多家企业进入,如果预测明年光伏安装量为12G瓦计算,其所对应多晶硅供应量为7-8万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规划全部上马且化为现实产能,这个行业确实过热”。

“但是国内的多晶硅产能是否过剩,这需要分拆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告诉记者,2008年国内多晶硅(6N以上)的产量只有4000多吨,满足下游市场四分之一的需要,其余均需要进口。

目前,多晶硅生产能力分3个等级:第一,对外宣布的能力;第二实际已经建成的能力;第三,实际产量。

赵玉文称,在建的项目有可能停产,计划的生产能力也未必能够实现,加之拟建的项目并非一定能够上马,如果以2008年的需求量作为指标,仍有1.5 万吨缺口,“保守估计今年晶硅电池的需求量约为2.8万吨,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的产量只能达到1.4万吨左右”,故此当前多晶硅的实际产能并未过 剩。

前述知情人士亦向记者承认,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较为浮躁,企业宣称的产能连1/5都没实现,“如果依照目前规划的产能,连2020年都能满足需要”。从此逻辑推导,17万吨的规划很难实际上马。

洗牌加速

目前多晶硅价格已从2008年10月份开始急剧跳水,从峰值350美元/公斤下降至现在约70美元/公斤的价格,跌幅达500%。70美元/公斤的价格已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成本相近,而国内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未采用闭环式生产的企业成本更是在100美元左右。

与此对应,国外大厂每公斤成本平均在30美元左右。

吕锦标承认,江苏中能2008年67美元/公斤,但2009年一季度已成功降至46美元/公斤,随着三期生产线于9月的全部投产,“2009年每公斤成本可以控制在35美元,2010年达到25美元”。

令 人不安的是,目前国际七大厂均有扩产规划。江游告诉记者,国际巨头扩产并不能对国内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国际七大厂的扩产均需在2-3年后才能实现,“ 虽然国内好的多晶硅企业每公斤成本会比国际巨头高出3-5美元,但考虑到运距、关税等因素,国外巨头并不占优势”,国际巨头们的扩产影响更多的是关系到国 内多晶硅企业未来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吕锦标则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以万吨级的产能作为标准”,国内的多晶硅产能过剩实际上是结构性过剩。

事实上,因为下游需求的不旺及市场竞争的激烈,7月份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业已经出现间歇性停产。

同 时,多晶硅产业的融资渠道在不断收窄。在国务院提示多晶硅“产能过剩”之后,银行对多晶硅企业的态度几乎180度转变。“江苏光伏产业占据全国的70%, 多晶硅产业约占全国的50%,除却江苏中能、江苏顺大这样的大多晶硅企业,还有无锡中彩、盐城特华等中小企业,还有一些小的计划上马项目,我们现在对小项 目已经收紧银根。”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国家目前颁布废多晶硅进口禁令,从9月1日开始,废多晶硅不再允许进口。由是打压小企业进入门槛。

前 述知情人士表示,未来国家应该出台规划多晶硅投资相关政策,“准入政策应该会有环保要求、质量、产能、土地地供等方面的要求,既要求对新建的项目进行严格 审批,也要求现有的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如对能耗、规模及废气回收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规范国内多晶硅市场,引导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将 起到积极作用”。

天合光能首席执行官邹西原相信,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定会有大洗牌动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7

底线“3000”:多晶硅西移求存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12/149079.html


“随着国家调控多晶硅项目政策的出台,行业将呈两重转变:一是投资门槛抬高,行业洗牌进程加速;二是未来多晶硅新建项目将更多向西部地区聚集。”10月9日,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安告诉记者。

9 月29日,国务院转发各省区市、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在能源短 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江 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中能)一位高管表示,多晶硅价格在今年第二季度已降至60美元/公斤的低点,一些成本高、产能只有百吨级的小项目已 经停产,更多百吨、千吨级小型多晶硅厂将在国家环保政策等监控措施下停止生产,“总体上将减少国内多晶硅市场供应,改变多晶硅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

与 国家政策相对应,大厂新建产能均以3000吨底线为主导。在中国两大多晶硅厂商中,江苏中能三期第三条5000吨的生产线已于9月底投产,年底将形成 18000吨的生产规模;赛维目前第一条5000吨生产线已于9月初建成,年底全部生产线建成后将达到15000吨生产能力。

