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你購買蘋果公司的股票,你的經紀人告訴你剛剛購買的蘋果股票價值達700美元/股,即便目前蘋果的股價已經跌倒了440美元下方。只不過你的交易是通過購買另一個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來完成的,並不是直接購買股票。
事情緣起於「與股票掛鉤的結構化理財產品」。這種產品與蘋果的股票掛鉤。投資者看起來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率,而且這種短期債券相當安全。但他們最終會發現自己可能要承擔巨額損失。
這種由投行發行的產品,實際上是可以轉為其他企業股票的債券。投行對這種債券支付利息,通常是按月支付,也有一年的。如果產品相關的股票上漲超過或接近債券發行的價格,那麼投資者就可以在債券到期時拿回所有的錢。但如果股價下跌超過20%,債券就可以被換成下跌的股票份額。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必須持有這些債券直到到期。
據Securities Litigation and Consulting Group提供的調查分析,2012年,蘋果股價上半年一直飆升。諸如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銀和巴克萊在內的投行賣出了超過7.22億美元的此類產品。
至少有450種這樣的結構化理財產品與蘋果股票掛鉤,其中四分之三發行時蘋果股價超過550美元。上週五,蘋果股價收盤時為439.88美元,一週下跌了60美元。結果就是,這些與蘋果相關的票據產品一週內價值下跌15%,SLCG的創始人Craig McCann估計,大部分產品已經低於發行價。去年發行的與蘋果股價掛鉤的100多支理財產品損失超過25%。
投資者在購買此類產品前應當問,為什麼投行可以對此類產品提供高達10%的利率,而大部分的一年期債券的利率僅在1%左右?
答案就是:投行會從其方面得到回報。通俗點說,這種產品給了投行一種廉價的方式來對沖或投注蘋果股票會下跌。現在,他們可以把下跌的股票轉嫁到投資者身上;如果哪天蘋果股價再次上漲,反過來他們又會再次銷售這些產品。
舉個例子,瑞銀在2012年9月26日發行了一支與蘋果股價掛鉤的「觸發收益率優化票據」(trigger yield optimization notes),發行時票面價值為700.71美元,差不多接近2012年9月23日蘋果的收盤價。這種一年期票據的年利率為8.03%,每月支付一次。根據晨星公司數據,相當於當時短期債券基金提供的收益率的8倍。儘管有2%的手續費,但投資者購買了約100萬美元的該種票據。
該票據預定是於今年的9月26日到期,足額返還。但如果蘋果股價在今年9月23日的股價低於595.60美元,投資者將不能得到他們初始投入的資金,他們只能拿到蘋果的股票份額。但是蘋果收盤價自去年11其就沒能超過這一水平。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他們想拿回所有的錢,蘋果股價必須上漲35%。目前而言,根據SLCG計算,即便加上利息收入,他們至少將損失30%。
瑞銀對此發表聲明說:「這些產品的購買聲明中已經向每一個購買者明確指出這些投資存在重大風險,包括損失部分或全部本金的風險。」
巴克萊、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蘋果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一位發言人稱,「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會特別關注出售給散戶的複雜的結構化產品。當我們發現有不當的可轉換產品向投資者銷售時,我們將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