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聰明的投資者,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690
投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初涉投資領域的人們通常發現通過投資來賺錢確實很容易,但很快他們就會發現虧錢更容易,找到盡可能避免損失的辦法是成為一名聰明投資者的第一步,下面就讓自由投資人,財經作家Morgan Housel用自己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聰明的投資者。
大佬的邏輯可能不適合你
7年前的那筆投資是我投資生涯中最糟糕的一筆投資,當時我非常崇拜的一位投資人鐘情於一家小型的貸款機構的股票,我抱著“名師指路不如跟隨成功者腳步”的想法毫不猶豫的大量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不就這家公司的股票就成了我的第一重倉股。之後不到一年,這家公司破產了。
後來我了解到,這位大佬持有這家公司大部分債券和優先股,他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是為了在之後的破產清算中能夠左右公司的決策。結局可能大家已經猜到了,他做了一筆不錯的投資,而我則血本無歸。
吃一塹長一智,我肯定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但其他的投資者會不會重複我的錯誤呢?他們難道也要像我一樣遭受巨大的損失之後,才從中吸取教訓,這樣恐怕不行。
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Dun & Bradstreet Credibility的首席執行官Jeff Stibel說過這樣一句話,資本主義的核心就是犯錯,然後從錯誤中學習,然後再犯錯,再學習,周而複始,循環往複沒有終點。Megan McArdle則在自己的書中指出,大腦就是被不斷的失敗塑造出來的,當我們一出生就擁有了所有的神經元,四歲的時候,神經元之間的所有連接也已發育完成,之後生活中的教訓不斷“修剪”我們的神經元,雖然神經元之間連接的數量變少了,但大腦變得越來越有效率,更加聰明了。
但從來沒有一項規則規定你不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在去年的一次會議上,一位年輕人問Charlie Munger,如何才能獲得成功?Munger說:“不要吸毒、不要穿越鐵軌,也不要患上艾滋病”。Munger其實是在說,比起作出明智的抉擇,不犯或少犯錯誤顯得更加重要。
這樣的規則在投資這個運氣占很大比重的行業更加適用,因為成功的投資或多或少靠著運氣,而失敗的投資所犯的錯誤則可能會在你的投資決策中出現。許多人都想成為巴菲特那樣的傳奇投資者,但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則像雷曼兄弟那樣破產了,所以我們為什麽不去從雷曼兄弟和長期資本公司這樣的失敗例子中去學習怎樣避免失敗呢?在投資領域,只有先生存下來才能賺到錢。
另外,我想將自己投資生涯中總結的三點經驗分享給大家:
1. 大多數的金融問題是債務和缺乏耐心造成的
人們通常非常急切的想過上他們負擔不起的生活,為了維持這樣的生活,他們四處借錢,但這樣的生活最終還是難以為繼,債務危機發生,而後破產。世界上所有的金融危機的背後其實都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所以,不要再幹花的比掙得多的事,攢一些錢,然後做長期投資,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2. 投資簡單的,自己熟悉的資產
金融行業回報豐厚,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這里聚集了一批聰明的頭腦。這些聰明的“火箭科學家”把他們所擅長的物理、數學和工程方法引入金融產品中來,金融產品的複雜性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指數般增長。但對大部分人來說,複雜的金融產品讓他們獲利的可能性變得更小了。上周的一天早上同時出現了兩則新聞,一則是加州大學在一個複雜的利率掉期交易上損失了1億多美元,另一個是巴菲特投資的一個位於內布拉斯加州的農場的價值翻了五倍。簡單的投資總是能夠獲得勝利。
3. 不要恐慌
Laurence Gonzalez在他的《Deep Survival》一書中記述了人們面對突發災難時反應,有些人在墜機事件和暴風雪中活了下來,他們能夠活下來的唯一秘訣就是不恐慌。我見過許多優秀的投資者,他們在其一生中做出了無數的正確的決策,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因為一時的恐慌而幾乎失去了一切。在金融決策上,任何讓你的心跳加速的決定最終都可能會讓你感到後悔。拿破侖對軍事天才的定義就是:“周邊的環境都變得對他不利的時候,他依然能夠做出正常的應對決策”,投資中也一樣。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當你用抓住貓尾巴的方式來抓住一只貓時,你會學到其他地方不能學到的東西”。這句話沒錯,但不需要自己去抓貓尾巴,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