3000吨底线

“光是3000吨/年这一个指标,就卡死了许多地方新建多晶硅项目的激情。”作为曾经多次参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座谈会及调研的人士之一,上述江苏中能高管对此直言不讳。

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该高管解释,3000吨/年指的是单线规模,而不是批一个总产能3000吨的项目,然后分期上几个百吨级或1000-1500吨级项目。一个单线3000吨项目投资20亿,没有资本实力的投资人自然无法进入。

杨玉安对这一点表示认同,称此为新上项目的基准线,以洛阳中硅为例,“我们在内蒙古包头的项目,未来单线年产能都将在3000吨以上”。

同样的情况在通威集团身上得以体现,该集团目前在四川乐山规划了10000吨的多晶硅大型项目。“一期1000吨项目在去年投产,之后的项目都达到了3000吨,符合国家政策门槛的要求。”通威集团新闻发言人黄其刚称。

然而,在国家政策落下之前,数个多晶硅项目在9月加速兴建或投产,抢占国家大限前的最后一个末班车。

在 福建,地处上杭、年产1200吨5N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已于9月底竣工;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9月5日正式投产;内蒙古锋威 硅业有限公司6000吨/年多晶硅一期1500吨项目已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黑河合盛硅业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设备安装已然完成,并计划于2011年新 建2000吨多晶硅生产线。

申银万国据此认为,已投产、部分投产和点火项目,不会受到抑制产能举措的影响,但新建和在建产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地方政府扶持下的大规模多晶硅待建项目将停止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多晶硅项目,将由于环评、能耗等标准提高而投产延期。

事实上,《意见》同时要求:“新批项目需要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地方无权审批。”而此前除了洛阳中硅、四川739、江苏中能等少数几个多晶硅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核准外,其他省区上马的项目,基本上是省一级机关核准的。

“这意味着这种项目审批的宽松状态将不复存在。”前述江苏中能高管分析,国内其他号称规划5000吨到万吨的项目,只投产了一两条不具备规模效应的千吨级项目,“这些项目后续扩产审批将很困难,而先建后批、违规上马的项目将面临清理整顿”。

转移西部

据透露,此次国家出台的有关多晶硅的引导政策,乐山、洛阳、徐州等地被作为样本进行了调查。根据上马多晶硅项目对当地电力需求的影响,使得沿海电力紧缺省份成为未来多晶硅新布点项目的严控区域。

“未来内蒙古、青海、四川等西部电力充沛、价格较低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多晶硅投资的热点,而江浙等沿海地区将在新项目的争夺中不再占据优势。”杨玉安说,洛阳中硅之所以在包头设厂,电价正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不仅仅是洛阳硅业,目前南玻集团则将4500吨的多晶硅项目放在宜昌,而国电集团将其5000吨的多晶硅项目布局于宁夏石嘴山。

与产业外迁西部同时行进的,可能是多晶硅工艺技术将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过程。根据《意见》要求,未来兴建多晶硅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上述江苏中能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还原电耗都没有达到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这个指标,“意味着今后不再审批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太阳能多晶硅项目,未来只能新批其他如硅烷法之类能耗更低的新工艺”。

据 江苏中能高管透露,江苏中能将把原有一条1500吨生产线朝电子级多晶硅方向发展,另一条1500吨生产线则改造成改良西门子法,并成为新技术引进的实验 线。据了解,江苏中能仅对目前的三条各自单线5000吨的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线进行扩能改造,其产能年底即可达到15000吨。

不过一位 光伏行业高管则表示,目前几乎全部的国内多晶硅生产线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故此未来国内工艺将仍以该工艺为主。“但该工艺亦有投入较大、相对能耗较高、成 本下降有一定难度等特点,未来可能是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流化床法及冶金法等一起共生、竞争的格局”。而这种共生的格局将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中得以体 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0

