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集中精力修改書稿,除了瀏覽新聞和必須看的資料,儘量不在別的事情上花心思。馬年是個變化年,也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速度更快,感覺春節後這個世界很不平靜。今天一大早就醒了,腦子裡轉著好多東西,乾脆寫下來。
1、平安銀行和萬科年報
昨晚,深市股票代碼排行老大和老二的平安銀行、萬科同時公佈年報。2013年兩家公司的淨利潤幾乎一樣多,分別為152億元和151億元,按昨天A股收市價計算,平安銀行的市值為1025億元,萬科805億元。還有,兩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都是個人:葛衛東和劉元生。葛衛東增持了平安銀行,持股市值是劉元生持有的萬科市值兩倍。萬科年報談到移動互聯網,說得很好,摘錄如下:
「我們相信互聯網將改變這個世界,而不能適應變化的組織將被淘汰。但我們也認為,比察知變化更重要的,是找到變化背後的不變。」
「當新時代的大幕揭開時,傳統企業應該做的,不是遠離自己熟悉的領域,而是理解新的規則,尋找新的夥伴,運用新的工具,將原有的業務做得更好。」
李嘉誠在回答財新雜誌提問時也談到,今天科技領域推動著各行各業實際的改變,本質上與2000年完全不一樣。我欣賞萬科和李嘉誠的判斷。
2、某咖啡廳
聽朋友談及準備投資一家新型咖啡廳,聽來聽去,這家咖啡廳模仿的是車庫咖啡。
朋友說這家咖啡廳只吸收100名股東,每名股東投資1萬元。現在排隊想投資的人很多,咖啡廳要挑選股東,朋友不知能不能被挑上。朋友說咖啡廳的CEO很健談,在推薦會上的第一句話就是假如你只想通過咖啡廳賣咖啡賺錢,就不要來投資。CEO坦誠說自己從未做過咖啡廳,而且很忙,準備用一半的精力從事咖啡廳事業,另外一半精力做別的事。
我對朋友的投資不看好,商業模式是一個方面,具體不細說,也許是我沒有完全弄清楚。關鍵是作為CEO,沒有咖啡廳經驗不說,不想全副身心去做一件事,還想顛覆一個行業,難到這個世界真的變得我不認識了嗎?
不過,從跟朋友的交談我明白了,近一年來創業板屢創新高、藍籌股跌跌不休跟市場的參與者大有關係,呵呵,中國老百姓也有投資飢渴症。
3、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今年老巴的信很經典,摘錄如下(詳見:http://edu.sina.com.cn/bschool/2014-03-05/1357411398.shtml):
「1、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並不需要你成為一名專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須認清自己的侷限性並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簡單,不要孤注一擲。當別人向你承諾短期的暴利,你要學會趕緊說「不」。
2、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生產力。如果你對某資產的未來收入進行了粗略估算,卻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繼續前進吧。沒人能估算出每一項投資的可能性。但沒必要當個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可以了。
3、如果你是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價格變動,那你就是在投機。這本身沒什麼錯。但我知道我無法成功投機,並對那些宣傳自己能持續成功的投機者表示懷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銅板時能壓對寶;但這些勝利者如果繼續玩下去,沒人能擁有贏利為正的期望值。事實上,一項既定資產最近的價格上漲,永遠都不會是買入的理由。
4、通過我的兩個小投資可以看出,我只會考慮一項資產能產出什麼,而完全不關心它們的每日定價。聚焦於賽場的人才能贏得比賽,勝者不會是那些緊盯記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週六週日而不看股價,那工作日也試試吧。
5、形成自己的宏觀觀點,或是聽別人對宏觀或市場進行預測,都是在浪費時間。事實上這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模糊你的視野,讓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實。(當我聽到電視評論員油嘴滑舌地對市場未來走勢進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評論:『你都不知道這遊戲有多簡單,直到你走進那個演播廳。』)」
再說一遍,非常經典!只是最後一點在中國的環境下稍稍有不同,原因是中國人喜歡「講政治」。我踏足證券市場二十餘年所看到的是,在中國做投資,成功的人都有很敏感的政治嗅覺,他們花在盯政府那隻閒不住的手時間很多。可是,那隻手如何動在前一屆領導任上似乎容易判斷,現在變得讓人有些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