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藍色光標5個合夥人的故事:併購高手?黑公關?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91643.html
4月25日凌晨,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在一個企業家微信群裡宣告,他在前日代表藍色光標在倫敦與一家英國上市公關集團簽署股權收購協議。

在這則簡短的群消息裡,趙文權連續用了兩個驚嘆號表達激動的心情。

當日晚間,藍色光標對外公告,通過子公司香港藍標將認購英國Huntsworth 公司19.8%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頗具戲劇性的是,8年前,趙文權和他的合夥人差點把藍色光標賣給Huntsworth。8年後,藍色光標卻成了這家英國上市公關公司的大買家。

角色轉換的背後,是藍色光標在過去幾年的迅速「膨脹」——他們是中國第一家上市公關公司,目前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營銷傳播集團,市值接近180億元。兩年前,360與騰訊之間那場著名的「3Q大戰」,正是藍色光標一手策劃。

他們的5個合夥人被很多人稱為「併購高手」,還被一部分人讚為公關業的創新者。他們也被另一部分人認為帶壞了行業風氣,甚至被冠以「黑公關」之名。

創業

藍色光標是西門子和百度、騰訊等多家大型企業的公關公司,一直隱身其後。隨著它們上市,以及多場轟動全國的「商戰」爆發,這家公司也逐漸在公眾視野中浮現,趙文權等5個合夥人的曝光度也越來越高。

趙文權的職業生涯開始得並不如意。作為北京大學政治學及行政管理系的畢業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王府井百貨大樓賣布鞋。從商場最基層的售貨員做到管理者,這是他曾經的職業規劃。

他的大學同學孫陶然覺得難以理解,認為這沒有意義。「他很認真,每天6點起床,換好幾趟公交從學院路趕往王府井上班,可這不是一個北大學生要干的活兒。」孫陶然說趙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趙文權來自浙江舟山群島,1987年入讀北京大學。他很喜歡讀書,尤其是歷史書,他覺得歷史很多時候都是偶然的,人生也一樣。「偶然間的一個選擇,也許決定了未來你走的是什麼路。」正如他進入公關行業以及創立藍色光標。

1992年初,孫陶然勸趙文權辭職,後者沒多想即遞交了辭呈。趙文權不知道接下來要幹什麼。之後,他去了孫所在四達集團做公關。儘管他並不知道什麼是公關。

藍色光標的5個創業合夥人中,另一個主角便是孫陶然。孫陶然是趙文權在北大的同級同學,經濟學專業,熱情,喜歡玩,尤愛戶外運動。他和趙文權在大學時就很熟,他們一起組織讀書會,參加社團活動。大學畢業之後,孫陶然在北京的兩間平房曾是兩人很長一段時間的家。

孫陶然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四達集團公關部,迄今已經有6次創業經歷,除了藍色光標,還有2000年風靡一時的「商務通」,以及此後的拉卡拉等。他曾撰寫過一本叫作《創業36軍規》的暢銷書。「我們5個人中,他是惟一有冒險精神的人。」趙文權認為,孫陶然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

許志平、陳良華和吳鐵是藍色光標合夥人的另外3名主角。3人均來自IT行業。許志平此時是聯想公司總裁辦主任;陳良華是長城電腦市場部總經理;吳鐵則是連邦軟件總裁,此前與王文京、蘇啟強創立了用友軟件。

他們3人均生於1962年,比趙、孫兩人大了將近8歲。其中,許志平、陳良華也是北大同學,一起就讀計算機專業,吳鐵是唯一一個財務背景出身的人。

趙文權和許志平在四達集團工作期間的客戶均是IT企業。正是這段時間,他倆結識了許志平、吳鐵和陳良華。吳鐵認為5個人做的事都與IT相關,又都從事營銷方面的業務,因同道而容易成朋友。

1994年3月,趙文權受邀擔任公關公司路村諮詢的總經理。兩年後,老闆要停掉路村,趙文權沒了工作。他覺得中國市場未來會越來越需要這個行業,所以想創辦一家公關公司。他找到孫陶然,要拉後者入夥創業。

當時,孫陶然已經開始創業。他在1995年與北京青年報合作推出《電腦時代週刊》,一時大賣,包括聯想等在內的國內大型IT企業多為其廣告客戶。1996年,他與北京青年報合作的合同將到期。「合作到期了我們靠什麼吃飯?」他希望能長久發展,遂想構建一家傳播集團,包括全案代理、媒體代理、公關、市場研究、DM雜誌等。孫稱之為「02計劃」。