政府采购诱发投资冲动 LED产业或重蹈多晶硅覆辙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13/629204.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晶科有可能是下一个蒙牛。”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晓宁自豪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此 前,鼎辉投资蒙牛乳业获得巨大成功,如今鼎辉又投资了晶科。
在近日晶科电子(香港微晶先进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宣布斥资10亿元在 广州南沙打造LED芯片基地之后,5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南沙的这一新基地看到,工地还没有动工,细雨蒙蒙中的荒地里长满了杂草。但林晓宁告诉记 者,“新基地将在年底完工”。
而就在此时,号称中国最大的LED产业基地也正在湖北宜昌加紧施工。这个由湖北匡通电子有限公司打造的基地号称 要让“LED节能灯光照亮全国”。而在4月初,LED芯片厂商三安光电(600703,SH)位于芜湖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号称高达120 亿元。
“投资LED产业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10年LED行业峰会论坛”上如此表示。
然而,光鲜的背后暗藏隐忧。政府的过多干预、资本的过分涌入、没有规范的标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低水平模仿等一系列问题,正在使这个产业经历一场大浪 淘沙似的转变。
政府主导 区域竞争加剧
从华中到华东,从华北到华南,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扶植本地LED产业的发展,如此“百花齐放”的 局面让企业满怀憧憬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以珠三角为例,早在2009年11月9日,广东惠州就将全球四大LED芯片厂商之一的Cree(科 税)引入,惠州也因此成为Cree在北美以外的第一个LED芯片生产基地;而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东莞,也在2009年11月公布了《东莞市推进LED产业发 展与应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目前东莞有200多家LED企业,据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达到150亿元;中山古镇则在原有灯饰产业基础上,主 攻LED灯饰应用领域,抓住LED产业链的终端,以求打造国际化的灯都;而为了推动LED产业的发展,深圳市也出台了 《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市推广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而深圳 康佳早在2008年就计划建设包括LED显示屏、LED照明、液晶电视LED背光源等产业,从而形成完整的LED产业链;广州市也不例外,制定了《广州市 路灯节能设备安装管理规定》等3个配套文件,以此制定LED路灯准入标准,同时还引进了包括香港微晶在内的众多企业入驻。
现代城市景观营造、 新媒体、广告宣传、城市数字化等,将进一步拓展LED应用的外延。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下,LED作为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获得 了较大发展空间。但是众多企业一哄而上的局面,也让该产业竞争加剧,难以获得良性发展。
“目前来看,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林晓宁表示,“我觉 得LED企业,特别是中上游的LED芯片企业,最后剩下的可能就只有几家。”
巨量政府采购形成虚假繁荣
“现在的LED路灯政策措施很 难落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研究员张万生教授表示,现在的LED路灯有很大的“忽悠”成分。
2009年以来,科技部推行“十 城万盏”工程,在天津、石家庄、大连、哈尔滨、上海、杭州、厦门、福州、武汉、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21个城市开展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目标 是在2011年底前更换掉这21个城市的600万盏路灯,以此拉动LED产业150亿元的内需商机。
但在巨额政府采购面前,LED企业“不是 去找市场,而是去找市长”,政府采购拉动的巨大市场需求让企业尝到了甜头,进而刺激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堆积起了泡沫。
在中国质量网上,可以 看到一张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拿着工具在高空安装LED路灯的宣传图片。据悉,到4月底,山东潍坊市已完成全市LED路灯更换57600余盏,占路灯总数的 74%。但而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潍坊的路灯更换是比较典型的政府主导行为,具体效果怎么样则需要专家来评价了。我不认 为这种做法是合适的。”
政府在鼓励LED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为企业创造了商机,但这一模式并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同时,政府 大量采购容易形成LED产业虚假繁荣,引发企业投资冲动,不能使企业理性面对市场。此外,政府主导模式还会造成LED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在没有明显竞 争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在市场上会越来越难以立足。
陈燕生认为,我国现在LED技术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本身还不是很成熟,如此大 规模的更换路灯是不理性的,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LED和普通照明灯具之间有几十、上百倍的差价,如果出口不畅又没有政府的采购,就会出 现很大的问题。”东莞市金之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剑雄表示。
门槛提高将缩小企业生存空间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 1000多家LED企业中,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只有27家,仅占行业总数的2%左右。一方面,LED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大企业确实需要时间培育;但另一方 面,众多中小企业逐眼前利益而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仅仅是代工生产,长期发展动力不足。
北京世纪澄通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表示,由于产品趋同,价格竞争压力大,公司只能通过量的优势来维持利润。由于LED产品后期维护比较麻烦,维护费用很大,企业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企业规模小,对应的研发投入必定有限,由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很少,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很多企业满足于做没有过 高技术含量的模仿品,因为这样风险小、投入低,日子也算过得安稳。
但是,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推出,企业获得“入场券”的条件将越来越高。目 前,《LED显示屏通用规范》和《LED显示屏测试方法》已经发布实施,而新版《LED显示屏通用规范》也即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达不到技术要求 的企业今后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另一方面,国内关注较少的光辐射安全也纳入欧盟CE认证的一个检测项目,相关标准将陆续出台。在国内,光安 全检测没有强制执行,但从国际上看,这必定是一个趋势,国内企业将面临较大挑战。
除了行业标准以外,随着LED产业的发展,市场对资本、技术 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门槛也将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LED产业或重蹈多晶硅覆辙
“可能到年底或者是明年就是一 个洗牌的时候。”深圳市展鸿光电子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张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涌入这个产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非有自己独到 的竞争优势和特色,否则很大一部分企业可能无法面对残酷的竞争。
有业内专家甚至认为,LED或许就是下一个多晶硅。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 重要原材料,在新能源光伏产业的持续高温烘烤之下,多晶硅产业迅猛发展,有资料显示,中国多晶硅的产量从2005年的60吨狂飙到2008年的4000吨 以上。到了2009年,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国家不得不把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多晶硅企业遭受重创。
而LED产业同样是在新能源的概念上一 路飞奔,由于政府和企业都看好该领域,产能也在以每年40%的速度扩张,各地已现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前景令人堪忧。
我国目前LED尚无统一 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和引导,由此造成市场竞争难以有序开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等现象,多数业内人士预测,LED企业在经过洗牌之后, 只能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2

