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同政治難免「必要之惡」,許多人也認為企業為了追求成長、獲利,有許多「不得不然」。最近我聽到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完全打破了眾人的迷思。 一位經營連鎖服務業的朋友,多年前經歷一場人生學習之旅後,看到自己雖然事業有成,也創造了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但是員工並不快樂,自己和家人也不開心。 他決心暫停事業的擴張,把照顧員工視為第一優先。 如此決定後,他要求所有店長,從今以後忘掉銷售,只要把員工照顧好,把顧客服務好,就是唯一職責。接下來,他大量撤消公司內的防弊措施,要求主管以完全的信任帶領員工,要求員工以完全的信任對待顧客,一切損失由公司承擔。 這麼做了之後,公司連續三年沒開一家新店,但營業額卻成長了一倍,後來在員工的要求下,才再度開始擴張。如今事業版圖已擴大了許多倍,員工有如一家人,顧客忠誠度大幅提升,他自己每天開心上班,還有大量空閒做自己喜歡的事。回顧過去七年所發生的一切,他說:不可思議! 聽完這段故事,許多人一定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曾經試過,把一些立意良善的做法導入職場,結果卻不如預期。經歷過挫折,最後下結論:人心不可恃,做事還是要「務實」,必要之惡不可免! 我當然也見過不少「失敗案例」,而且失敗得很不服氣,因為他們不僅立意良善,而且做法嚴謹,無懈可擊。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好人好事」為德不卒?如果他們問我,我只問一個問題:你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既然失敗案例多於成功案例,當然是玩假的居多。有些人得了利,開始要名,叫作「得了便宜還賣乖」。頭腦作祟,開始弄些沽名釣譽的做法,虛晃一招,自是不值一提。 也有人自以為是玩真的,但決心不夠,推出些振奮人心的做法,也大張旗鼓的推行,但假以時日,一旦發現代價不小,甚至萌生副作用,就開始打退堂鼓,最後不了了之,還會安慰自己:至少我試過了。 還有人更特別,不但玩真的,並且有決心,結果還是不成。這樣的案例,最叫人沮喪,並且百思不解。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樣的狀況,多半是主事者迷信遊戲規則,迷信投入資源,迷信指揮系統……忘了要自己用心,以身作則。 像我那位「不可思議」的朋友,他在推行新政前夕,是充滿慚愧之心,含淚「痛改前非」,決心從自己做起,身、口、意一致,根本沒想到結果會如何。 要做到這程度,才叫玩真的,老天爺才幫忙,讓結果不可思議。 我的結論是:玩真的,一定成;還不成,必然是「不夠真」。(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