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擊投機將扼殺創意——論投機(二)

2012-7-9  TCW




最常被指責「投機」的就是股市,一般認為,股市有「投機」與「投資」之別:前者是短期買賣股票賺差價,後者則是長期持有股票等股利,投資是好事,投機是壞事。

然而,「投機」與「投資」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例如,A公司股票每年可配兩元獲利,若年利率二%,則該公司股價將是一百元,就像你銀行有一百元存款,每年固定可領兩元利息收入一樣。

若A公司未來獲利提高,每年可配三元獲利,那麼利率同樣二%,股價將漲到一百五十元。你可選擇賣掉股票,「現在」拿走一百五十元;或繼續持有股票,「未 來」每年固定收取三元股利。這兩種選擇的「現值」完全一樣:現在拿一百五十元的「現值」是一百五十元,未來每年固定收取三元股利的「現值」,同樣也是一百 五十元。

因此,「投機」和「投資」並沒有不同,只不過前者是把未來收入一次變現領取,後者是將未來收入每年分批領取,兩者現值完全相同。這是二十世紀經濟學家費雪(Irving Fisher)在《利息理論》的創見。

其次,股價漲跌也不是股市投機者決定。投機者買賣股票,是影響股價的直接因素,但是他們的買賣行為,背後反映的卻是廣大消費者對每家公司的好惡。

股價為什麼會漲?因為投機者預期這家公司未來可創造更高獲利。誰決定這家公司未來獲利會成長?是消費者。能提供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服務的公司,股價就會上漲,否則就會下跌。投機者在股市買賣,不過是反映市場消費者對每家公司產品服務的「民意」而已。

此外,有些人指責股市投機不過是金錢遊戲,這是只見表象。例如,大陸的中文搜尋引擎百度,其股票七年前首次在美國上市,當天股價從發行價二十七美元一下大漲到約一百二十美元,創辦人李彥宏一下成為九億美元富翁。

首先,股價一天漲這麼多,就會吸引更多人願意去股市投機,股市交易量與流動性也會提高,未來如果有新的百度,想上市就更容易了。

其次,這種案例會激勵更多人發揮創意,模仿百度的創辦人,自己去開公司上市。這當然不一定成功,但是有百度這樣一夕致富的實例,卻會鼓勵更多人去創新。有了這種案例,更多風險基金也捧錢四處尋找下一個百度,讓更多創意可以實現,經濟活力也就因此生生不息。

有些人主張要打擊股市投機,但打擊投機就是打擊高獲利,就沒人願意冒險創新。撇開股市投機,我們沒有其他更有效方式激勵人們冒險發揮創意。怕被投機禍害就打擊投機,但同時也扼殺更多可能出現的創意,這個代價是在打擊股市投機時不可忽視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