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二十年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3262
恆指上周再升307.71點,連升兩周,平均成交上升78.4億至451.37億。
香港藥廠一再出現問題,忽然令我想起年多前的一個想法,就是政府「把藥廠買下來」,翻查舊文,idea是2007年10月15日,「天水圍悲劇上集之尋根」, 被篇入「吃喝玩樂以外」,討論熱烈的一篇作品,只有上集沒有下集的作品。政府首要做的是以「維護香港形象,市民健康」為名,將全港藥廠一驗再驗,不斷向全 球公佈結果,有問題藥廠很快便會出現財政困難,政府再以低價藉「創造就業」為名收歸特區所有,之後給各間大學以招標形式競投管理權,供大學不同學系的畢業 生實習,同時產出公立醫院所需藥物。和記港陸派息2.2仙並不吸引,每股盈利22.46仙,市盈率低於3都不算吸引,最吸引是資產淨值63.4億中,有59.6億現金及銀行存款,每股資產值超過七毫,當中超過六毫六係現金及銀行存款,這是投機組合唯一仍未蝕錢的股票,邊個話價值投資無用,講的人一定無睇股神師父本「證券分析」,呢本書係1934年出版,即1929年-1933年全球性大衰退後一年,當中見解自然經得起上世紀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以往股市暢旺,大眾樂觀行事,「證券分析」的光芒被新興財經明星散文式財經書蓋過,金融海嘯被譽為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衰退後最嚴峻的挑戰,此時此刻,返樸歸真,特此向大家推薦。戰爭令人口大降,之後,當出生率回復,呢班BB大 個仔之後,成為當時最大的消費層,推動經濟,如果出生率升幅過急,經濟一下子吃不消,通脹率便會飆升,中國歷史中,多次改朝換代之後,都出現經濟繁榮,可 能與此有關,可惜我對歷史一無所知。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戰後嬰兒潮在過去好一段日子,成為經濟學一個話題,當中評論還有些觀點可以補充。2009年是六4二十周年,也是西藏判變五十周年,對現今經濟來說,兩者都不及1959年避孕藥的面世,至今也是五十周年,之後,美國將之推廣,無巧不成話,中國「一胎政策」始於1979年,至今三十周年。七十年代,美國果班戰後BB踏入壯年,由於戰前經歷多次經濟蕭條,戰後出生率急升,果陣通脹開始加劇,是與巧合?無論如何,股市一直反映呢班BB推動中的經濟。當呢班BB到了九十年代,個個準備退休,買股票買樓養老,需求大幅上升,令可接受的PE上升,股市出現泡沫,呢個係普遍傳媒比我的信息。不過,成個model沒有強調戰後第二代的出生率下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係避孕藥的出現,而且,避孕方法推陳出新,加上醫學昌明,墮胎技術成熟,也是戰後出生率不能持續的原因。以此推論放在中國,中國在二次世大戰後,經過一段時間內戰,出生率飆升時間比美國遲,在1979年之前,雖然有十年瘋狂日子,但對出生率的影響相對比戰爭期輕微,至1979年推出「一胎政策」,出生率開始被控制,比避孕藥遲二十年,比美國避孕普及遲十幾年。上一次股市升浪由SARS之後開始,「一胎政策」前最後一班中國BB當時24歲,讀完大學投入社會不久,消費層在中國歷史中推至高峰,之後商品價格大升,是否巧合?如果美國的model在中國重現,之後通脹必會重臨,而且經歷一段長時間,由2003年起步,可能長達20年,過去五年只是個預演。瀕危的座頭鯨遠渡而來,由香港西部,南丫島東博寮海峽進入,游往海洋公園毛逐自薦,以取代病逝多年的「海威」(真巧!海洋公園以往那條殺人鯨「海威」,是於1979年加入海洋公園。),盛智文由於公職繁忙,暫時通知座頭鯨先游往東面的藍塘海峽、鶴嘴對開海面,等侯盛智文決定,究竟座頭鯨有無機會interview? 預祝愚人節快樂。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