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菲律賓華商在中國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504

在菲律賓獲得商業成就的華商們過去20年間在中國的跑馬圈地,幫助他們成為了首富級的企業家。當中菲兩國發生衝突時,他們非常擔心牽涉其中。

或許你並不知道,上海羅賓森廣場和裕景國際商務廣場、長沙家潤多超市、廈門新聯商業銀行、生力啤酒、上好佳食品,甚至永和大王,都是菲律賓企業。他們背後的「大佬」都是菲律賓首富級的華裔商人。

從1990年代試探來中國拓展商業版圖,經過緩慢的等待和觀察,尤其經歷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金融海嘯的洗禮後,中國已經成了菲律賓商人重要的市場。據商務部的資料,截至2011年6月底,菲律賓累計對華實際投資額為28.3億美元。

「菲華(菲律賓華商)們還是越來越認同中國的重要性。」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副教授代帆對南方週末記者說,2012年,成立了20年的菲華青年企 業家商會修改了其英文名稱,以凸顯出菲華的特點。「這個商會基本上由菲律賓最富有華人的後代組成,很大一部分成員在菲律賓的一些大企業擔任要職。」

代帆對這個「富二代」商會進行了五年的持續觀察,發現該商會成員學習漢語的興趣和比例越來越高。

而當中菲兩國發生衝突時,他們只能選擇「緊張地中立」——菲律賓某華人社團的負責人表示,中菲在黃岩島問題上發生衝突以來,菲律賓華人非常緊張,擔心菲律賓政府會要求他們要做出表態。這就好比妻子和母親吵架,兩邊「都得罪不起」。

資源來源:企業官方網站及公開報導等

華商首富搶灘零售業

被稱為「東南亞的山姆·沃爾頓」的菲律賓首富施至成和同樣年近九旬、被稱為「菲律賓李嘉誠」的吳奕輝都加快了在中國投資的速度。

現年87歲的「菲律賓首富」施至成被稱為「東南亞的山姆·沃爾頓(沃爾瑪創始人)」。原因是他一手創辦的SM集團讓菲律賓購物商場文化風行多時:在菲律賓8000多萬人口中,每天大約有300萬人在他的逾40家商場遊覽購物。

施至成從1950年代開始做鞋業生意,直至1986年,實施了近20年軍事管制的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下台。當時已擁有第一家百貨公司的施至成判斷,社會生活將逐漸開放,零售業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於是他在菲律賓各地購買大片土地,建起了一個個鞋莊商城。

「當時,不少華商涉嫌通過非常規手段低價拿地。」一位長期研究菲律賓經濟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創業的起步階段,那是普遍的做法。

1993年4月,施至成隨菲律賓時任總統菲德爾·拉莫斯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施是隨行最富有的六個華商之一,即「六大班」——源自上海十里洋場的「大班」一詞,泛指老闆、大亨。

對中國的投資從此開啟。施至成的首站選擇到其祖籍所在地福建省,先後在廈門和晉江延伸他的「大型購物商城帝國」版圖。資料顯示,85%的菲律賓華人祖籍福建。

21世紀頭十年,SM集團在中國僅開發了4個購物中心,速度遠無法與其在菲律賓國內的擴張速度相比。其間,華商們既經歷了菲律賓多位總統的更替。

2009年,這位年近九旬的「零售大王」發出加速信號:號稱自2010年開始,每年要在中國開辦一家大型商場,到2013年開店速度將加速至每年3 家。他的定位也相當清晰:主攻二三線甚至更小的城市,包括天津、重慶,以及山東淄博、河南新鄉等地;採取「只租不售」的形式;依靠自有資金開發。

菲律賓人評價施至成是「從沒失手過的老狐狸」。但也有中國的業內人士擔心,二三線城市租金水平不高,這些快速發展的購物中心若不能在短期內形成規模優勢,資金的壓力最終還是會出現。

目前,施至成及家人以淨值資產80億美元,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名列第116位。