趙文權的想法正合孫陶然之意,兩人一拍即合。孫覺得二人的力量太小,於是又邀請了許志平、吳鐵和陳良華3人一起創業。

1996年,許志平已經離開聯想,後與孫陶然、陳良華合辦了一家名為世紀星空的諮詢策劃公司,靠向企業賣創意和方法賺錢。許志平和陳良華是這家公司的兩個首席顧問。許志平曾經策劃了「聯想1+1家用電腦」方案,而陳良華是IT界知名的策劃師,「金長城」品牌電腦在1990年代熱賣,正是出於其策劃。

吳鐵說,5個人都對公關業有共同的直覺,覺得這行業有機會,所以坐下來談創業很容易達成默契。

「當時大家是不錯的朋友,覺得幾個人在一起可以做一些事。」趙文權向《南方人物週刊》介紹,此時公關行業門檻低、風險小,也讓5人無所顧慮地開始一起創業。

1996年8月,趙文權、孫陶然、吳鐵、許志平和陳良華齊聚北大南門外的一幢寫字樓內,合夥創立了藍色光標。5個人每人出資5萬元,人均持股20%。

合作

「趙總是學政治的,吳總是學財務的,陶然是學經濟的,我跟陳總是電腦專業的。」許志平認為藍色光標的5個合夥人背景各異,互相之間可以互補,大家又有互信,所以才湊在一起幹。

藍色光標創立之後,吳鐵被其他4人推舉為董事長,直至2008年。因為他「學財務出身,知道怎麼管錢」,大家覺得創業公司管錢比較重要。

吳鐵並不參與藍標運營。「我們的董事長更像是一個會議召集人。」趙文權笑了笑說,他現在做董事長也如此。

由於其他4人都有自己的「主業」,吳鐵熱衷於互聯網,孫陶然已經有了多個創業項目,而許志平和陳良華也要忙於各自的策劃事業,他們並不參與公司運營,更像是投資人。

只有26歲的趙文權沒有工作,且有多年「做公關的經驗」,於是他成了這家公司的首任總經理。藍色光標的運營實際上只有他一人負責。孫陶然認為趙文權「是一個管理型、領軍型的人才」。

其他合夥人並非撒手不管。許志平介紹,最初5個合夥人的分工並不明確,但一起通過董事會決定著這家公司的發展方向。

公司初創之時,善於策劃的許志平和陳良華被其他人委託制定了這家公司的3年發展規劃。藍標的3年規劃是:第一年利潤100萬,第二年營業額1000萬,第三年資產1000萬。

藍色光標前7年只做IT行業的公關業務。受益於90年代末國內互聯網的火熱,最初的發展很輕鬆。到1999年,最初的3年規劃全部實現。

技術出身的許志平則在2005年進入藍色光標管理層,任副總經理。他主要負責藍標的信息系統,逐漸搭建了藍標的財務、項目管理和採購系統。日後,藍色光標一年管理數千個項目,僅2009年就有五千餘個,正得益於這些系統。

被大家稱為「博士」的陳良華,雖然2007年才正式擔任藍標高管,但其在公司成立之初即制定了藍色發展策略。

「他一直是藍色光標的首席策劃師,幫助構建藍色光標的知識體系、方法論。」孫陶然稱,陳是5人中讀書最多的一個,想法很多,董事會在這方面更信任他。目前,陳主要負責藍色光標的市場推廣。

陳良華對於公關頗有見解,他提出保持與記者親和、製造概念、少登廣告、多發稿件爭取媒體版面,甚至以稿件上報紙作為衡量業績的標準。

這被藍標上下一直「奉行」,讓其在業內迅速博得名氣,至今仍然影響公關同行。藍標也因此逐漸得到了如騰訊、百度、聯想等大客戶的信任。

2012年8月,互聯網領域爆發了一場爭議較大的商戰,即奇虎360與百度之間的「3B大戰」。360當月推出一款搜索引擎,觸動了搜索巨頭百度的「奶酪」,雙方通過各式手段相互攻防。

當時,大量關於360洩密、侵犯隱私及四大券商封殺360產品等新聞短時間內同時出現在報紙、互聯網,甚至一家地方衛視中,在微博與論壇上,這類信息轉發量陡增。

360公關部則推出多篇關於百度洩密的新聞進行反擊。360認為關於他們負面報導的背後「推手」是藍色光標,甚至將後者視為「黑公關」,並懸賞徵集「黑公關」線索。

在2012年末的《創業家》雜誌的年會上,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甚至向趙文權提出,藍標在「3B大戰」中收取百度8000萬元的公關費。

趙在會上回應稱:「百度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替百度提供服務。8000萬嚴重失實,事實上1/10可能也沒有。」

在2011年,公眾人士羅永浩槓上西門子冰箱,連續在微博指稱西門子冰箱存在質量問題,並把冰箱拖來西門子在北京望京的總部門口砸壞,引來各方關注,西門子通過官方微博向羅永浩表示道歉。此事尚未結束,「打假鬥士」方舟子開始纏上羅永浩的教育公司,客觀上為西門子解了圍。

同年,韓寒聯合數十名作家告百度文庫侵權。方舟子不久開始「打假」韓寒,認為後者作品由旁人代筆。從而將公眾關注的焦點從百度轉移至韓寒。

西門子與百度均為藍色光標客戶,而因為類似事件「巧合」屢屢發生。因此,部分人士認為上述「打假」事件幕後「推手」為藍色光標,方舟子對此給予否認。

蓝色光标“操控”方舟子打假?

