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和瀘州老窖
這兩個公司同為濃香型白酒企業,產能也差不多,產量也差不多。歷史底蘊也差不多。瀘州老窖1952年四大名酒之一,當時沒有五糧液。瀘州老窖老窖池數量估計也遠多於五糧液。
我說這些,主要是想說明,除了這20年品牌稍落後,瀘州老窖好像不比五糧液差。
分析一些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1)五糧液的產量的10%的酒做高端酒,瀘州老窖2.5%的酒做高端酒國窖1573,並且全部是100年以上老窖的酒,所以他的產量是有限的。其餘的12.5%做的是次高端和中端酒。也就是說,
瀘州老窖把很大一部分做五糧液的酒用來做次高端、中端酒,酒的性價比最高。2)五糧液的高端酒毛利潤低於貴州茅台,低端酒毛利率低於瀘州老窖(只有一半),從這點看,五糧液的關聯交易還沒有解決。集團負責包裝、物流等很大一部分業務,不是市場定價的。
3)貴州茅台和五糧液,中低端酒的毛利佔比只有8%,未來3年,即使他們再發力,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並且,貴州茅台存在集團同業競爭的問題,在股份公司,有沒有真心想做中低端酒?否則,憑什麼想去把習酒上市。
價和量
如果2013年,茅台的量為1000噸,那麼可能能賣5000元一瓶;如果是1.5萬噸,可能只能賣1000元一瓶;如果是5萬噸,可能只能賣300元一瓶。
2013年後,腐敗和投資這類消費大幅減少,茅台的量和價的平衡點在哪裡?茅台未來5年年產量增長16%,茅台的量和價的平衡點又在哪裡?價格變化趨勢是什麼?茅台遠期10萬噸產能(當然這個可銷售規劃在2025年),相當於2億瓶酒,他的品質還能如一嗎?他的定位想走向何方?
當然,政府和管理層的頭腦發熱規劃的產能並不一定會在2025年有那麼多的產量,他們可以邊做調整。
保守估計,砍掉非正常消費後,高端酒的消費量可能會大幅度的萎縮,茅台未來幾年必須在量和價、定位上做出選擇。導致的後果是收入和淨利潤低增長格局,想再高增長基本已不可能。
白酒這個東東,量大了,價降了,對品牌是有影響的。品牌定位不是不變的,歷史已經發生過好幾次。
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2012年高中低毛利佔比分別為41.5%,40%,18.5%。相比較於茅台和五糧液92%的高端佔比,是最健康的,未來如果把中低端做好,是能彌補高端的丟失以及保持公司的增長的。
國窖1573未來無法放量,進一步提價,符合奢侈品的定位。
把特曲做成和五糧液競爭的子品牌。
擔憂的是品牌的提升,非一年二年可成,至少需要3-5年才能上一個台階。短期受茅台和五糧液降價的擠壓效應。
目前市值:
貴州茅台:1853億
五糧液:853億
瀘州老窖:36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