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藥企投資醫院真的能實現產業協同嗎? 二線牛牛

http://xueqiu.com/7355827634/25836724
編者按:就目前來看,藥企狂熱投資醫院的兩大動力在於:一是獲得醫院這個強勢終端市場;二是看中醫院較好的獲利能力。但是,在對投資醫院的管理經驗以及技巧上,藥企並無優勢可言。公立醫院當前缺乏「企業式管理經營」的理念,但實現這一理念轉變的最佳人選未必是藥企。


58號文(《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下發、公立醫院改革配套措施逐步出台,這些積極的政策信號引得各路資本對醫院投資垂涎三尺。表面上看,藥企是最具產業鏈協同優勢的投資者,這點很多投資醫院的藥企自身也表示認同。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當前投資醫院的藥企能夠實現產業協同效應或具有清晰商業模式的寥寥無幾,更多是從資產投資的角度去考慮。

「醫院每年10%~20%穩定的投資回報率對任何一家藥企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即便是沒有想好長遠的戰略佈局,一旦發現合適的機會,先搶到這塊資源再說。這其中不排除有部分藥企為了短期的股票估值上升而盲目進入(醫院)。」一位醫藥行業證券分析師如是說。

對於進入門檻低、盈利模式比較清晰的專科連鎖醫院而言,投資或能夠在1~2年內有所回報,但對於綜合性醫院,無論是民營還是公立性質,平均5~8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可收回成本,若投資者急功近利,一方面會對醫院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這個投資項目本身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不僅如此,在投資醫院後的管理上,藥企並無優勢可言。醫院管理的專業性和複雜性是所有「淘金者」都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比如醫院普遍存在的財務體系不透明、渠道返點現象普遍、法規風險等都需要投資者們做好充分的預估和準備。而究竟如何去甄別一家醫院的優劣,則非常考驗投資者們的眼光和智慧。

查看原图
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迄今為止,包括藥企在內的投資者,通過投資醫療機構獲得良好收益的屈指可數。尤其是涉足公立醫院的先驅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走進了之後才發現困難重重。

除了常被拿來引證的$金陵藥業(SZ000919)$ 收購宿遷人民醫院成功扭虧為盈的例子,其他投資公立醫院的機構幾乎都折戟而歸。早期華源集團與新鄉市政府成立合資公司接管新鄉5家公立醫院後黯然退出,此後$雙鷺藥業(SZ002038)$ 與新鄉中心醫院的合作也已終止;平安集團投資深圳龍崗區中醫院以失敗告終;華潤醫療控股的昆明兒童醫院如今也陷入整合困境。

在《E藥經理人》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的當前投資醫院的17家藥企中,除國藥集團、$九州通(SH600998)$ 屬於流通企業外,其餘均是製藥或醫療器械企業。而在一位醫療產業投資經理看來,流通企業投資醫院會更具有優勢:「因為他們能夠從供應鏈的角度來控制醫院的成本。」國藥集團與新鄉中原管理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國藥中原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如此。

借助國藥強大的商業配送網絡以及豐富的藥品資源,其以較低的成本獲得為新鄉中原管理有限公司下屬5家公立醫院提供藥品配送的優先權,並且享受這5家醫院規定比例的市場份額。但究竟給予國藥多大比例的業務份額才能夠平衡各方利益,對合作雙方都是一大考驗。華源集團、雙鷺藥業也均嘗試過通過打通藥品配送這一環節來實現盈利,但均以失敗告終。

與國藥集團同屬於流通企業的九州通,則採取合資新建醫院的方式來實現產業鏈的延伸。不過,新建醫院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甚至會遠遠超出企業的想像。前車之鑑是,2007年$康美藥業(SH600518)$ 就計劃投建普寧市康美中醫院,一直到去年的一季報,公司才表示項目已進入內部裝修,該工程已累計投入近7.77億元。

此前,與新鄉中心醫院合作新建醫院的雙鷺藥業也是因為未能充分考慮到投資醫院所需要耗費的大量時間、精力以及巨額資金而退出。

藥企未必是醫院「換腦」的最佳人選

盈利模式是所有投資者首要考慮的問題,而如何對投資後的醫院進行管理則是重中之重。

在某種程度上,醫藥企業搶佔其產業鏈下游的醫院似乎更具競爭力,其對醫療機構的熟悉程度、所掌握的人脈和資源以及對這一行業的理解程度都要比其他投資者略勝一籌。但在對所投資醫院的管理經驗以及技巧上,藥企與其他的投資者處於同一起跑線。

「藥企投資醫院的優勢並不是長期的,公立醫院當前缺乏『企業式管理經營』的理念,但實現這一理念轉變的最佳人選未必是藥企。」波士頓諮詢(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吳淳表示。

《E藥經理人》遍訪的各大投資機構以及業內人士均表示,醫院的管理層最好由具有專業醫院管理經驗的第三方來擔任,或者是在保證醫院總體發展大方向不變的基礎上,保持原有的管理層繼續經營醫院。

金陵藥業控股宿遷人民醫院後,通過吸引南京鼓樓醫院以技術入股,引入其先進的管理經驗,成功讓宿遷人民醫院扭虧為盈。$復星醫藥(SH600196)$ 收購安徽濟民腫瘤醫院、宿遷鐘吾醫院後,除了財務上的預算規劃外,醫院具體管理經營層面的事務依然由原有的管理層來執行。$天士力(SH600535)$ 控股的湖南湘雅康復醫院,也選擇由湘雅醫院的管理團隊來做管理。新鄉中原管理有限公司與國藥的合作中,亦是完全依靠原有的醫院管理層來執行各項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第三方管理團隊要儘量避免雙方在同一競爭區域或者在同一科室領域存在競爭。」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看不見的風險