光伏產品價格全線跳水 多晶硅價格單周下跌10%

http://news.imeigu.com/a/1306234191426.html

王佑

眼下,國內的多晶硅、硅片、電池及組件正在全線演繹價格大跳水。

在歐洲光伏電站需求不旺盛、國內大規模擴產及庫存較高的多重因素影響下,組件及電池價格已在3個月內下跌了18%~20%,而多晶硅價格單周下跌了10%。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今年6月份沒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政策出台,光伏產品價格的下滑趨勢可能會有所減緩。

下游:政策變化致價格下挫

江蘇騰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介紹道,以3個月作為一個週期來觀察的話,目前單晶硅(及多晶硅)組件及電池的價格,成為光伏產業鏈中下跌幅度最大的產品。

一位經銷商向記者提供的今年1~5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8日~14日,245瓦單晶硅組件價報在1.74美元/瓦~1.79美元/瓦,而截至上週,市場價區間則在1.48美元/瓦~1.67美元/瓦,下跌幅度近18%。

「如果從年初來觀察,5個月內一些組件廠商可能都把價格調低了30%左右。」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向記者表示,去年電池和組件價之所以能穩住,是因為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歐洲的電站建設處於放量,銀行的貸款可以到位,投資者的信心也增強了。

在中電光伏(CSUN.NSDQ)一位管理層于先生看來,組件和電池等產品價格的調整,主要是因為今年3月~5月份意大利相關政策發生變數。

今年3月,意大利政府表示將會調整光伏電價補貼。「當時大家都不清楚這樣一個可能有3G瓦需求的國家(在歐洲國家中需求較大),會做出怎樣的補貼削減,所以都不敢出貨。」于先生透露。

他表示,一旦需求減弱,那麼企業庫存就會積壓,整個產品線會發生較大變化,導致價格連續下跌。

上游:最壞的情況將下跌40%

于先生表示,最近一兩週,多晶硅的價格下滑幅度可能更高。多晶硅從5月初的78美元/公斤,跌到了現在的64美元/公斤,下跌幅度超過10%。

「因為需求不旺,有些下游組件、電池企業可能就不會繼續訂購多晶硅產品。部分上游多晶硅企業可能擔心今後還會出現價格下挫,因此就會在市場上拋售產品,導致了近期價格直線下挫。」于先生指出。

「其實,多晶硅價的下滑,不僅是因為大家要忙著出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下游組件的產能比較大。」汪劉勝稱。

2010年~2011年宣佈擴產的光伏企業就包括東方日昇、南玻A、天威新能源、晶澳太陽能、Hanwha-solarone(韓華新能 源,HSOL.NSDQ)等,部分公司號稱其生產線將擴容20條以上,規模1G瓦。「去年我國真正並網的,估計有400兆瓦左右,也就是1G瓦的 40%。」 逆變器生產商、陽光電源總經理曹仁賢表示。

