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oogle的簡約之美:更少點=簡單

http://www.xcf.cn/alk/201401/t20140129_547637.htm
簡單並不簡單。它是一個很關注細微差別的概念。清晰是簡單化的重要手段,清晰的表達可以保證你的理念、產品的用法被快速得接受。宏觀的來說,簡單化的的本質是先做減法,然後就像講話一樣將最本質的內容傳達給受眾。在這樣的傳遞過程中,受眾往往會有一種被信任的愉悅心情。對我們而言簡單沒有同義詞,它是一個方便、清晰化、實用、簡潔的結合體。簡單到極致便是唯美,難得可貴。當你能一語道破;清晰明了的表達意思;詮釋簡便易用的使用方案,那麼其實你可能實現這般唯美的簡單化。

  案例學習:google

  當google推出它的搜索引擎,它並不是第一個向消費者提供搜索功能的公司。但是,google很快獲得主流的認可,把競爭對手拋離了。很多觀察家表示,google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簡潔的主頁。事實上, 6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受訪者參與了2011年思睿高(siegelgale)全球品牌簡單指數的在線調查。該研究綜合一個品牌在其產品、服務、消費者互動和傳播方面的簡化度/複雜度進行排名。該指數同時還得出某一品牌所處行業/類別的簡化度得分。毫無疑問,google在眾多品牌中簡單化程度最高。

  但是,為什麼是谷歌是唯一一個使其搜索頁面如此簡單,整潔?為啥其他公司不能依樣畫葫呢?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越簡單越好,那麼為什麼不更簡單呢?這看起來似乎不僅僅是最聰明的,也是最簡單的選擇。大家都趕緊可以回家建個站吧,坐等google被你的搜索引擎取代吧。

  但事實上,它已經很難再簡化了,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谷歌是唯一一個提供這樣如此乾淨的頁面的搜索引擎。谷歌如何抗拒複雜化的誘惑?我們還會聊到了一個在加州的公司Mountain View。也許到時你會有驚喜的發現。

  Google並沒有沉迷於主頁設計的極簡化中不能自拔。事實上,它的初始默認界面並不簡潔。Google對那些添加到頁面的附加功能的取捨有著嚴格的限制和判斷標準。公司的領導者必須堅決反對谷歌自家的那些富有創意、善意的工程師。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甚至無視客戶的意願。

  他們在走一條對抗複雜化的道路,一條需要對一些附加功能、華麗頁面說不的的道路。當我們跟公司網絡產品的主管Marissa Mayer問及如何管理這一點,她的一個詞把我和我的小夥伴驚呆了,也許你會從一個電影導演那聽到,但不可能是一個產品經理。Mayer解釋說任何可能在谷歌主頁上出線的新功能,必須經過「試演」。首先,該功能會在google的高級搜索頁面中先上線,看看它的運作情況。但即使新的思路已將證明了其在高級搜索中可行性,它仍需要通過由一個由谷歌開發了苛刻的評分系統。

  下面是評分系統如何評價一個功能:

  1.他們會為每個類型風格的改變分配一個「點」,包括大小或顏色類型。

  2.可以補充點;最大允許補充點數是3點。

  3. 主頁的目標是儘可能使點的數量變少。Mayer說,「更少點=簡單。」

  用這個方法設計出來的主頁,毫無疑問是質樸的,但是泯滅人性。google的頁面就是這樣:以百萬計的人登錄到谷歌網頁只是為了看看他們的logo的不斷變化。谷歌明白,雖然在主頁上許多元素可以被認為多餘的。它必須有東西,哪怕只是一個小的,好玩的按鈕,都將對傳達品牌價值很重要的作用。在許多方面,谷歌就像牙膏,但Mayer說,「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牙膏有不可預知的,異想天開的設計。 」這將改變你對牙膏製造商的看法。該公司如此專注於簡單,它拒絕誤入歧途,甚至被自己的客戶來領導。例如,當谷歌調查了用戶,看看他們是否想每頁更多搜索結果,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是的,誰不想要更多的結果以供選擇?不過,Mayer說,「我們不給他們。」谷歌知道,提供更多的結果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加載。這一減緩,會最終削弱了用戶的體驗,即使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客戶往往不明白自己選擇的後果,而它正是我們的工作」 Mayer表示。 「我們想通了,每頁10個結果是正確的數字。我們不改變這一點。」換句話說,谷歌有膽量給用戶少,哪怕當用戶要求更多的時候。

  簡單化是人人所想,就像我想用10個字就把這篇文章寫完一樣。要做到這樣,必須要狠。好萊塢的電影製片人經常用這樣一句台詞「殺了你的孩子」,這是在他們要刪去辛辛苦苦所拍攝的對白、劇情時心中痛苦的寫照。如果製片人沒有定期殺死自己的「孩子」,那就會誕生一個毫無營養、拖沓的4個小時長片。觀眾只會在被你的爛片殺死。同樣,產品,服務,通訊,甚至是整個商業模式,勇於簡化是唯一的出路,要做無情的殺手。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要知道如何取捨,什麼是重要,什麼應該丟掉。企業可以而且應該依靠消費者來幫助他們明白這一點。但是通過研究,顧客並不總是正確的了。必須瞭解這一點,因為google已經告訴你該怎麼做。人總有一種傾向,要「多」,即使它不一定對他們有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