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把古北鎮的資料看了下,摸索下下查找土地信息的路徑,土地的信息是個很好的印證路徑。下午交流百貨,想到幾個問題?日本百貨後面為何走向下滑?超市、百貨的區域性是否有可能打破,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早期計劃經濟遺留下的問題?這些國企百貨商超在費用上是否存在尋租空間,程度有多大?便利店的興起是否與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密切關係,大概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可能支撐其興起,為什麼北京地區的便利店沒有興起?晚上跟一位台灣朋友聊了一下,他觀測到便利店在台灣的大規模興起大概在2000年左右,便利店的服務逐步從銷售商品發展到代繳水電費、ATM機取款服務、06年左右開始做網購的物流派送(與黑貓相互合作),訂製糕點、節日禮品等服務。便利店通過其渠道廣泛性以及管理上的優勢樹立起壁壘。之前去台灣是09年,那時候便利店的密度已經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