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真的有這麼難嗎?全台灣輸日芒果第一名的農夫林富斌父子的故事,卻告訴我們並非如此。 五月底,屏東枋山果菜運銷合作社外銷集貨場,一粒粒愛文芒果正經過輸送帶自動選別秤重,按大小分類,再貼上生產履歷標籤,完成外銷第一關。 芒果是最受外國食客青睞、含金量也最高的台灣水果。 高等級芒果產最多輸日報價為台批發價十倍 農委會統計,台灣芒果去年外銷金額近一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四千萬元),貢獻鮮果出口近四分之一產值,高居各水果之冠。在占六五%、台灣芒果外銷 最大聚落枋山,枋山果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林富斌、愛文芒果產銷第二十六班班員林亞賢這對父子檔,去年供貨三十噸、市占約四‧六%,是台灣輸日最大的芒果 農,一般果農淨利率一到三成不等,他們則上看四成。 「芒果糖度十五度以上外銷最高等級,只有六%,他們就占其中四成,」全台水果出口商龍頭、盈全董事長陳盈貴透露,一般果農外銷合格率約五五%,這對父子則達七○%。 目前台北果菜批發市場芒果內銷一公斤約七十元,林富斌父子種的芒果,透過盈全,切入日本東京區全家便利商店,兩公斤半要價四千八百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元),相當於台灣批發價格的十倍。能走出不同格局,只因他們想改變農業只能看天吃飯的命運。 一九八○年代,年僅二十多歲的林富斌是枋山最年輕芒果農,當時芒果價格常隨產量變化波動,滯銷時一斤不到五元,甚至還有農民因價格太低直接倒到河裡,常三 天兩頭跑農業改良場學新知的他,決定靠「疏果」提升品質,試圖改變現況。所謂「疏果」,指結果初期摘去約一半發育不佳果實,藉犧牲量換來收成的品質與價格 回報。但最早農民多認為,重量能直接對應金錢,樹上果實越多越好,看到此做法,都笑他是「呆子」。 「品質一定要提升,才能賣到好價錢。」林富斌相信。先捨就有得。「疏果」第一年,他就養出好品質的芒果,每斤價格約多五成到一倍,賺得更多。 精確管理生產流程色澤和糖度都要符合規定 但,他「疏果」成功,其他人第二年立刻跟進,林富斌想要透過差異化打敗殺價競爭的目標沒辦法達成。十五年前,他又思考著,能不能從內銷轉外銷,建立起競爭門檻。 外銷,難度遠比內銷高。 「芒果內、外銷最大不同是藥劑使用標準,」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主任李文立解釋。目前每粒芒果外銷日本,近六百項農藥殘留等檢疫標準中,許多是嚴格到農藥殘留容許量幾乎達零檢出的○‧○一PPM(百萬分之一),代表過去慣用的農藥幾乎不能再用。 此外,台灣內銷市場對芒果大小、色澤和糖度完全不挑;外銷則有表皮色澤至少七成是紅色、超過二百七十五克、糖度十二度以上等外觀和內容物品質限制,「外銷幾乎要求零瑕疵,」林富斌補充。 「為什麼那麼囉嗦,以前我就是這樣種,」會拿鋤頭,不會拿筆的老農,不願改變,更難把用藥、劑量、稀釋倍數等生產管理流程,都一一記錄進生產履歷,認為高標準的外銷「沒有幾粒可以賣」……。 「我不管那些雜音,就是要嘗試,做就對了,」林富斌回憶,嘗試外銷前三年,因改變用藥,病蟲害難以控制,果園減產三成,第四年才克服。 每棵樹多花三分鐘照顧一公頃比別人多收成五成 五年前,芒果外銷量轉大時期,八○後的兒子林亞賢退伍後,回鄉接棒,代替父親成了農改場常客,反覆琢磨品質。 在芒果開花時,農民會在樹下放一桶魚肉吸引麗蠅授粉,林亞賢選擇多花一倍時間,找出十步一桶的最適距離,兼顧成本與效果,讓著果率比一般多一倍;一般農民 施肥灑在土壤上,一棵樹約花一秒,他則懂得用鑽孔機在土壤鑽洞,除了把肥料置放在土下,讓果樹根部加速吸收養分,樹幹、果實更結實,也讓土壤透氣,降低病 蟲害,儘管每棵樹要多花三分鐘照顧,卻因此減少一半用藥。省去噴農藥支出,一來一往,成本並未因此墊高。 芒果農種植面積多為○‧五公頃,林亞賢父子則有能耐種到七公頃。屏東枋山代表會主席陳德昌就觀察,他們是「大面積顧出品質最好」的農民。 「他(林亞賢)一公頃收到二十二噸,別人只有十四到十五噸,」陳盈貴透露,今年全台芒果平均減產四到六成不等,這對父子檔因為產量穩定,沒有大小年之分,「從質和量來說,都不可能被立刻取代。」 訪問中,我們一直試圖問兩父子,當初怎麼不怕這些挑戰與麻煩?不擅言詞的他們卻只說,「做,就對了。」 或許林富斌父子做的事,當時其他農夫願意也能做。差別只是,他們「知難」但仍先行,於是,知難行易,今日早一步累積經驗,樹起競爭門檻。林家果園粒粒長成鮮紅飽滿的果實,彷彿也回應,下苦功後,收成總會令人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