如果從產業鏈協同的角度看,藥企投資醫院的最直接受益模式,就是把自個兒的藥品賣到醫院去。但問題是,幾乎沒有任何一家藥企是某一家或者幾家醫院的專供廠家,除非全國範圍內的醫院網絡佈局,才能夠實現更大的盈利空間。

$益佰製藥(SH600594)$ 於2005年投資灌南縣人民醫院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控制終端,以實現自身藥品在醫院的銷售。「我們當時是想控制上百家醫院終端,僅僅一家是滿足不了公司需要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投資醫院是失敗的。」益佰的一位負責人表示。

不過,在吳淳看來先聲藥業和$恆瑞醫藥(SH600276)$ 這類做新特藥的企業需要全國範圍的醫院佈局,而做大普藥的企業只要能夠搶佔某一家規模和效益還不錯的大型醫院一定的市場份額,銷量都會很可觀。

但在當前的環境下,參股或者投資較大型的三甲醫院對於普通藥企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一般向社會資本拋出橄欖枝的公立醫院要麼因為無力經營,要麼因為內部管理有問題。

「如果本身這個公立醫院資質很好,內部也沒有任何問題,政府是不會隨便賣的。」瑞銀證券董事季序我的言下之意,投資公立醫院需謹慎,其中暗藏的風險企業能否化解,都需要再三考量。

就目前投資醫院的形式而言,無外乎收購、新建、公立轉制這三種形式,其中難度最大的當屬公立醫院轉制。

波士頓諮詢(BCG)今年發佈的題為《投資中國醫療服務行業》的報告稱,投資公立醫院轉制而來的綜合醫院時需防範三類主要風險。第一,在轉制過程中要對資產進行合理估值和處置,並妥善處理原有醫護人員的編制問題,以避免人員流失或軍心不穩。第二,在轉制後,很多醫院往往面臨從非營利性醫院轉為營利性醫院的需求。58號文提出「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原則上不得轉變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確需要轉變的,需經原審批部門批准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國家既不反對也不鼓勵的態度,以及當地政府對此的解讀執行,使得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政策不確定性。第三,醫院還會面臨失去一些現有福利的潛在風險,如所得稅等稅收不再減免,可能需要補繳土地使用費等。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時候滿口承諾,但當資本引進來之後,就變成關門打狗。錢你拿不走,又沒有回報怎麼辦?企業就得聽政府的,所以企業很尷尬。」一位長期關注公立醫院改革的人士如此形容當前投資公立醫院的大環境。

民營醫院尷尬

正因此,眾多投資機構對於公立醫院轉制都望而卻步。涉足其中的醫藥企業也多以具有國資性質的企業為主。近幾年藥企投資醫院的案例中,除了益佰製藥投資了一家公立醫院外,其餘投資公立醫院的均是國企。

「大央企可以接受醫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虧損,但民營企業必須充分考慮投資回報時間,因為國藥、華潤等依靠跟當地政府的關係就可以打通很多環節,但民營企業處處都需要真金白銀,耗不起!」一位醫藥投資人士道出了其中緣由。

另一方面,公立醫院轉制過程中,為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公立醫院也更願意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來接管。

比起公立醫院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投資民營醫院的難度相對要小很多。不涉及國有資產流失,不涉及原有醫護人員編制處置等等,也無怪乎當前從整個市場投資醫院的數量來看,民營醫院都要遠遠高於公立醫院。達晨創投投資愛爾眼科後,短短兩年內實現了10倍以上的回報;2012年,復星醫藥的醫療服務業務共計實現收入人民幣約1.6億元,2013年上半年,復星醫藥這一業務的收入已經超過1.6億元。當然,這並不代表民營醫療機構就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其面臨的人才資源短缺,無法獲得醫保定點資格、無法享受稅收等各方面優惠政策等難題,同樣讓一些投資者難言輕鬆。

馬應龍藥業從3年前開始涉足肛腸專科醫院,通過收購或者自建的方式,當前在全國擁有5家連鎖肛腸醫院,經過前期長時間的虧損後,現在已經逐步盈利。但馬應龍藥業副總經理李加林曾公開表示,由於公司所屬醫院基礎薄弱,發展中仍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社會資本辦醫院面臨缺少專家的難題:「國有醫院的專家往外流動是很少的,除非在醫院呆不下去了。醫生作為技術人員是很講究身份地位的,而民營醫院的醫生職位晉陞很難,沒有相應的指標。」

這幾乎是當前所有民營醫院發展都遭遇的普遍困境。這使得,無論在醫生資源、醫療水平還是品牌影響力上,民營醫院眼下幾乎無法與公立醫院抗衡。

已在大陸建院的台資醫院廈門長庚醫院、湖南旺旺醫院、南京明基醫院、崑山宗仁卿紀念醫院及上海辰新醫院,目前均未實現盈利。

這背後折射出來的一大癥結是,國家對於民營醫療機構的政策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雖然「國辦58號文」中已明確提出非公立醫療機構職稱評定、人才培訓等享有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以及鼓勵醫師多點執業,但現實離此還十分遙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