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分散投資 (二) 精選2012

http://xueqiu.com/1858276368/23606596
今天想說的是,分散投資,亂買一氣,長期也能跑贏大市,跑贏基金,掙大錢。
說到胡亂買股,大家都會想到擲飛鏢選股。在網上搜索擲飛鏢選股,可以搜到很多相關的報導,甚至學術論文,所有的報導都有相同的結論,那就是,隨機的選股,亂買一氣的結果往往比實施主動管理的基金表現要好。

盲拳打死老師傅,無招勝有招的故事,如果是真的,會令無數投資初哥欣喜若狂,而同時也令無數每天讀著數不清的報表和報告還要去到上市公司做實地考察,用各種各樣的公式計算企業估值自認為是職業投資者的人覺得狗血悲催。不幸的是,歷史數據證實了這一點。

其中最具體的一個有據可考的實驗發生在1967年,美國的福布斯雜誌用28000美元買了28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每家買1000美元),他們的選股方法是將《紐約時報》的股票版釘在牆壁上,用擲飛鏢的方式亂射,「射中」哪家公司,就買1000元該公司的股票,結果在17年後,這2萬8千美元的股票增值為131697美元,獲利470%,換算成複利話,平均每年有9.5%,而同期只有極少數的幾家基金的獲利能力比它好。

接著再看看著名的惠理基金旗下的兩隻基金, 在這裡並非說惠理是胡亂選股,只是想說明一個極其分散的組合也可以有不錯的回報.(但是,後面我們會看到,這個獲獎無數的基金公司精心挑選的組合,長期來看,其實和隨機亂買的結果是差不多的.)

China Greenchip Fund, 成立於2002年
成立以來至2012年12月31日回報:  410.9%
同期恆指: 139.7%
年複利回報: 16.4%
基金規模: 7.05億
最大持股佔比: 4.4% (申洲國際)
前十大持股佔比: 29%
持股數量: 60, (根據2011年報, 以為2012年報還沒出來,估計變化不大),而且有A股,港股,台股,日股,美股,另外還持有債券,黃金,衍生工具。)

這只基金曾經是封閉式上市基金,原來的代碼為1186,於2007年三月停止交易後以有限公司的形式繼續運作。自己曾於2003年9塊多錢買過,第二年18元賣出,如果持有到現在,每股是51元.

該基金很具有代表性,因為規模不大,持股的數量卻不少,即使在最初成立的時候2012年只有3億元的規模,當年的持股數依然高達51家,也同樣遍佈全球和各種投資工具。

再看看最具代表性的,成立時間最長的Value Partners Classic Fund A Unit,

成立於1993年
基金規模: 117.25億 (含全部unit)
成立以來至2012年12月31日回報: 2,106.9%
年複利回報: 16.7%
同期恆指: 294%
最大持股佔比: 8.7% (中石油)
前十大持股佔比: 36%
持股數量:84只

2003年時Classic fund 只有41.6億港幣的規模,卻也持有了113家股票,也是遍佈全球,另外還有多個債券,衍生工具等.可見這只基金歷來都很分散. (2003的年報是網上能找到的該基金最早的年報)

如果說Classic Fund是由於規模太大的原因,不得不持有這麼多家股票,那麼規模小得多的Greenchip Fund的分散則是一種主動的策略。這兩隻基金,除了前十大持股外,其餘的持股平均佔比都不到1%,可見是非常分散的。但無論如何,從長期的表現來看, 兩個基金都不錯, 也難怪歷年得獎無數.可見,分散本身沒有並阻礙惠理取得好成績.

以上的例子是特例還是普遍現象,對於苦苦尋求制勝策略的投資人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看看,如果持有一個並非精心挑選的組合, 結果會是怎麼樣呢? 結果是令人吃驚的:

首先引入一個概念,隨機指數,這個概念最早的出處還無從可考,自己大約在兩年前在港股博客」港股博弈「中讀到,而以下的數據也來自於該博主CLCHEUNG的系統,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讀讀,非常不錯的博客。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http://clcheung.wordpress.com/

所謂的隨機指數,是一個假想的投資組合,該組合包括40只權重相同的股票,即在每隻股票上的金額相同。該40只股票在香港上市的1000多只股票中隨機挑選的,多次抽樣後再平均所得,由於恆指成分股只有46只,所以該組合反應的是大多成分股以外的股份的價格變動情況。

隨機指數反映的是純粹的價格變化,而和股票的市值無關,就此而言,對一般投資者的意義更為重要。因為恆指是加權的,即反應的是市值的變化,而很明顯,對於絕大多數的個人投資者而言,就算是持有成分股,在組合中所佔的比例和該公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毫無關係。舉個例子,同時持有匯豐和一隻非成分股,比如說160,只要它們所佔的比例是一樣的,那麼這兩隻股票的股價的變化對於投資者的影響是完全相同的,儘管匯豐對恆指的影響是巨大的,而160對於恆指完全沒有影響。所以一般投資者,並不需要太在意指數的波動,因為真正有意義的是股價的變化,和公司大小無關。
由於CLCHEUNG系統的數據只到2007年1月,我們只能看到從2007年1月到現在的情況,雖然期間只有一個高點,但時間跨度已經有6年,應該可以說明問題了。
查看原圖
上圖中,藍色的是隨機指數,紅色的是恆指。可以看出來,從2007年1月份到2013年的一月的六年中,隨機買入40只股票的回報是遠遠跑贏恆指的,隨機指數六年的回報56%,而同期恆指卻只升了15%。可見一個簡單到令人垂頭喪氣的卻又能跑贏大市的方法是亂買一氣,然後長期持有。

但按年度來看,情況要複雜一些。以下的表中對比了過去六年中恆指,隨機指數,和惠理Classicfund的年度回報。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恆生指數 23% -20% 5.5% 52% -48% 39.5%
隨機指數 14% -36% 16.5% 148% -62.8% 99.7%
惠理經典 14% -17.2% 20.2% 82.9% -47.9% 41.1%

另外,過去惠理經典六年的總回報為52%。

以上的數據能夠說明,1.在個別年份,隨機買股的回報跑輸大市,但長期來看,則是跑贏的;2.在大多數年份,號稱基金界翹楚的惠理居然還跑不贏隨機亂買。如果惠理尚且如此,其他的基金經理就更不用說了,說白了,絕大多數的基金經理是不稱職的。其實本人對惠理和謝青海一直都深懷敬意,拿出以上的數據是想提出一個值得所有投資人深思的現象,同時提出一個問題,選股重要嗎?同時,亂買股票能戰勝大市的原因是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