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要上市了,動作快的有些出乎意料,按照之前大家的普遍猜測,順序應該是阿里、去哪兒,再是58同城,按照美國的上市時間安排,可能11月底之前就能上市了,但在此之前CEO姚勁波還有個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向美國投資者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個性的領導+具有想像空間的概念+可信的財務數據是美國投資者,或者大多數投資者最關心的三個要素,說白了就是,一個或者一夥什麼樣的人做了啥事兒,將來能掙多少錢。
先說概念: 鐵定不會說58同城是中國的Craigslist
經過這麼多年,美國投資者已經熟悉或者在內心深處已經認可中國互聯網公司「得屌絲者的天下」這個概念。看看騰訊、百度近半年的股價漲幅就能知道這個概念是多受追捧,更別說阿里了。
如果去跟美國投資者說,58同城是中國的craigslist,也許大家容易建立直觀印象,但完全就沒有了想像空間:一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類公益公司,有啥看頭?!所以58同城一定不會過多的將自己定位到分類信息網站,而是會講自己將來會是一個更像淘寶的企業。因為兩者確實有點兒像嘛:
1、都是平台,一邊兒屌絲用戶,一邊兒屌絲商戶;
2、一個交易的是商品,一個交易的是服務,完全可以演繹成互聯網三極之後的第四極嘛,在人與人的聯繫、人與商品的聯繫、人與信息的聯繫之後,再加一個人與服務的聯繫。
3、信用體系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質上解決的都是信息不對稱和信任關係問題。
4、發展路徑都很像,都是通過免費和廣告轟炸來迅速累積用戶和商戶數量(還記得一夜之間出現鋪天蓋地的「淘你喜歡」的廣告和不斷重複的免費字眼是多麼的吸引眼球);然後再逐步嘗試收費,其中需要邁過的坎都是信用體系的完善。淘寶從2003年成立到2008年9月實現盈利花了不到六年的時間,而58同城花了八年的時間。 另外由於本地服務天然的的地理屬性,使得58同城務必會不斷加強移動端的力量,根據招股書信息,目前來自移動端的PV已經佔到40%,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再說可信的財務數據:盈利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概念再好,沒有財務數據的支撐也是白講,畢竟投資者還是要看真金白銀的。翻翻58同城的招股書,大致最近三個完整年度,收入大致翻1倍,從4150萬美元到8710萬美元,2012年底虧損2900萬美元,但是2013年上半年已實現盈利。盈利的數據談不上理想,但是可以看出已經邁過盈虧平衡點。另外更重要的是58同城的現金流已經連續四個季度為正。一方面現金流是比盈利更加可信的數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仍處於成長期的互聯網公司,美國投資者相比盈利更重視現金流。 就像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反覆在各年報中提及的話:當要在盈利和自由現金流最大化當中選一個時,我們將永遠選現金流最大化。
最後說人,其實也就是管理能力。
CEO姚勁波的曝光度不高也不低,一直在「非你莫屬「中能看到,最近還在新一季的《贏在中國》中露面,看風格有些類似小馬哥和robin,屬於沉靜型領導一類的,相對還是比較低調的,不過要在中國互聯網這個武林江湖混成高手,說到底還落在「准、快、狠」這三個字:
–眼光要准,能夠洞見發展趨勢,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決策要快,「唯快不破」嘛,如能率先上市也算快人一步;
–內心要狠,中國互聯網江湖有各種「狠」,馬化騰、李彥宏是比較內在的,周鴻禕是外在的,馬云則是比較「太極」的。
對於投資者而言,姚勁波更需要向美國投資者證明有能力通過管理,來不斷擴大商戶基數,穩定或者提升付費商戶的比例,並且能夠推動單個付費商戶的付費水平的提高。這三個數乘在一起大致也就是58同城的收入規模了;同樣重要的是保證用戶體驗的提升,雖然是免費的,但用戶依然非常挑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老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