騰暉電力前述人士也說到,目前大部分的光伏企業開工率估計在50%到70%之間,少數公司開到了80%以上。

近日,歐洲光伏產業協會(EPIA)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組件新的組裝量將會突破20G瓦,同比去年將增長27%。2010年全球的光伏安裝量相比2009年大幅提升了130%,因而今年增勢將大不如以前。

國金證券研究員張帥還預測,多晶硅下一步可能會繼續降價,最差的情況,相比年初,價格可能要下滑40%左右。

不過,長城證券一位研究員則分析,因為意大利新一輪補貼政策的落地,使得意大利市場將重啟,這對其光伏下游廠商而言可暫時緩一口氣,持續下跌的組件價格有望企穩。

「今年6月歐洲地區的一次大型光伏展覽會上,大家將會對於下半年的行情走勢做出一個判斷。」于先生說,「投資光伏電站是一個20年到25年的事情, 從投資商的角度來說,他們不僅要看短期光伏產品價格的定位,也要使得自己購買的電池組件、電站設備都能夠有比較長的使用壽命,電池衰減率也要低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22

多晶硅行业准入门槛趋严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7229.html

工业和信息化部昨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称,为贯彻落实《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向各省区市发布《多晶硅行业 准入申请报告》,要求对首批准入申请企业的材料进行核实,并于7月15日前将审核结果及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通知称,该部将组织专家并委托相关检测机 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最后以公告形式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行业专家称,此举或将促成新一轮行业洗牌。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年初制定的准入条件更多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现在可能已经有了新的相关技术,此次进行实质操作,更多偏重于环保和能耗方面的规范。

据了解,由于近年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迅速膨胀,处于行业上游的多晶硅价格也加速上涨——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尚处于30美元水平,而 2008年时最高价格已经达到500美元/公斤。价格大幅上涨致国内大批多晶硅生产企业大肆投资新建项目,从而导致政府在2009年警告行业出现产能过 剩。

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环境保护部在今年1月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并对资源条件和能耗等作出严格规定。

市场人士认为,这有利于市场资源加速向拥有规模化和技术、成本优势的大型企业聚集。

“这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对我们这样的大企业不会有什么影响。”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之一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 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称。

“这个政策是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引起新一轮行业洗牌是肯定的,因为多晶硅行业已经发展得十分混乱,的确需要规范,”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第明告诉本报,“上游的整合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邱第明同时表示,由于该政策的基本内容在年初即已披露,行业内企业也已经做好相应准备,未必会造成多晶硅价格的大幅波动。

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时?丽对本报表示,尽管以前指导性的文件开始获得落实,但未必会对行业有太大的冲击。她认为,相对于国内而言,目前光伏行业面临的更多威胁和冲击来自于不断变化的欧洲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5

上市公司多晶硅业务噩耗再来袭 两周跌三成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2/1MMzA3XzM3MzY1Mw.html

梦魇并未结束。国庆之后仅仅一周,承继前三季度市场低迷氛围的多晶硅市场就正式迎来其现货价的历史冰点。据市场数据显示,10月11日-17日,多晶硅现货均价下探6.1%至41.13美元/千克,创下6月以来单周市场最大跌幅。而短短两周,整体市场跌幅更达三成以上。

与 此前记者调查(详见本报10月10日23版《多晶硅历史‘冰点’再临 光伏产业难言乐观》)别无二致。截至目前,多晶硅现货市场均价已然跌穿40美元关口,且于本周到达38.13美元/千克。而更为严重的是,在下游需求持续 乏力的状况下,由多晶硅往下的光伏产业链产品已呈现同步走跌的局面。显然,对身处产业前端的多数多晶硅公司而言,其灼身之痛在四季度还将持续加剧。

受 此累及,参与其中的众多上市公司已然在前三季度深感寒意。据记者采访了解,除部分主要供应自身产业链使用且生产成本较低的大型多晶硅公司外,目前参与多晶 硅业务的多数上市公司在前三季都已出现亏损。可见一斑的是,10月19日,川投能源(600674.SH)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其去年尚且盈利800万元的 多晶硅业务在当期亏损近1500万元,导致公司投资收益增幅较上半年下滑达47个百分点。

市场跌幅将扩大

噩耗连连的是,多晶硅现货市场价格却持续阴跌,毫无中止之意。四川某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到10月底,多晶硅现货价较上月的整体跌幅达到四成已无异议。

