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局】第七大道創始人團隊全部出逃,已成暢遊“冷宮”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1/58882.html
昨天,一封暢遊的內部郵件顯示,第七大道COO(首席運營官)孟治昀、CPO(首席產品官)及神曲工作室負責人胡敏已經離職。至此,第七大道創始團隊已經全部出走,各奔前程。另一方面,第七大道的管理層也徹底被“暢遊”化。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局面?他們在與暢遊的磨合中出了哪些差錯?跟著i黑馬來看一下。棋走一步錯值得註意的是,已經出走的第七大道高管全都繼續投身於遊戲行業,並從事研發方面的工作。是什麽促使他們放棄暢遊優厚的待遇以及豐富的遊戲資源另起爐竈呢?這要從暢遊還沒有和第七大道走到一起的時候說起。第七大道創始人曹凱當時有兩個目標,一是做一家上市公司,二是在深圳蓋座大樓。但彼時的曹凱以及他的團隊對於資本市場的認知完全是零。雖然包括他在內的創始人團隊都希望能把第七大道做成上市公司,但內部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籌備上市。恰在這個時候,連續將旗下兩家公司成功IPO的搜狐(75.65, 1.05,
1.41%)走到了曹凱的視野中。而暢遊在頁遊領域的乏力,也迫切需要收購一家比較成功的頁遊公司來提高自己的估值,兩家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曹凱在這個交易上存在一個錯誤的認識,他以為暢遊只是一個更懂遊戲的有資源背景的美元基金投資人,在他眼里這就是一種“財務投資”。直到2012年9月左右,在以保密提交的方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說明書草案後一個月,曹凱覺得應該是讓暢遊“交還控制權”的時候了,但暢遊顯然不會同意。“一控到底”的暢遊才讓曹凱看清,自己早已經變成持有股份的職業經理人。此後,第七大道的創始團隊便陷入與暢遊的股權爭奪戰中。這也是第七大道之後再也沒有開發出像《神曲》《彈彈堂》這樣遊戲大作的主要原因。直到2013年5月,暢遊提出提前完成對第七大道的全部收購,讓曹凱徹底心灰意冷,提出辭職。曹凱曾解釋道,內容制作公司上市後,難以再把精力用在做遊戲上,而變成資本運作為核心,違背了自己的初衷。知情人士稱,曹凱離職後將所有股票折現的總價,還不及被暢遊控股前的第七大道賬面現金。也可以說,曹凱用自己賺來的錢賣了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暢遊的“冷宮”隨著曹凱這一第七大道核心人物的離職,加上近一年的控制權的爭奪,讓第七大道的研發能力喪失殆盡。不過暢遊已經在第七大道身上賺的盆缽滿盈。在曹凱離職前,第七大道的營收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拉升到2.16億元,占暢遊總營收的21%。雖然第七大道一直在變,但在暢遊眼里,第七大道的作用從未變過:1.補強自己的業務弱點;2.擡高自己的估值。成為暢遊全資子公司的第七大道完成了歷史使命,已經逐漸成為暢遊並不怎麽關心的那一部分。上述知情人士也認為,暢遊已經不擔心第七大道的營收問題,屬於一種賺了更好,不賺也沒所謂的狀態。另外,第七大道遭到冷落從人事任命方面也能體現。雖然第七大道的管理層已經徹底的暢遊化,但暢遊安排的管理層人員也並不是能手幹將。以本次從暢遊空降到第七大道總裁的王舒為例,在暢遊的頁遊研發事業部任總經理已有3年之久,管理著300多人的研發團隊,但至今也沒有推出響當當的產品,反倒是第七大道在頁遊上的貢獻,成為暢遊這塊業務的遮羞布。遊戲行業觀察人士鄭化鋒也認為,第七大道已經成為暢遊後院的“冷宮”。同時他預計,第七大道創始人團隊出走後,還將繼續投身遊戲行業。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李何冉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