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部曲:當霸道反撲

2013-11-18  TCW  
 

 

走進兩岸泡麵大王,頂新魏家位在彰化永靖的祖厝「成美堂」,牆壁上,彩繪著一幅魏家五兄妹,小時候騎三輪車送貨的創業故事。

這幅畫,說明了兩件事。第一,赤手空拳從一盤小生意起步,是魏家兄弟的出身;第二,老大魏應州負責在車頭抓方向,弟妹在後面幫忙推車,老大往東、大家不能往西,是兄弟之間的共識。

五十年後的今天,頂新魏家雖然已是台灣名列前茅的富豪世家,但擅長操作財務槓桿,多元發展橫跨食品、流通、地產、電信等事業體,強取機會財,依稀可見投機性格濃厚的小商人特質。表面上四兄弟共治,但最高決策仍聽命大哥定奪的合作方式,也沒有太大改變。

也因此,若能透析「大董」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的性格,便可窺見頂新集團的事業經營手腕。而一個人的深層性格,往往在重大危機事件中,才會顯露。

從這回的黑心劣油風暴,味全高階經理人強硬面對,也讓人想起,十五年前,魏家高價購併味全慘遭套牢,引發重大財務風暴;乃至更早西進中國初期,燒光第一桶金後,仍死命繼續重壓,每每事業發展遭遇危急存亡之際,魏應州便展現其霸道、敢賭的強硬態度。

為了去大陸,找鄉親籌億連老家舊榨油機都搬去,卻賠掉九成

永靖一帶街坊都知道,當年魏家到大陸發展,曾受到鄉親相當多的資助。

一九八八年七月,台灣開放台商赴大陸投資,當時不到三十歲的老四魏應行,動身「上前線」當先鋒,在那個只曾聽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國度冒險找商機,替兄弟承繼父親的千萬債務,尋找解方。

魏家從北京起步,把老家的榨油舊機器搬過去生產,但產品價格不對;台灣熱銷的蛋捲,也找不到合適通路,四兄弟帶去的錢一下子就燒光了,向鄉親募資的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快賠掉九成,還找不到熱銷的明星產品,得再從台灣籌錢過去。

永靖獅子會創會會長張伯光,就是當年在這節骨眼,曾幫助魏家兄弟度過難關的關鍵人物之一。當地人脈豐厚的他,透過自己的關係,還幫魏家找進不少股東,很多獅子會的獅友因此都成為頂新股東。但兩、三年後,頂新在大陸的生意仍未見多大起色,買新機器需要再增資,那時候不但沒有股東要繼續出資,還吵著要退股。

張伯光陪魏家走過創業的第一個十年,最後終於修成正果,伴隨康師傅在大陸的版圖逐漸擴大,也從頂新賺到大錢,讓他成為魏家以外,頂新唯一的個人董事。

但像張伯光口袋這麼深的人並不多,「整個永靖鄉,曾經投資過頂新的,恐怕只有張伯光等少數人,真正賺到錢,」一位年過半百的鄉親嘆道。

入主味全險斷頭,求助統一不願妥協股權七三分條件,合作告吹

比起創業初期的篳路藍縷,更讓魏應州一輩子不會忘、迄今仍餘悸猶存的,是一九九九年,因返台發動購併上市公司味全,砸近百億元銀彈護盤,出現財務缺口,經營權差點不保的那一場戰役。

根據早年曾追隨魏應州擔任幕僚的頂新老臣回憶,一九九六年二月,康師傅(頂益開曼控股)在香港掛牌,上市那夜,魏應州有感而發,對兄弟們和幹部說:「公司從今天開始不會倒了,」以後公司經營不是靠兄弟,而是要靠專業經理人。

然而,正所謂禍福相倚,魏應州當時便動起凱旋返鄉的美夢,原本相中的,是只要斥資新台幣十來億元,便能取得經營權的味王公司,但在中間人牽線下,魏應州豪賭當時估計要砸百億銀彈,才能入主經營權的味全食品,於是動用高財務槓桿,把康師傅港股全數質押,籌資收購味全股票。

