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磊自述:創業者別拿VC的錢「劫富濟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223.html

【導讀】9月10日,第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決賽在北京舉行,布丁移動創始人徐磊出席並發表演講。以下為其演講節選。

1992年,我進入清華大學唸書,一念就是10年。2001年,我跟清華幾個師兄一起創業,那時候我博士還沒有畢業。當時有所謂將學校的產品技術商業化的潮流,我們的公司由清華控股和同方股份共同投資,屬於國有控股,當然團隊也有少量的股權。公司是做芯片設計的,總的來說,還算成功,每年的淨利潤都能過億,但沒有成為爆發性的增長。

我在這家公司待了將近9年,一直到2010年年初從CTO的位置離開。我當時覺得半導體是個重資產行業,很難在這個行業裡二次創業。同年,我加入了創新工場,目的就是想在移動互聯網行業找新的事情做,我希望這十年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十年。2010年年底,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布丁移動,創新工場也是我最早的天使投資人。

創業中的變量和常量

三年前,移動互聯網開始啟動,那時候有個最大的變量是怎麼把互聯網變移動互聯網,今天這兩者的隔閡已經很小了,但移動互聯網的變量還非常大。在我看來,移動互聯網是50年不遇的機會,過去手機和電視也是非常大的創業變量,但這些節點非常少。我甚至認為移動互聯網比互聯網當年產生的機遇還會更多。

如果你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不管用純互聯網的邏輯,還是用傳統行業的邏輯,其實都包含了三個特有屬性:第一個是位置,比如導航這樣的產品,還有大眾點評這些基於位置搜索的產品,但過去三年利用位置做地最錯的一件事就是簽到。第二個是時間,大家一直在用手機,脫離不開手機,比如點點就利用了用戶的碎片時間。第三個是個性化,即使手機用戶不註冊,你也會知道他的情況,不過iOS7可能會把這條路封住,但無論如何移動互聯網仍然是跟蹤用戶的最佳方式。

雖然由於安卓用戶的爆發性增長,許多App的用戶規模也在增長,但核心覆蓋已經幾乎完成了,假設中國現在有1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那其中只有5千萬是核心用戶。而這時候,變量可能不是移動互聯網剛剛出現時候的變量了,因為已經有了智能手機、APP以及app store,當初這些概念都很新鮮,但今天這些概念都要轉移。比如做一個工具類產品,在沒有別的變量出現之前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地圖很容易就把你包含進去了。但在一些特定行業裡卻是有機會的,比如我們過去以餐飲行業和娛樂行業為主來做電子優惠券和電子憑證,今年我們開始做汽車,這些垂直領域會有大量機會,因為過去你會有大量傳統行業的經驗。

另外的變局就是最近比較熱的穿戴式設備,雖然我並不那麼看好,但一定還會出現短期的機會。我認為,用智能手錶替代智能手機沒有一點意義,比如拿手錶打電話不靠譜,但智能手錶對醫療行業和運動都非常有用,防小孩和老人走丟也很有用。

掠奪性的破壞

我經常會把互聯網定義為掠奪性的破壞。互聯網人創業既沒有資源也沒有人脈,當他看準一個行業,他就會用互聯網基因衝擊這個行業,無論是騰訊、百度還是360。怎麼衝擊?他們最容易打的旗號就是免費,你收費我就免費,你貴我就便宜,總之就是破壞。當然,我們一直在經歷一個不破不立的過程,今天所謂的屌絲文化其實也是在破壞,造反有理在中國人心裡永遠都是有基因的。

創業者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路是你背後有巨大VC支持,但最根本的還是你如何能建立起新的價值。比如百度學的是谷歌,後者最早打的旗號就是讓信息更容易地流轉起來,所謂建立信息對稱,這件事確實是對的。但百度學完谷歌之後又做了一件什麼事?競價排名,它打著信息對稱的名義建立了一種信息不對稱,讓信息的流轉權控制在自己手裡。互聯網解決的是渠道問題,所謂的渠道就是信息流,最後如何流轉都由百度說了算,它就有了定價權。

說這些的意義是什麼?你今天如果就想草根創業,你一定要思考:自己掌握什麼機制替代別人,破壞產業鏈結構,破壞完了以後要建立什麼樣的經濟價值鏈,只要是可行的你的破壞才有價值。VC雖然也有笨的,但他手裡拿的畢竟也是錢。這些年很多行業都被互聯網改變了,但是很多行業到目前為止都是不賺錢的,錢哪裡來?自然有人給。我曾經開玩笑說,用VC的錢創業某種程度上完成了社會資產的再分配,最後用戶都受益了,創業者至少幹了件「劫富濟貧」的事。但如果你只靠劫富濟貧混也只能混兩三年,所以還是想著賺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