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蒙斯小傳(下)》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28365

九十年代,西蒙斯開始百分之百地依靠電腦模型去做交易,所涉獵的金融工具不僅限於期貨、外滙及利率產品,還包括流動性強的金融產品,公司都有興趣參與買賣。由於西蒙斯一向對基金的投資策略都諱莫如深。他曾說過:「我在國防分析學院的解碼工作是極度機密的,但比這還更機密一點的,就是公司的投資策略。」所以,公眾對此所知不多,一些坊間的猜測:

(1)傳說早期基金曾用過這樣的策略:當期貨市場高開時,基金便沽空,市場低開時,基金便買入。近年此策略不太靈光。有關Contrarian Trading的策略,本欄將另行介紹。

(2)有傳言說基金會緊密地留意大戶的動向。例如大戶在大手買入某股票之前,很多時候是先買入股票的認沽期權(Put Option)以作保險。當基金觀察到認沽期權有大量買盤時,基金可以「截糊」,搶先買入股票。到大戶真的出手時,基金便趕緊賣出。

(3)基金高度留意納斯特及紐交所股市limit order book的未到價買賣盤,遠離成交價的買賣盤也不放過跟蹤。

(4)基金試圖找出哪些盤是屬於同一個買家或賣家,由此推測大戶的動向。

(5)有聽眾問西蒙斯在建模時,有沒有用基本的經濟指標和數據。西蒙斯的回答是:「經濟學模型是有用的,基本分析也是有用的,它們都是有用的。」相信基金不會放棄任何有關的數據。

(6)「高頻交易」肯定是大獎章基金的重要利潤來源。基金應曾大量從事統計套戥(StatArb)的交易。據估計,基金在納斯特的交易金額,佔整個納斯特股市十個百分點。假如納斯特整年有十萬億美元的成交,基金一年就作出一萬億元的買賣。假如基金一年在納斯特獲利10億美元,每單買賣的利潤只是0.1%而已。這蠅頭小利,正是「高頻交易」賴以成功之道。

由此可見,文藝復興基金的投資策略是非常多元化的,西蒙斯就曾以種植小麥來比喻投資:「不是每一根小麥都是那麼好,但大部分好已經足夠,我們依賴的是統計結果」。他認為,市場上常用的方法好比精密的耕種方法,要求每一根小麥都是精品,「這和我們所提倡的,可說是兩個極端」。其實另一個極端的代表人物,是精挑細選專注於幾隻愛股的股神畢非德。

事實上,西蒙斯(James Simons)創立的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自從揚棄了基本面交易(Fundamental trading),而全盤地從事系統性的買賣後,基金的表現便變得異常突出。

西蒙斯事業有成後,他在1993年決定把現金退回給投資者,基金變成百分之百由員工所持有。始,西蒙斯踏入他人生中的第三個旅途——做一個回饋社會的慈善家。這旅途始於1996年,當年西蒙斯34歲的兒子Paul(與前妻所生),在家居附近騎腳踏車時遭汽車撞倒喪生,他和他第二任太太成立了一個以兒子命名的基金會Paul Simon Foundation,開始了他從事回饋社會的征途。基金會的主旨,是支持基礎數學、物理、生物,和一些跨學科的研究。

西蒙斯特別關心的是數學科。他認為美國的競爭力正在走下坡,問題出在老師身上︰美國大部分的數學老師對數學懂得不夠;因為懂得數學並有條件做個好老師的都跑到Google、高盛、「God Knows Where(西蒙斯原句)」等大機構去上班了。但現代的世界變得愈來愈數碼化,經濟發展也比前更依賴數碼化的方法,如何吸引數學人才為人師表,是當前急務。

於是在稍後時間,西蒙斯創立了Math for America,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學的數學教育上。Math forAmerica為數學老師提供獎學金,讓他們到大學供讀碩士、博士學位,並為每位數學教師提供9萬美元的資助,分五年資助教師們的薪津。致力給老師們更多的尊重,並提供更多的支持,讓這職業變得更為吸引。

除數學有關的捐獻外,西蒙斯對其他科學的捐款也為數不少,但他對數學的情有獨鍾,卻是十分明顯的。在西蒙斯的一生之中,其對數學的熱愛及不離不棄,可以說是「吾道一以貫之」。以西蒙斯的功力,如果他把精力都放在純粹數學上,他的成就,一定能超越當年他對Bernstein Conjecture/Chern-Simon Theory所作出的貢獻,但他選擇了更困難的另一條路,利用了遠在雲端的數學,在塵世間一顯身手,把數學的應用,帶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後來更把用數學賺來的錢,用回數學中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