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失敗案例的Case Study--關於互聯網的一些思考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5tv.html上週有兩篇關於互聯網失敗的case study讓我比較有思考和感觸。特意轉貼。
先寫一下讀後感。
A. Digg的興衰史
1.付費刷排名現象
文章中把付費刷排名當作Digg失敗最重要因素。但是有趣的是在中國,無論百度還是阿里巴巴都是依靠付費刷排名生存。這個矛盾如何解釋?
我的思考是一個是在開放環境一個是GFW紅利。
GFW紅利的背景其實是讓你被迫選擇有和沒有互聯網,這就是兩權相害取其輕,寧願選擇被閹割過的互聯網。
至於開放環境中的選擇,如果在付費排名和非付費排名中,用戶自然會選擇非付費排名。
2.創始人是否一定是最適合運營的?
一位羅斯的同事表示,「他的身邊沒有圍繞著年長者或是聰明人。他想要被崇拜他的人前擁後護。我想這可能會出現問題,因為這些人中找不到一個會說『不』的人。
互聯網有一個特徵就是founder都是小夥子。
從Pager開始到小札。
但是運營企業本身更多是傳統行為。如何處理公共關係。如何處理公司膨脹後的辦公室政治都是棘手問題對founder來說。
所以選擇一個mentor是很必要的。最佳的方案看來還是老美已經在使用的比如Goodle的施密特和Facebook的Sandberg(雖然年齡也不大,但是遠比小札有經驗)
Founder還是要做Founder的事情比如比較好的用戶體驗感覺之類的。
反觀國內比較少發現這個現象。成功案例也極少。
這裡的背景還是和國內的人文和商業環境關係比較大。這問題值得反思。這裡特意指出這類公司必須是創始人年輕而且是高速擴張階段,同時服務於年輕人的應用。
如果慢速增長Founder可以自我強化未必需要請Mentor
3.UGC
我不看好任何UGC的東西。
這個和互聯網初期的P2P一樣沒一個成功的。早期的linux開始。到現在?
從價值觀角度考慮欣賞和皮那好P2P C2C UGC的本質上是反商業社會的。是左派。是極端的左派。是差不多三分鐘熱度以為熱情可以替代商業運作。對商業的本質認識不清。
B.Fluent
我是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Fluent我特意去看了下presentation,他顯示的所有功能幾乎都是我需要的。我Gmail的用戶體驗一直不佳。但是安全性是我最大考量。所以。。。。
1.也許你可以做上百個小Feature比Google做的好,但Google做一個主要的做好就夠了,抓住重點,這就是差距。
這句最有趣,我的解讀是避免競爭。Fluent是分蛋糕而非做一個新蛋糕。
參考前面泰爾的十條和我自己的思考。其實互聯網和創新和資本主義是相悖的。互聯網最害怕競爭。最需要創新。
2.gaming
gaming國內翻譯是博弈。
當sparrow被google收購那麼就是宣告fluent被幹掉
這個很有趣。
就是局勢發生逆轉及早放棄是good idea
我特意去看過Sparrow 18塊。在iTune上。我也沒買。估計google也知道用戶體驗有問題在改進。
其實這也算一個商業經驗。類似沙盤推演過程中發生基本面的巨大變化。商業環境和生存環境發生變遷。所以對公司前景的判斷需要做出調整。
這是兩個很有趣的案例。多看案例多思考會增加經驗。這些經驗沒辦法保證你成功,但是會幫助你思考和減少失敗和錯誤的可能性。互聯網的成功還是在創新。創造客戶需求。這是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