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豪:被動式縮表 減金融巿場衝擊
1 :
GS(14)@2017-10-01 19:19:42【明報專訊】近期筆者經常不在香港,9月中到內地旅遊近一星期,上星期又因為公務到了北京,也是一星期。 五六年前,筆者差不多每個月也要到北京一次,每次逗留也是一星期或以上,所以對北京並不陌生。我很喜歡北京的文化氣息,作為中國的首都,七朝古都,北京城的宏大、繁榮,以及豐富的歷史遺蹟,喜歡歷史文化的朋友,必然十分喜愛北京。
提到北京的歷史文化,有一位仁兄可說是功不可沒,就是國共內戰時期的國民黨一位上將,當時被委任為華北剿總的傅作義。我相信大部分讀者對這個名字較為陌生,簡單而言,當時他代表國民黨統領華北地區60萬國軍,並參與震驚世界的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在大趨勢下,國軍在天津及多個華北城市被擊潰,最後,中國共產黨軍團把餘下26萬的國軍,於當時被稱為「北平」的北京團團圍住,經過多番的游說,傅作義最終決定投降,打開北京的城門迎接共軍。
我絕對認同他當時的決定,一來避免了兩軍戰火將生命塗炭,另外,也避免了無價的古城古蹟,被炮火無情地摧毀,使紫禁城及眾多歷史文物得以完整保全。
歐日繼續量寬 抵消美縮表影響
上周聯儲局會議,進一步確認今年第四季開始縮表。操作的方法是從今年第四季始,以每月縮減100億美元的速度下降,在三個月以後, 即2018年第一季,每月的縮減速度會由100億美元,提升至200億美元,並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步增加。
我認為研究縮表的影響並非那麼困難。 首先,單看數字,每月100億美元看似很多,其實數年前QE開始,聯儲局每月以買入70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國債,100億美元顯然不多。另外,一方面美國在縮表,但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仍然繼續QE,歐洲央行每月仍以400億歐元的速度,增大資產負債表。日本央行的QE仍是全年80萬億日圓。此起彼落,絕對大大抵消了美國縮表的影響。
第二個重要因素,美國是「被動式縮表」,意思是聯儲局將其持有的美國國債及其他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持有至到期,將回籠資金抽離銀行體系。被動的縮表對市場息口影響較小,相對「主動縮表」操作,將手持的國債在市場賣出,債券價格必然會下跌,債息上升,這對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影響會十分之重大,所以聯儲局所採用的被動縮表影響會小很多。
未來12個月都不影響息口
由於銀行息口是取決於銀行體系資金的充裕程度,資金愈充裕,息口(美元倫敦同業拆息LIBOR)就會被拖低 ,被動縮表會使到在銀行體系的資金逐步減少,理論上,會令拆息逐步上升。比較確定的是,在開始每月100億美元減少的速度,對拆息的影響不會很大,到了某一個臨界點,減少量從100億上升到300億至400億美元,息口應該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我估計這不會是在未來12個月需要擔心的事情。
太平基業證券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85&issue=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