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科技(2023)有乜方法出術呢? (1,完成)
見到好多和一些黑暗財技的人士有往來的本土財經專欄常常好像不知就裡推介此股,但實際上這隻股是有很多東西可以操控盈利。第一篇先寫供應商,第二篇會寫客戶。
(1) 供應商
1. 浙江綠伽包裝容器有限公司從招股書得知,這間公司的採購比例持續上升,由2010年的27.02%,增加至2012年42.02%,2013年上半年仍有33.46%,和一般供應商在上市前些年比例下降有些反常,上市公司又因價格鎖定獲得每年約96萬至291萬的收益。如下圖:

根據資料,原是由虞岳榮主席的父親虞阿富持有45%的,其餘股權由一位獨立第三方王鬆鬆,以及一間又是以莆田(確實非常巧合!)為總部的福建冠蓋金屬包裝有限公司分別持有5%及50%,浙江綠伽包裝容器有限公司抵押他的土地,以為虞岳榮及其妻子王金飛,為綠島科技作出擔保,可見他們關係也非常緊密。後來因為上市,虞阿富及王鬆鬆在2012年8月27日以估值1,000萬人民幣把50%股權出售給一位所謂獨立第三方徐衛平,合計500萬人民幣,方才解除了擔保,但是不排除他們重新進行信貸的可行性。


事實上,這家公司鄰近公司總部浙江台州市三門縣,另外在2011年,綠島科技佔公司銷售比例絕對集中,達到98.56%,剩下1.44%是其餘3名客戶,可見其實這公司都是和上市公司互相依賴,依賴程度甚至在上市公司附屬浙江綠島科技有限公司預付金額大幅上升,由2010年初的150萬左右,增至2012年底及2013年第一季分別達900萬及2,800萬,如果是兩者無關,好像實在好得太過份,筆者個人認為他自稱「符合行業慣例」是不確的。
另外根據會計師報告,應收虞岳榮主席金額,其實在2011年上市前還在上升中,最高達3,862.8萬,其後才逐步下降至零,和預付的金額的走勢其實相反。
筆者有一個奇怪的假設,其實這個所謂出售交易,只是表面上的,至於預付貨款只是經過浙江綠伽的手,走一圈回到老闆手上,再還款給上市公司,變相好像削減了關連交易,實際上問題是仍然存在的,只是方式隱蔽了,老闆的財務壓力不輕。根據招股書,上市公司預期他還是最大的供應商,看來這個輸送交易情況仍然會持續。
其實他父親真是非常偉大的,這只是其一,在銷售方面我們還可以看到。
2. 中國香精香料這公司在
2008年獲中國香精香料入股10%,作價達2,600萬人民幣,即估值達到2.6億人民幣,當年折算市值大約2.73億,就算現時上市市值都是3.2億,星期五上市後市值也是3.76億,5年間增值只是37.72%,每年複合增值只是約6%左右。根據公告,當年這公司的盈利不過326萬,即市盈率79.75倍,完全是超貴。但上市公司擔保中國香精香料的盈利分別達1,600萬人民幣、2,080萬人民幣,2,704萬人民幣,同時承諾中國香精香料會成為其唯一香料供應商。
反思這次交易,其實這公司盈利只有300萬,並面臨金融海嘯,歐美市場衰退,為何當時這樣有膽保證這麼大的盈利呢,真是令人懷疑。 至於採購方面根據上市公司招股書,2010年至2012年,這3年的採購額分別是198萬人民幣,214萬人民幣及508萬人民幣,佔比例分別是62.08%、45.31%、84.51%,即3年採購額約318萬、472萬及601萬,每年增長都有20%以上,但為為何最後一年在上市公司營業額沒有大增下,價格也是上升10%左右下,採購總金額會大增? 就算以近期盈利率中位數約10%計算,利益分別其實不多,3年加起來也沒有100萬,況且上市公司也坦承中國香精香料的質素是較差的。另外更奇怪的一點是,其實綠島科技是需要賠償1,317萬人民幣的盈利的,但後來中國香精香料卻寬大地取消這些條款,真是使人無可奈何,難道真是不差錢到這個程度?
就這樣來看,其實對中國香精香料當年投下這樣多錢進去,其實動機也成疑。在
坐擁大量現金,也接近零銀行負債下,為何公司
派息仍是以股代息為主,但卻願意以高估值投下一間公司,在達不成業績下,還不要求別人賠償任何現金及股權,亦不要求別人使用你的產品? 接近是違反了常理,但這卻是真實。
筆者寫下這段後,其實有更深的思考。其實虞先生大費周章在之前要直接拿走公司的錢,是否又和當初這筆投資有關? 但筆者自然找不到證據,但是這家公司卻真是古古怪怪的了,希望時間能解決問題吧。下一篇再會談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