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險業困境

2013-04-01  NCW
 
 

 

壽險保費增長乏力與投資收益率下降扼制了保險行業發展,費率改革迫在眉睫◎ 本刊記者 王申璐 文壽險保費增長乏力和總投資收益率進一步下降,依然是保險業面臨的兩大顯著困境。

隨著六家上市保險公司相繼披露2012年財務報告,上述兩大問題在保險業依然未見轉好趨勢。傳統險的投資功能不足,保障功能還待挖掘,依賴的銀保銷售渠道日漸萎縮,同時新的替代銷售渠道尚未建成;投資新政雖已為險資開閘,但受制于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尚未見投資成效。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第十四屆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表示, “保險業的費率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

壽險保費增速放緩

受壽險保費收入增速放緩的影響,2012 年以壽險業務為主的各大上市保險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

中國人壽(601628.SH) 、太平洋保險(601601.SH)2012年淨利潤均出現超過30%的同比下滑。

“中國人保(01339.HK)和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 之 所 以還能實現淨利穩定增長,主要原因是它們的主要業務是財產險,或者有其他業務。依靠壽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受壽險保費市場低迷的影響較大。 ”中信建投保險業分析師繳文超說,壽險保費增長乏力,以及財險業務的賠付率和費用上升的問題,影響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不過,中國人保在2012年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28.45%,但其壽險保費收入同樣存在負增長的情況,同比下降9%。

“壽險保費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 增長已經是整個保險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低迷之勢已延續了兩年多的時間。 ”長城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黃飆指出。

自1999年以來,國內壽險行業的規模保費收入共增長了近9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1.15%,進入21世紀的頭十年是壽險業高速發展的 “黃金十年” 。

但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認為,這種一味追求規模的高增長只是一種表面的繁榮。

進入2011年,國內壽險行業開始面臨保費增長的瓶頸。部分保險公司出現壽險保費收入負增長,少見繼續具有兩位數增長率的保險公司

產品、 銷售兩宗罪

“壽險保費已經難以恢複高速增長,除了上述宏觀方面的因素,還有產品和銷售渠道兩方面的問題。 ”繳文超認為。從產品角度分析,前些年為追求保險規模的迅速增長,出現了很多問題,削弱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購買意願。加之,市場上不斷湧現高收益率的儲蓄替代型投資產品,保險產品對消費者或個人投資者的吸引力進一步削弱。

當前,一年期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4.5% 至5% 之間,集合信托計劃年回報率在8% 至15% 之間,基礎設施債權計劃和不動產投資計劃年回報率大致在5%左右。

國信證券的一位分析師指出,壽險產品的設計和銷售長期以來更偏向于理財功能,忽略了保障功能,如果現在更關注保障功能,也許能發揮些微作用。

但目前看來各大壽險公司仍然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壽險保費增長緩慢的壓力還是很大。

一些壽險公司也做了一些嘗試,例如將產品和項目對接,提供投資收益。

人保集團總裁助理盛和泰在2012年業績發佈會上對財新記者表示,為兼顧財富管理的功能,人保集團保險產品的設計可能會參考理財產品, “例如先確定投資方向,再去銷售保險產品,對收益率有所估算,不同于以前先賣產品再做投資的流程” 。

但一位保險行業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認為,如此操作,這樣的產品就不能叫做 “保險產品” ,按照國際保險業通常的統計慣例,這部分業務收入並不能按照保險費記入,而是作為托管資金進行統計。

據 新 華 保 險(601336.SH)2012 年年報,其20年期及以上產品首年期交保費同比上升1.3%,健康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3.5%,健康險保費收入占整體保險業務收入的比例由2011年的5.5%上升到6.6%。

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告訴財新記者,面對來自各類儲蓄替代型投資產 品、銀保渠道變局、滿期給付和退保等方面的壓力,新華保險 “在兼顧做投資型產品的同時,還是會繼續挖掘國內居民對保障型產品的需求” 。

郝演蘇分析,從保險業2013年前兩個月和2012年的數據來看,財產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只有壽險業務持續負增長,這表明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具有風險轉移性質的純保障型產品仍具有穩定的剛性需求。

但上述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認為,當前保險公司追求價值取向並不現實, “難以逃離追求規模的禁錮” 。他以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的數據舉例,以某一個保險產品的規模保費除以十來計算,如果和標準保費差不多,就說明期繳業務占比較大,然而這兩家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產品計算結果均與標準保費差距較大,說明基本上都是躉繳,還是在追求規模,而不是在追求價值。

在保險銷售渠道方面,保監會近日已經向各家保險公司下發了《關於規範銀郵保險代理渠道銷售行為有關問題 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下稱 《徵求意見稿》 ) ,對銀保渠道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根據《徵求意見稿》 ,對通過銀保渠道銷售的產品保費、銷售對象、產品種類做出了限制,還延長了猶豫期。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師唐聖波認為,此項新政可能對銀保渠道業務進一步產生不利影響,但由於被限制的銷售對象並非銀保渠道保險產品的主要購買者等,最終的影響可能並不顯著。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認為,銀保渠道未來還是會是壽險業重要的銷售渠道,但不能成為核心渠道,中國人壽一方面開始建立以個險渠道為核心,輔以團險渠道的體系,另一方面開始積極進行渠道的創新和轉型。