这缘于连续两周来,多晶硅价格走势不断下滑的预判。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显示,上周现货价格创6月以来最大跌幅,达到6.1%。较早一周的5.8%跌幅继续扩大。而截至10月19日,多晶硅价格更继续下挫,下跌达5.88%。

据 市场研究机构EnergyTren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的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周的40.51美元/公斤下降5.9%至38.13美元/公斤。多晶硅 片平均销售价格下跌10%至1.53美元/片,太阳能电池片价格下降6.7%至62美分/瓦。而连续两周以来,国内多晶硅价格已累计下跌达35.1%。

事 实上,自今年3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反转向下后,其跌幅已然超过四成,并持续受到下游的挤压。市场信息显示,受德国和意大利大幅削减补贴影响,多晶硅制造商 现货销售价格经历了48%的跌幅。而由于太阳电池板供大于求,电池板价格出现剧烈下滑,降幅已经超过40%。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产品产能的压力,太阳电池板 制造商也在压低多晶硅的价格。

与此同时,整个光伏产业的同步走跌已使得多晶硅很难走出跌势的阴影。

据慧聪太阳能网披露的 数据显示,在多晶硅方面,目前成交价最低来到32美元/千克,平均价位下滑到38.13美元/千克,跌幅为5.88%;而在硅外延片部分,多晶的最低价格 来到1.41美元/片,平均价格来到1.534美元/片,跌幅为10.4%;单晶的价格则维持在1.9美元/片;平均价格为2.098美元/片,跌幅为 8.54%;在电池方面,最低价格已跌破0.5美元/瓦,来到0.48美元/瓦,平均价格则滑落到0.623美元/瓦,跌幅为6.74%。模组方面,硅晶 太阳能模组的平均价格下滑到1.07美元/瓦,跌幅为0.65%。

据其分析, 由于多晶硅成本难降、报价续跌,各多晶硅片厂除了减产,也加入卖多晶硅料源的行列,因为卖料比投产后出售硅片的亏损小,也算是损失最小策略选择之一。由此,国内多晶硅公司还将迎来更为艰难的时刻。

三季度整体亏损

“受下游需求萎缩、存货加剧的影响,现货市场低价抛售,消化存量的现象在短期会更加普遍,这必然会使得上游公司此前还保有一点盈利空间的多晶硅业务受订单价格下调影响而出现亏损。”四川某参股多晶硅业务的上市公司人士对记者如此说道。

据 该人士称,受市场需求影响,多晶硅市场在前三季度总体震荡向下。尽管三季度前期曾出现一波回暖,但由于缺乏真实的需求支撑,市场交易价最终只能在三季度后 期整体下调。加之,国际大厂近日出炉的多晶硅新订单价格又整体调低至40美元以下,市场恐慌性暴跌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这对于此前大多数 积极染指多晶硅业务的上市公司而言,最为直接的后果无疑将是亏损。据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A股共有14家涉及多晶硅业务,其中有9家已在2010年投 产,2011年另有5家已经处于调试或试生产状态。而就已经投产的企业而言,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多晶硅业内人士都表示,将出现整体亏损。

值 得注意的是,作为最早参与多晶硅业务的上市公司川投能源在率先披露的三季报中已有所预示。据其季报显示,该公司控股38.9%的新光硅业三季度多晶硅综合 售价由上半年的47万元每吨下降至34万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7%。由此使得后者在三季度亏损近1500万元,而去年同期则实现盈利800万元。

据前述多晶硅上市公司人士称,之所以出现亏损,与目前国内多晶硅成本普遍过高的情况有极大关系。“40美元一般被国内行业人士称为盈亏平衡价,一旦低于这个价格,绝大部分厂家都会亏损。”

另 一名多晶硅专家也向记者指出,国内多晶硅公司的成本普遍在35美元至40美元之间,下游市场尚未启动前,成本与市场价倒挂必然引致上游公司关门停业。尽管 目前尚有部分公司保持着长单价格高于市场价的情况,但随着现货市场的持续暴跌,为维护合作关系,也必然会下调价格,缩减盈利,及至亏损。

由 此而及,市场普遍认为,到明年底,多晶硅市场将面临一场淘汰赛,而价格关口则是35美元。市场一旦触及35美元的关口,中小企业的淘汰率将高达九成,据 此,目前能达35美元成本以下的多晶硅业务上市公司并不多。乐山电力、川投能源、中国中冶、南玻A、鄂尔多斯等被普遍认为成本在30美元左右,而其中乐山 电力业绩弹性最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3

