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試錯以及不斷試錯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15
 《紐約客》的何偉說中國人可能會對很多東西都逆來順受,但飯菜不在其列。「我認為,那正是他們長期以來既有一流美食,又有政治災難的原因之一。」 我覺得他說得頗為俏皮,不過這不是今天我想說的重點。我只想續貂地說一句,飯菜耐受力其實也是有差異的。據我目力所測,帝都人民最為堅強。今後如果失業, 我一定削尖腦袋,擠入這裡的餐飲業。因為在此地營生,一輩子都不會有什麼職業危機感的。


  在展開論述之前,讓我描述一個童年場景先。我小時候喂過雞,喂雞是一個兒童所能做的少數有成就感的事情。你都不用將米撒下去,只消手一揚,方圓兩百米 的雞都會聞風而動。在雞們的小腦袋裡,你是一家之主還是黃口小兒都不重要,只要你手裡有吃的,它們就過來參見陛下。特別乖。眼下,我看到的各大餐館就有我 當年的風範。手攥一把米,看云卷云舒,雞頭攢動,過得很是寫意,根本不用顧及那些像蝗蟲一樣結伴而來且飢餓難耐的就餐人士的感受。


  作為蝗蟲之一,看到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總是有點如鯁在喉的。當我早先還富有正義感的時候,尤其如此。我曾經發誓,永遠不踏入馬蘭拉麵半步。也曾指 著一家川菜館,對人說這家風格是做給叫花子吃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家老北京餐館,請一個親戚吃飯。時間倉促,來不及打探,我看它古色古香,又是鳥籠又 是古裝片道具,還白牆黑瓦竹影婆娑賓客滿門的,就踏步進去了。保險起見,我點了香辣雞翅。心想這可是蒙著眼睛昧著良心都能做好的一道菜啊。十分鐘後,我們 就有幸吃到了此生最難吃的雞翅。最後10多個雞翅留在了桌面上,悉數完璧歸趙。這有點像弱勢食客的一次行為藝術,寓意化自賈島的詩句:「誰有不平事,今日 把示君。」走出店門,我深深地回望了一眼它,看裝修風格,也是投了點錢的,為什麼要跟火車站賣德州扒雞似的,一副看透生死,賣一單絕交一個朋友的做派啊?


  我感到不能理解,並歸咎於北方吃食的粗糙和遇店不淑。後來當我眼界變得開闊,經歷更多的時候,我開始明白,這根本不是什麼南方北方問題。舉個例子,前 幾天我在萬達廣場的草本工坊,點的就是港式點心,四人吃了四百多塊,出門時,他們返了我一張50的券。我在餘生如果使用了它,只有一種可能:我徹底走投無 路了。


  也就是說,難吃是大概率事件。在一個就餐人數過剩的背景裡,有一條簡單的真理,我們需要明白。它的要義只有五個字:你不吃拉倒。聽上去有點難受麼?那 看來你也得管理一下你的期望值了。所謂管理,簡單來說,即是調低。如何調到最佳狀態呢,我也為你準備了答案:試錯以及不斷試錯。我想,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就是不再吃到一盆難吃的菜就唧唧歪歪,叫苦不迭,而是微皺眉頭,然後掏出小本,將此店打上一把小叉吧。當然,如果你是更有擔當的人,你可以在微博上成立一 個類似北京傻逼餐館點評及預警的小組。這應該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