藍色光標「操控」方舟子打假?(一財網配圖)

在此前騰訊與360之間的「3Q大戰」等事件中,相關方騰訊亦為藍色光標客戶。這些事件使藍色光標名氣大增,也讓後者陷入爭議漩渦。

原本為別人危機公關的藍標,自己卻面臨公關危機,藍標因此被一些人稱為「黑公關」,趙文權則得了「黑公關之父」的渾名。

對於這樣的說法,趙文權不以為然:「有人說我們黑公關、皮包公司什麼的,這種感性的東西,我們反而不在意。說對說錯,很多東西你沒有充分的數據和事實。」

不過,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藍色光標的客戶和項目卻在逐年遞增。

在此期間,趙文權有一段時間離開過藍色光標。1999年,藍色光標在完成首次3年規劃後,趙文權覺得在公關行業做得太久,「有些累」。此時,互聯網業正火熱,吳鐵已創立雅寶拍賣網。趙文權在其他合夥人同意後,辭掉了藍標總經理之職,去雅寶網擔任首席運營官,但依然參與藍標董事會決策。一年後因行業低迷,他再次辭職在家賦閒。

接替趙文權的是原長城電腦副總經理高鵬,出身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趙的離開,使高鵬進入公司董事會,其通過購買股份成為與其他5人同等地位的股東。

2002年,藍色光標一名負責大客戶思科的副總離開,趙文權應邀重返藍標,再任藍標總經理。高鵬調任智楊公關總經理。

分歧

5個人之間的合作,使藍色光標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公關公司之一,分歧也隨之而來。

儘管大家都希望把藍色光標做成功,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碎之後,藍色光標的客戶群體集體低迷,收入受到較大衝擊。同時,藍標5個合夥人發現,藍標規模做大之後,利潤率反倒不如從前。

「我們發現,公關公司在30人至40人規模的時候是最賺錢的,一旦大了之後,不一定有規模效率。」趙文權介紹。1999年,藍標創立了第二家公關公司智楊公關。

對於公司如何走下去,藍標5個合夥人在董事會上曾有多次爭論。

當時,有合夥人主張開一堆更賺錢的小公司,一個一個開,每一個都不大,但是利潤率很高。「從賺錢的角度看這樣最合算。」趙文權稱,但他不同意這樣的轉變,認為只有做大藍色光標,企業才有價值。

開小公司的想法讓部分合夥人也有過猶豫,不過,因為趙文權反對而作罷。

討論的當天,孫陶然覺得服務業在中國不受待見,「沒什麼機會」,提出做實業。他覺得做實業比較踏實。此前,孫與人合辦恆基偉業,推出的掌上電腦「商務通」風靡市場。

其他合夥人中有些對孫陶然的提議表示贊成,不過,最後因為有一名合夥人堅決反對而同樣被放棄。

自藍標創立以來,其創業合夥人一直堅持「一票否決」,這是他們定的規則之一。「我們是少數服從多數。」趙文權笑道,任何事情,只要有一個合夥人堅決不同意,就得放棄。「這樣的規則避免(通過)某一人因為頭腦發熱而提出的建議。」

趙文權2002年重返藍標之後,公司開始調整戰略佈局,不再侷限於IT領域。藍標業績隨之出現較快增長,2004年營收增長將近100%。

「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趙文權說有個別合夥人認為藍標不靠資本只靠人,沒必要上市。合夥人之中,還有兩人堅決要上市,但有1人並不同意,其他人則並不表態。

趙文權和孫陶然認為藍標要發展,必須上市融資,所以一定要盡全力推動這件事。

為了說服這名同伴,在董事會上,趙文權反覆闡釋:「不上市,一切無從談起。只有完成上市融資,才能去做併購,把藍標做大。」

「主要是講道理。」趙文權稱這名同伴最終被他們說服了。

趙文權等人之所以堅持上市,主要是為了推動併購。2005年,藍色光標的年利潤為1700萬元,發展觸及到天花板。「PR(公關)這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增長很有限。」許志平稱。作為同行,啟越東方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岳認為,僅僅在公關領域很難出現大的企業。