多晶硅怪象追問:海外大廠緣何血拼中國?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5/2ONDE3XzM3NzM2OQ.html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11月開局第一週,國內多晶硅市場跌勢仍在延續。市場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國內市場報價20-24萬元/噸,較10月底再度下滑1萬元/噸,部分成交價更跌至20萬元以下。

儘管如此,對於佔據著全球硅片及組件九成市場且面臨生存危機的國內光伏企業而言,這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吸引力。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品質最終使得它們在國內多晶硅產量與產能雙重提升且庫存加大的境況下,仍然向海外市場傾斜。

最 新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自 7月起,我國多晶硅進口量連續三月創下新高,僅9月就達到6489噸,較8月再增16噸。而此前的8月數據則剛剛刷新自2010年11月以來保持的 6153噸最高記錄。從同比來看,多晶硅的進口量也在同期連續呈現增長超過40%的情況。最大同比達71.6%,最小也有41%。由此而及,截至前三季度 我國多晶硅累計進口量達4.85萬噸,已然超過去年全年約4.5萬噸的進口量。

對於起步較晚的國內光伏行業而言,多晶硅長期依賴進口其實 不足為奇。隨著國內多晶硅行業的成長,其進口依賴度也逐步下降,但進入2011年以來,持續惡化的市場趨勢卻使得原本有所緩解的進口依賴度悄然攀升。而與 早前因產量所限而無奈流失市場不同的是,由終端需求萎縮引致的「國外多晶硅內流,國內多晶硅減產」效應,則正構築著國內光伏「兩頭在外」新的供需怪圈。

進口兇猛的前三季

「從 目前的情況看,今年的進口依存度很可能回升到六成左右。」四川某多晶硅業內人士對記者如此表示。據他稱,2008年國內多晶硅進口量一度超過80%,此後 兩年曾逐步降至50%,按照年初預計今年則可能進一步降到40%,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國外市場對國內光伏上游原料的控制。

顯然,事與願違的是,從二季度開始進入需求萎靡期的多晶硅市場卻連連驚現實際進口數據的不斷迭增。而僅僅半年後,其累計進口量則已經超過全年的預計數據。此前,市場曾預計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約為7萬噸,按照40%的依存度,進口量總和約在4.7萬噸左右。

海 關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多晶硅進口量總體呈先增後降的情況。其中,1月受國內多晶硅企業開工影響,進口量一度高達5512噸,2月在國內市場逐步 恢復的境況下則大幅降至3316噸,但隨著3月下游需求趨冷,進口量卻再次攀升至5921噸,環比增幅達78.56%。此後三個月進口量開始小幅下 跌,4、5、6月分別為5664噸、5273噸、4692噸。

進入三季度的7月無疑是今年進口量出現轉折的一個月。當月多晶硅進口量提升 至5191噸,同比增長41%,環比增長10.62%。而接下來的8月進口量更迅速陡增至6473噸,同比增長71.6%,環比上升24.7%。9月再創 新高的是,多晶硅進口量在達到年度峰值6489噸的同時,其累計進口總量也隨之突破4.85萬噸,已然超過全年預期數據。

歐美市場仍是國內多晶硅進口的主要市場。其中美國、德國合計進口量長期以來約佔到進口總量的四成左右。海關數據顯示,三季度,來自美、德兩國的多晶硅進口量分別達到4139噸、3408噸,分別佔到當季總進口量的22.8%、18.77%。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起,國內來自韓國的進口量也驟然提升,並迅速趕超歐美兩國。7月進口數據顯示,多晶硅韓國進口量達到2054噸,已經遠超排在後兩位的美

國、德國,後者分別只有1320噸、720噸。8月德國市場有所回升,但從絕對數看,韓國已取代美德穩居第一。當月國內從韓國進口多晶硅2521噸,從美國進口1401噸,從德國進口1249噸,三者分別環比增長22.7%、4.6%、73.4%。

業內人士透露,韓國多晶硅產業原本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兩年技術消化及產能提升,整體產量已經大幅提高,因此其國際市場佔有率將逐步取代歐美傳統國家。