比施至成小一歲的「老對手」吳奕輝,有著「菲律賓李嘉誠」之稱,他擁有滲透到菲律賓人日常生活各方面(食品、航空、房地產等)的商業王國——頂峰集 團。但他在中國的拓展亦是「蝸牛速度」:上海羅賓森廣場項目,1994年拿地卻直到2007年才建成使用,這也是頂峰在內地的首個建成項目;廈門的羅賓森 購物商圈,1996年拿地至今,仍處於分期建設中。

對於在中國的投資,吳奕輝原意是通過投資商業地產,「複製」其在菲律賓著名的羅賓森購物中心,其中60%營業面積由頂峰集團自營,即進駐羅賓森百貨、羅賓森超市、羅賓森電影城和美食城等。

人算不如天算。當SM集團已在中國內地開設多家購物廣場,頂峰集團不得不改變策略,改為通過快速併購以實現擴張,甚至宣稱「先行併購中國內地的連鎖 超市、百貨公司等零售企業,通過整合成功進而在新加坡打包上市」,於是,吳奕輝陸續收購了湖南知名連鎖超市家潤多、華銀旺以及陝西的海星超市。

但2009年海星超市的債務糾紛讓頂峰集團如坐針氈。如今,吳奕輝新策略之一是「農村包圍城市」。2010年,《河南商報》報導稱,吳奕輝旗下的企業進駐了河南農村。

佈局金融與地產

從菲律賓企業家對中國的投資類別可以看到,大多數是將其在菲國內的產業向中國進行延伸。同時,傳統的房地產業備受青睞,而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基本上看不到。

儘管在零售業不夠如意,但吳奕輝旗下宿霧太平洋航空(簡稱「宿航」)讓他長舒了一口氣:宿航2011年總營業額339億比索(約50億元人民幣), 比上年增長16.7%;運輸旅客總人數比上年增長14%。宿航大有取代菲律賓國家航空公司(簡稱「菲航」)龍頭老大地位之勢。菲航和宿航都開設了多條中國 直飛菲律賓的航線。

作為亞洲歷史上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菲航2011年虧損14.5億比索(稅前,約2.1億元人民幣)。該公司曾試圖裁員2600人,但由於罷工被迫妥協,改為削減一批航班。

菲航的掌門人是被稱為菲律賓華人「王中王」的陳永栽。在2009年被施至成超越以前,陳永栽的首富之位長期未被撼動。1995年,菲航周轉不靈,時 任總統埃斯特拉達希望陳永栽「幫幫忙」。陳二話沒說,賣掉在香港的部分地產,每天蒙受2500萬比索(當時約合62.5萬美元)的損失來吃下這個「燙手山 芋」。現在卻面臨著因虧損被收購的局面。

陳永栽旗下的產業遠不止航空業。從一個看門的雜役,到成為富可敵國的「大班」,陳永栽可謂實現菲律賓淘金夢的最好代言人。這個既不抽煙也不喝酒的「煙酒大王」,擁有全菲最大的香煙廠、第二大啤酒廠,以及其它多個行業的資產。

據菲律賓媒體報導,陳的「發跡史」曾受到政府的指控。指控稱其憑藉獨裁者馬科斯的特許,陳永栽才得以在上世紀70年代成為最大的煙草生產商,在 1982年涉足當時屬於壟斷行業的啤酒業,並把1977年收購的一家問題銀行迅速發展為全國第三大銀行。不過陳永栽否認了所有這些指控。

自從1980年代抄底香港地產以後,陳永栽在1990年代初也進入了中國大陸:1993年,設立了廈門新聯商業銀行,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得到批准的 外商獨資銀行;1993年到199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騰起之時,陳在深圳、廈門、上海、北京、大連五個城市「灑金」50億元,購買了200萬平方米 以上的土地。

儘管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陳永栽仍然在中國投建了部分商業地產項目,但他真正「厚積薄發」是在完成土地儲備的十年後。

2005年,陳永栽高調宣佈全面佈局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海浦東陸家嘴的裕景國際商務廣場是其佈局的第一出重頭戲。從此啟動內地5個城市的10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回頭來看,2006年至2007年恰好是中國房地產的大牛市。