藍標的合夥人決定把公司賣掉。趙文權等人在與巨頭們談判的時候,發現對方所以能成為行業寡頭,無一例外都是通過不斷的併購實現的,「就像把一粒粒葡萄串成串」。

「我一年賺1000萬,他一下子給我7000萬,挺合算的;但站在他的角度,本質就是,市場給我們20倍市盈率,他用10倍去併購我,賺取市盈率差價,賺得更多。」許志平介紹。

趙文權稱,談判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買一家公司,包括怎麼給公司估值,怎麼設置對賭,怎麼做標準內的所有東西,「知道老外是怎麼玩的。」

2007年下半年,藍標合夥人鳴金收兵,他們再也不賣公司了,他們要併購,要做「葡萄串」。趙文權等人也不再只是做公關,同時去收購廣告、策劃等相關公司,要做一家WPP式的營銷傳播集團。

「在整個營銷傳播領域,廣告佔據了整個行業一半的收入,而公關領域的收入遠遠低於此。」這也是為什麼趙文權等執著於併購廣告企業的原因。

5人結束談判回國之後,即開始準備IPO。「我們用自有資金去做併購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必須IPO。」趙文權稱藍標上市就是為了做併購。

他預測,廣告將會佔到藍標未來收入的一半,公關則會在30%至35%之間,未來併購會更傾向於數字營銷領域。

微妙關係

2010年2月26日,藍色光標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交易,5個創業合夥人一同出現在深交所,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公眾面前同時露面。

上市之後,趙文權經常一個人代表藍色光標出席各種活動。孫陶然認為他是藍色光標的領軍人物。

在過去的17年,藍色光標5個創始人組成的合夥關係頗為牢固。

2008年,為了上市,藍色光標完成股份制改造。趙文權、孫陶然、吳鐵、許志平、陳良華分別持有藍色光標13.06%、12.84%、12.31%、 12.25%和12.24%的股權。

這種沒有實際控制人、股權過於分散的現象,被外界認為可能會影響公司治理,但趙文權認為,這正是是藍色光標的優勢。

同年底,5個合夥人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成為聯席股東,依然以合夥人的姿態出現在資本市場,並承諾鎖定股權3年。

5個人都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5個人具有同樣的話語權。

A股市場,這種聯席股東的模式並不常見,一般多出現在有親屬關係的股東之間。藍色光標的合夥人並非血親,而是5個關係微妙的朋友。

與充滿江湖色彩的「兄弟創業」不同,藍標5個合夥人之間的關係並非特別熟稔,也不傳奇,但頗為穩固。

5個人興趣迥異,除了工作很難聚在一起。趙文權透露,合夥創業17年,只在一起吃過一次飯。那是2010年春節,藍色光標已經過會,馬上要上市之時,為了慶祝大家一起吃飯過年。

趙文權介紹:「我們之間的私人交往並不多,每次開完會就各自回家。」但他們之中,兩人之間的私下交流卻不少。許志平與陳良華之間有一些共同話題,趙文權與孫陶然是好友,二人常在一起玩,都喜歡打牌。吳鐵因為與趙曾是鄰居,互動也不少。

趙文權覺得這或許跟每個人的性格有關。孫陶然是5人中最為活潑之人,趙文權更理性一些,只喜歡打牌或宅在家看歷史書,吳鐵最為保守。

許志平與陳良華都喜歡宅在家裡看書,不喜歡玩。許志平不苟言笑但性格溫和,各種書都看,有耐心玩各式拼圖。陳良華是個學者型的人,性格較「倔」,只看對自己有用的書。

「我們很熟,但並不是那種興趣相投的朋友,我們是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彼此有信任,但不是密友。」孫陶然如此描述5人之間的關係。

趙文權認為,正因為每個人之間不是特別親密,互相之間保持了某種距離,避免了各種摩擦與矛盾。

在國內,朋友兄弟合夥創業的案例並不少,但最後結局更多是分裂,甚至同室操戈。

華海藥業大股東陳保華與二股東周明華同窗創業,上市之後卻因為利益不平,數度上演對壘鬧劇。1991年,「萬通六君子」王功權、馮侖、劉軍、王啟富、易小迪和潘石屹共創海南萬通,平均分配權益,但4年之後,其中5人相繼離開。

趙文權總結:「通常我們看到分裂,最核心的是兩個東西,第一是對於企業發展理念不同,會導致衝突;第二是利益擺不平的時候,就會產生問題。所謂中國合夥人都會有這樣的情況。」藍色光標合夥人與之不同的是,從最開始即建立其一套規則,大家始終小心翼翼地維護這個規則,哪怕它是不公平的。同時,藍標5人並不都在一線,所以不可能出現業務上的分割。

「想退出也不是那麼容易,得有人來買。」趙文權低頭說道,藍標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但「比較幸運的是最終還是一起走了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