海外大廠「以價拼量」

不過,造成多晶硅進口量在第三季度逐月上漲的原因,仍與歐美持續萎縮的市場需求下,國外多晶硅產能過剩有著密切關係。

據 記者瞭解,2011年,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佔據全球光伏終端主要市場的歐美地區在眾望所盼之下最終並未迎來需求的實質好轉。這導致全球多晶硅產能在即將達 產的今明兩年不得不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局。作為多晶硅的主要消費市場中國也由此成為國外巨頭寄希望打開市場豁口的地方。而儘管國內光伏中下游也已出現庫存加 大,企業減產或停產的狀況,但由於此前大量企業產能擴張以及部分大型光伏企業投入力度的加大,國內市場需求仍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水平。

與國 內多晶硅企業相比,國外多晶硅企業的競爭力無疑體現在產品的成本及品質上。這自然也成為眾多龍頭多晶硅企業的殺手鐧。通過不斷降低市場價格,縮減利潤空 間,倒逼國內成本相對較高的企業大肆削價,並最終減產或停產,原本屬於國內多晶硅企業的市場從而也就被進口多晶硅所填補。

「國內能與進口 多晶硅成本抗衡的企業本來就不多,加之品質上還略勝一籌,所以很難競爭得過。」前述多晶硅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多晶硅理論上供不應求,但因惡性競爭的關 係,實際產量其實已經不足。可以佐證的是,前9月的海關數據也顯示,正是在多晶硅價格持續走低的三季度,包括德國瓦克在內的歐美多晶硅大廠對中國的出口量 明顯增加。

但與此同時,對海外多晶硅大廠而言,其利潤率也無奈隨之縮小。德國瓦克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儘管亞洲客戶的銷量已大幅增長,但太 陽能級多晶硅第三季度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較去年同期仍下降6%,當季47.4%的利潤率,也較去年同期下降為6.9%;而一直穩居國內進口量前三位 的韓國多晶硅製造商OCI也在 2011年第三季度出現收益與利潤率的快速下跌。據公司表示,其多晶硅部門的收益從二季度的5720億韓元跌至三季度的4950億韓元。利潤率也從二季度 的50%跌至三季度的36%。

產能擴張全球隱憂

在目前終端需求不振的境況下,能否緩解由國內多晶硅進口量暴增而導致的「兩頭在外」的市場困局,仍需寄望於即將到來的2012年的多晶硅市場格局。而由於國內多晶硅市場存在很大的整合空間,因此只有當形成與海外幾大多晶硅大廠的寡頭局面時,國內的進口依存度才會有所緩解。

「運 輸半徑是國內多晶硅企業最大的優勢。因此只要在生產成本上稍做提升,就會替代進口貨品。這也是近半年來韓國進口量要高於歐美的原因。」前述人士認為,通過 整合,國內大型多晶硅企業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完全可以跟海外大廠抗衡。可以窺見的是,今年前九月,國內多晶硅的出口量也在逐月遞增。儘管量很小,但足以 證明其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曾經一度掌握全球多晶硅市場八成以上的七大海外晶硅大廠——美國Hemlock、 MEMC、日本Mitsubishi、Sumitomo、Tokuyama、德國Wacker、挪威REC的局面已正在發生改變。截至目前,由於韓國 OCI與中國保利協鑫(GCL)等大幅擴產及擴充產能利用率,2011年的多晶硅市場已改為由Hemlock、Wacker、OCI及保利協鑫並列的最具 影響者,其如今被稱太陽能多晶硅的「四大金剛」。

不過,2012的多晶硅市場面臨更多的是國內外多晶硅產能的迅速擴張。專業機構數據顯 示,隨著國外新進大廠的產能加入,2012年國外多晶硅產能將在2011年的基礎上提升54.8%,到達23.89萬噸,而國內多晶硅產能則將提升 170.75%,達到10.37萬噸。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產能已經在2011年下半年開始逐步釋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目前多晶硅價格持續走低的狀 況。

顯然,在下游需求乏力,而上游產能擴張的情況,國際多晶硅價格仍將持續面臨走低的情況,這對扭轉國內多晶硅進口趨勢將明顯不利。而國內多晶硅企業所能期望的是,除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外,則只有終端需求的復甦以及海外多晶硅廠商擴產步伐的放緩。

或許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已有部分海外多晶硅大廠在推遲多晶硅廠的投資計劃,這或許會給國內「兩頭在外」的光伏產業帶來轉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