新華保險從2011年開始調整銷售渠道,應對過度依賴銀保渠道的問題,通過提升個險渠道的比例,2012年個險渠道在總保費中的占比由2010年的38% 提升至44%,銀保渠道占比由60% 下降到53%。

多數保險公司從2011年也開始建立新興的銷售渠道如電話銷售、網絡銷售,人保財險2012年通過電銷、網銷實現保費281億元,同比增長103%,新興渠道業務占比達14.6%。

上海證券保險業分析師劉洋認為,總體看來電銷、網銷占比都較小,尚未成氣候。隨著衆安在線經保監會批建,保監會也曾表示會儘快出台對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監管細則,電銷、網銷渠道能否帶來上規模的增長還具有不確定性。

投資收益率低

“保險產品為什麼賣不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做的不好。 ”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認為。

據各上市保險公司的2012年年報,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新華保險、中國人保、中國太平、中國平安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79%、3.2%、3.2%、4.2%、3.4%、3.3%,除了中國人保總投資受益率上升了0.6個百分點,整體較2011年進一步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 0.72、0.5、0.6、0.1、0.6個百分點。

根據招商證券的統計,十年來美國壽險收益率簡單平均為5.6%,美國和英國的壽險公司投資收益率長期超過非壽險、再保險和國債收益率。英國2010年的壽險投資收益率的平均值為10%,美國為5%,加拿大為8.2%,均遠遠高于中國上市險企的總投資回報率或淨投資回報率。

同以往一樣,各大上市保險公司依然稱“持有的投資資產公允價值持續下跌,根據公司會計政策,計提了大筆數額的投資資產減值損失” ,由此使得總投資率收益率下降。

保險公司投資結構較為類似,以2012年總投資收益率較低的三家公司為例,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占比最大的為債權型投資,均在45% 以上,其次為定期存款,均在35%,權益類投資包括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比重大約在10%以下。

太平洋保險則有所不同,其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達到85%,權益類投資占比10%,另外發起設立粵高速和天津公共租賃房債權計劃。其中投資收益增長主要來自固定投資利息收入和房地產租金收入。

2013年是不少保險公司集中滿期給付的高峰年,對現金流形成較大壓力。

退保率高漲亦會形成較大壓力,楊明生指出,2012年中國人壽分紅水平下降,引發一部分分紅險保單持有者集體退保的事件,但這都在意料和控制之內,最終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險企在權益類投資上的表現比較差,除了受資本市場低迷的影響,也有其投資能力的原因。 ”上述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說。

2012年之前,保險公司還可以將較 低的總資產收益率怪罪于對保險資金投資範圍過多的監管限制。2012年7月以來,保監會密集發佈一系列旨在放開保險資金投資的新政,其中包括允許保險公司投資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不動產投資計劃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等金融產品。從2012年的年報來看,新政尚未對保險公司的業績產生積極的效果。

湘財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戚海鵬認 為,保險公司將不超過總資產30% 的險資,投資于這些收益率明顯高于保險公司的金融產品,能夠有效地提升險資收益率,但是需要考慮投資金融產品與險資在久期屬性的錯配問題。比如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普遍較短,信托產品的期限普遍在一年至三年,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與不動產投資計劃的期限較長,能在五年以上,然而險資久期普遍達到十年以上。

新政推出以後,各大保險公司也曾積極響應,積極申請各類投資牌照,但至今仍是“雷聲大雨點小” 。康典透露,新華保險曾計劃進行一些私募股權投資和基金投資,但經過公司內部研討,最終未予實施。

羅毅認為,保險投資新政即便拉開閘門,對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帶來的增幅可能也不會太大, “這些方面的投資規模太小” 。

費率改革

按照保險公司目前狀況,究竟是投資型和保障型兼顧還是應該 “回歸保險本原” ,險企徘徊其中難得其解。

不做投資型產品,保險產品的競爭力明顯不足,但如果做保障型產品,又會受到保費規模的壓力。3月初,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向各人身保險公司下發了 《關於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的意見》等四個文件徵求意見的函,表示了保監會準備進行費率改革。

根據壽險費率改革的徵求意見稿,保監會希望通過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刺激人身保險市場的創新活力,開展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和有優質資產支持的專項保險產品的費率政策改革試點。

上述國信證券的分析師指出,費率改革直接的結果就是降低保險產品的價格,但是能否“以量補價” ,目前還很難說。費率改革針對傳統險,但傳統險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具備投資功能,保額是靜止的,從國外保險公司的發展路徑來看,傳統險的生命力也不如萬能險、分紅險等。

“投資收益率不一定要覆蓋通貨膨脹率,但至少保額要能抵禦通脹,才會對消費者有吸引力。 ”他說。

自1999年以來,保險公司定價利率一直受制于2.5% 的限制,定價放開後,在相同的投資收益率下,保險公司利差空間將被擠壓。

大型保險公司對此項政策理解偏向負面。楊明生認為,雖然利率和費率的市場化是必然趨勢, “但目前銀行的利率都還沒有市場化,還在穩步推進,保險業也不能過快推行” 。

繳文超認為,定價利率的放開將促使保險公司對於保障服務更加重視,而定價利率的提升能降低產品價格,從而推動保險公司更加重視保險產品保障型功能。

為配合壽險費率改革的試點運行,稅收遞延養老保險費率政策改革也開始在上海試點實施。

分析師認為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相比費率改革對保險公司的利好影響更大,但能否真正實施還需要財政部、國務院的批復,難度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