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流動人口規模縮減
1 :
GS(14)@2017-11-19 12:46:36【明報專訊】擁有全球最多流動人口的內地,流動人口規模繼續下降。兩年時間內,739萬人從城市回到他們最初的出發點——農村或者小城鎮,其規模剛剛超過全香港的人口。
自改革開放至今,內地人口源源不斷地從農村湧入城市、從小城鎮擠向大城市,因為後者擁有更多的淘金機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更像一塊磁鐵,讓年輕人憧憬。異鄉人的口音,幾乎遍佈所有內地城市的各個角落。
兩年739萬人回流農村小鎮
2014年,內地流動人口達到2.53億的巔峰,但此後連續兩年回落。根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近日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年、2016年內地流動人口總量分別為2.47億人和2.45億人。
根據以往經驗,外部環境尤其是經濟環境變化是影響內地人口流動方向的決定因素。改變貧窮命運、追求物質生活,也是吸引流動人口背井離鄉的主因。
2008年底、2009年初,拜國際金融海嘯所賜,內地出口不振,流動人口的主力——農民工深受其累,大約2000萬農民工失業被迫返鄉。所幸的是中央出台大規模的「4萬億」刺激計劃,暫且不論「4萬億」計劃為日後埋下的隱憂如何,當時它的確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保證了社會穩定;流動人口規模在2014年之前繼續保持增長。
一線城市出招限制人口增長
兩億多內地流動人口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者比比皆是,他們從事的工作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是局限於建築、工廠等體力勞動,晉身企業管理層、融入當地主流社會者多不勝數。但天涯總有盡頭,人口湧向城市,導致一些地方農村凋敝、農業蕭條。與此同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為承載了過多人口,基礎設施難堪其重,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公路地鐵不斷拓寬延長,但仍然無法擺脫擁擠不堪。
近年,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城市提出人口調控目標(主要是限制人口過快增長),首當其衝的就是流動人口。近期,北京各城區拆除大量違法建築,面對經營尤其是生活成本上升,低收入的流動人口不得不離開,或者轉向其他城市或者返鄉。
人口紅利消失 經濟增速壓力增
在全國,對絕大多數流動人口來說,城市過高的樓價正把他們阻擋在門外,加上近年來內地農村基礎設施大為改善、農產品價格上漲、電子商務興起導致經商成本下降,許多人甚至不願融入城市,到了一定年齡或者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就會返鄉。
凡事各有利弊,流動人口的減少,意味着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對普通人而言,解決擁堵、擺脫喧囂之後,北京等大城市的市民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成本正在上漲。對國家而言,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大幅提高之前,經濟增速的壓力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48&issue=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