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札記【433】朱曉芸:奧馬哈雜感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5o2.html奧馬哈雜感
文章摘自:朱曉芸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93096551_0_1.html
1. 孤獨的價值
伯克希爾股東會恐怕是奧馬哈小城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大小股東們不遠千里萬里攜家帶口前來朝聖,泱泱數萬眾齊聚一堂聆聽教誨。
半小時的短片映畢,巴菲特和查理在淡淡的光暈中走上藍色主席台,簡單對經營情況作出介紹後便一唱一合的開始答題。有那麼幾個瞬間,在熙攘的會場上,我卻暗暗覺得二老其實是孤獨的。他們年復一年說著同樣的話題,無數次清晰地告訴我們投資的本質。然而,聽眾們雖紛紛喝彩,散會後卻並無幾人能真正去踐行。
是的,格雷厄姆-多德都市中的公民人數,從來就沒有急劇的增長過。正如在某年股東信中巴菲特自嘲說,儘管他們談價值投資談了這麼多年,大家還是會問你今天買了什麼股票?
前兩天跟一個前輩聊天時也談及這個問題,他說「假如市場上理念和我們都一樣,我們的價值又在哪裡?」真的是如此,聖經早已告訴我們:「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3-14)
當然,走窄路並不必然引向成功,唯有這條窄路合情合理、走路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能堅持做下去時,成功的概率才會大大提高。巴菲特那套東西無疑是條窄路,但它無疑也是合情合理的。
把股票回歸到最原始的「權益憑證」的功能,把股票投資視為買入某個「生意」,即簡單又美好。
我承認,實施巴菲特那套東西確實需要一些客觀條件,或許大部分投資者並不具備,但這可能不是學習這套東西的主要障礙。主要的障礙來自於人性的弱點,絕大多數人很難真正去相信一些事情(我有時候也會如此),所以我們總是不自覺的從眾,因這讓我們感覺到安全。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有個信仰或許會有幫助。除此之外,我們能做的是儘可能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獨立思考和決策,同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衝動不盲目。這種過程,通常是孤獨的,但別擔心,孤獨是有價值的。
2. 生意的模式
把股票投資視為買入某個「生意」的策略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不能看懂「生意模式」。關於生意模式的命題顯然是在我目前的能力範圍之外,但倘若不把這個功課做起來,號稱要學習巴菲特就是一句沒有根基的空話。因此,儘管不那麼太懂,還是嘗試在這裡談談一些粗淺認識,歡迎批評指正。
簡單來看,生意就是通過向特定需求者提供特定的產品或服務以交換貨幣的行為。那麼,好的生意至少需要具備的特質是:一、被需求者持續需要且很難被替代;二、需求者願意為之付費且是被動的價格接受者。大部分時候,第一項成立時,第二項也會成立了。
因著這兩點,沒有擁有生意經驗的業餘投資者,也未必不能嘗試去評價一個生意。前提是,這門生意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你能作為直接需求者的。接下來問問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們,是否對它有足夠的粘性/為何會有粘性,願不願意為它付更高的價格,在什麼情況下會改弦易轍等。這種評價方法儘管可能因為樣本集不夠充分而無法必然指向正確的結論,但在避免把壞生意看成好生意上還是能起到一點作用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要考慮,就是生意換取貨幣的現金轉化率是否高,並且每新增的一部分貨幣收入,能不能建立在更低的投入(包括資本支出和費用開支等)上,只有這樣的生意模式才能在投資角度也被認為是好的。
一個生意大體上由工業環節和商業環節(通過渠道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需求者)組成,企業可以選擇實施工業戰略或是商業戰略。工業戰略的核心是降低生產成本,但成本的降低是有極限的,而商業戰略的核心在於創造用戶價值,這個理論上可以無窮的大。因此,能夠持久的好生意應當是將競爭力建立在商業環節的,尤其是在當下總體來說供過於求的時代,依靠工業戰略的生意在大部分時候不是投資優選。
如何在商業環節建立競爭力?創造出能給用戶帶來不可替代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或許是核心。當然,不可否認,在過去這些年,有些企業不走這條路,卻是通過強有力的營銷和渠道推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個人還是隱隱覺得這樣不易長久。
那麼,如何提供不可替代的產品或服務?對於容易實現差異化的品類,可採用差異化+品牌戰略,而不易實現差異化的品類,則可以把力氣放在做品牌、獲取消費者的心智資源上。
產品和服務如何做到有效的差異化以及如何建立品牌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打法是不同的,沒有必然成功的方式,照搬照抄教科書上的案例未必有好結果,更需要因時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所以不應該有「哪一類」生意該如何做的說法,只有「哪一個」生意如何,而一個生意的成功往往是很多方面的「合奏效應」。
另外,關於信息化對舊有生意模式的衝擊,現階段更多的是體現在營銷和渠道上,所以我們看到了媒體行業和零售行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以往把競爭力建立在營銷和渠道上的生意也將會面臨一些挑戰。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了。總之,看懂生意實在是艱難的事情,還需要長時間持續不斷的經歷、學習和積累。想起前陣子的一篇帖子「40歲前沒有價值投資者」,這個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