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貿易金融業務的餡餅與陷阱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53

作為針對中小企業的一種創新型金融服務模式,貿易金融是近年來商業銀行業務拓展的一個重點領域。在這一業務模式下,銀行通過整合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

從積極的方面講,貿易金融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小型貿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無核心資產抵押、准入評級不達標的難題,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對於商業銀行而言,通過貿易金融業務的拓展,也能有效培育潛在客戶群體,增加交叉銷售機會,帶動中間業務和低成本結算性存款的發展,並進而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

不過,應該看到,作為一種新的業務模式,貿易金融在給商業銀行創造商機的同時,也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貿易金融業務涉及鏈條環節長、參與主體眾多、操作程序複雜、成員關係動態變化,而且各個環節之間高度關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貿易鏈的正常運行。所有這些,意味著貿易金融業務的風險形態和風險特徵有別於傳統的信貸業務。在積極拓展市場的同時,商業銀行如果不能及時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必然會引發不少風險隱患。鋼貿業務目前的境況,多少反映了這樣一個現實。

從未來看,要實現貿易金融業務的長期健康發展,商業銀行應從目前的實例中吸取經驗教訓。從簡單的市場份額擴張,轉向質、量兼顧的發展模式,並切實建立起與貿易金融業務相適應的風險管理方法,需要強調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貸前調查。商業銀行應立足貿易金融業務特徵,加強對授信主體和交易信息的並重調查,在加強對主體承貸能力、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及還款能力調查的同時,還應深入調查貿易交易的基礎背景、核實購銷合同的真實性、分析交易的連續性,全面、客觀地反映客戶真實的經營情況。

第二,準確評估貿易金融業務風險。貿易金融業務通過交易結構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將授信風險與企業主體信用進行了分離,以降低授信業務對中小企業資信或抵押品的依賴。但是,這種分離並不意味著實際風險的消除。銀行不能單憑其自償性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增級而盲目地降低相關的准入要求,而應該將主體信用與債項評級相結合,通過綜合考察授信申請人的綜合實力、財務報表、經營效益、交易活動、自償程度,全面客觀地評價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

第三,注重對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核。貿易金融的風險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貿易活動本身的自償性,也正因為此,在相關業務的開展中,貿易背景的真實性至關重要。在業務實踐中,銀行不但要審核買賣雙方交易合同協議及其提交的相關交易單據的真實性,而且要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客觀分析交易發生的合理性。切實防範授信主體通過偽造或虛構交易合同、交易單據或提交不實的稅務發票以套取銀行融資的風險。

第四,加強對抵質押資產的動態管理。抵質押資產作為銀行授信的物質保證,其變現能力是授信安全的重要指標。具體到貿易金融業務中,銀行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管理:一要注重對抵質押資產的選擇。特別的,應嚴格核實質物權屬,避免重複質押可能導致的權屬糾紛;二要加強對抵質押資產的價值管理。應建立質物價格實時追蹤制度,完善逐日盯市操作和跌價補償操作要求,設置價格波動警戒線,等等,以及時、有效地控制抵質押資產價值波動可能產生的風險。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希望在基於目前實踐教訓基礎上的反思,可以讓貿易金融業務發展步入更為理性和健康的階段,在充分發揮這種創新模式優勢的同時,使風險得到更適當的管理和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