怎知,卻遇上一九九八年十月的亞洲金融風暴,味全成為無量下跌的地雷股,連續八天殺跌停板,隨銀行雨天收傘、斷頭殺出味全股票,讓首航資本市場的魏家兄弟傻眼。眼看頂新握有的康師傅香港股票,也快要補斷頭,魏應州於是在投資銀行高盛的安排下,飛往美國金寶湯品集團(Campo Soup)洽談釋股合作,但未果。

「最後一刻,是當時台灣科技業新貴,英業達創辦人溫世仁伸出援手,」這位老臣指出,溫世仁以個人名義大量借款給魏家。據指出,也是在溫世仁的穿針引線下,一九九九年四月底,魏應州才找上當時食品業的大老—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當面求援。

歷經兩回合的談判之後,統一方面要求強勢合併,股權要占七成大股,但魏應州的底線是五十對五十,鐵了心不願讓步,雙方合作案最後告吹,魏應州甚至撂下重話:「賣給統一就是認賊作父親!」從此,種下視彼此為宿敵的心結。

這期間,魏家終於等到早年雙方在大連有過互動的日本三洋食品,六月中出手注資金援,頂新長達八個月的財務風暴期,才正式落幕。

自此,魏應州從第一線退下,讓出頂新國際董事長位子給「二董」魏應交,以示對經營團隊和投資人負責,但其在集團內的精神領袖地位,從未動搖。

敗在「太不怕」靠霸道存活,以為勇敢就能闖關

曾有媒體評述,魏應州當年面對經營規模大他幾十倍的統一高清愿,雖然財務壓力迫在眉睫,但仍堅不妥協,是一個霸氣的老闆。但此說卻遭魏應州公開反駁:「不是霸氣,是霸道。」他如此描述。為什麼要霸道?魏應州的解釋是,「你要讓老二離你越遠越好!」

五年前,魏應州對外界坦言,回顧那段歷史,迄今仍餘悸猶存,他也坦承:「那個時候就是貪……,得到股票上市症候群,錢太多、亂花,擴大投資,蛇吞象去買味全,這是人禍不是天災……,少年得志哪想這麼多,然後就跌倒了。」志得意滿一路往前衝,把康師傅推向瀕臨倒閉邊緣。

他並強調:「我這輩子不會再跌倒,天公不會疼你第二次。」「當時我四十五歲跌倒,若是我六十歲跌倒,我就不會爬起來了。」

一位熟悉兩岸食品業的專業經理人指出,頂新的企業體雖然規模越來越大,但由於仍是由四兄弟主導集團發展,本質並沒有太大改變。

這次味全黑心劣油事件,「三董」魏應充與多位幹部,雖相繼遭檢調約談,魏應州迄今仍沉著隱身幕後,他心中或許仍持霸道走遍天下的思維,想憑一己之勇,便能過關。

人本主義哲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曾說:「當一個人的優點發揮過當,就會變成缺點。」先前魏家兄弟靠霸道起家,建立全球第一的泡麵王國;如今,卻也因太不怕事,人前談良心、人後賣劣油,讓各界對其品牌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財富可以速成,信任卻不行。乘勢、仗勢槓桿出來的食品王國,若沒有消費者的信賴做為基礎,終究是虛的;無形的商譽,比有形的獲利,更難維持。

當衣錦返鄉,將總部設在全台最高的辦公室,睥睨對手、意氣風發時,魏家卻沒料到,竟在半世紀前彰化起家的小油廠內、最微小的細節裡,埋下敗因。

不過四年多前,魏家兄弟回台入主一○一、大買帝寶豪宅,魏應州當時曾自剖,不會被成功沖昏頭:「人生,棺材蓋下才知道輸贏,之後會不會跌倒還不知道!」

如今,魏應州五十九歲,碰到的不是一九九九年時的財務危機,而是千夫所指的商譽危機,他能領著魏氏家族,從信任的危樓中,再站起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