熟讀《易經》等中國典籍的陳永栽曾在2002年推斷:未來100年,菲律賓都不會出現經濟騰飛。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在陳永栽的主導下,菲律賓 華僑華人工商界的最高機構——菲華商聯總會由以往的親近中國台灣地區,轉向親近中國大陸,與官方關係密切。如今,陳是菲華商聯總會永遠名譽理事長。

與陳永栽「地產金融齊頭並進」策略不同,陳的親家、現年77歲的鄭少堅「先金融,後地產」。菲律賓最大的商業銀行——鄭少堅旗下的菲律賓首都銀行分別在上海、北京設立代表處,後升格為分行。

在2004年成立南洋地產公司後,鄭少堅在南京和上海投建的地產項目先後亮相。鄭少堅還擁有上海浦東環球金融中心5%的股份。

此外,年輕時在家鄉做小買賣的黃如論,35歲那年(1986年)隻身前往菲律賓掘得第一桶金,5年後回鄉,以「旅菲華僑」身份迅速成為地產界明星。 後成立世紀金源集團,投資遍及全國。在2011年胡潤百富榜上,黃如論名列第48位,財富為170億元人民幣,並一度成為「中國首善」。

從菲律賓企業家對中國的投資類別可以看到,大多數是將其在菲國內的產業向中國進行延伸。同時,傳統的房地產業備受青睞,而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基本上看不到。

消費行業大比拚

上好佳創始人、曾被菲總統任命為中國特使的施恭旗從1993年開始在中國投資,陳覺中創辦的「快樂蜂」先後收購了永和大王、宏狀元和春水堂等本土品牌企業。

菲律賓華商對房地產的投資謹慎而緩慢,或許鄭周敏的案例給他們的印象太深刻。

「視土地如生命」的鄭周敏,其事業幾乎全在土地投資上,因此被稱為「宗地王」。成功的土地投資也讓鄭一度坐上菲律賓首富的寶座。

1992年,鄭周敏準備投資百億,在河南洛陽打造國內最豪華的五星級飯店環亞大飯店等多個頂級項目。然而,當人們在期待「洛陽第一高樓」橫空出世時,鄭周敏遭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噩運,債務纏身,資金鏈幾近斷裂。

直到2002年鄭周敏去世,環亞大飯店依然是一座爛尾樓。最後由與鄭周敏私交頗深的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接手盤活。其後,鄭周敏集團的繼承人紛爭不止,經營不善,已經沒落。時至今天,其家族業務由鄭周敏的14名子女控制。

雞蛋全部放在房地產業這「一個籃子」裡的風險甚高,消費類行業成為菲律賓華商們最愛的選擇。陳永栽在1997年前後就收購了廈門釀酒廠,用資本激活原有啤酒品牌以持續經營。

菲律賓的「啤酒老大」生力集團也來到了中國。該集團的生力啤酒是亞洲前三大品牌,啤酒年產量達20億升以上,生力啤酒公司曾是香港唯一的啤酒釀造廠,自1948年起曾長期獨霸香港市場,甚至在1990年其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0%之高。

一項關於中國酒類品牌價值的評測結果顯示,生力啤酒2010年的品牌價值超過26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啤酒類別中排在第9位。生力集團由與菲律賓政治家庭聯姻的許寰戈家族所掌控。

而「上好佳」則是作為膨化食品為中國人所認知。上好佳創始人、曾被菲總統任命為中國特使並授予總統勛章的施恭旗從1993年開始在中國投資,生產蝦片等休閒食品。現在,施恭旗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中國度過;而他的4個兒子中有3個在中國定居、工作。

「不是打敗了麥當勞,而是從沒有被它戰勝過。」在菲律賓,由陳覺中創辦的「快樂蜂」卻抵擋住了麥當勞的凌厲攻勢,並把其遠遠拋在了後頭。可以說,快樂蜂是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家在美國本土外打敗麥當勞的快餐企業。

1990年代初,快樂蜂就「飛」到過廈門,但很快就水土不服了。因為當時採取了加盟商的形式,經營不好。「梅開二度」進入中國時則採用直營店的模式。

與吳奕輝以收購拼速度相似,陳覺中先後收購了永和大王、宏狀元和春水堂等本土品牌連鎖餐飲企業。在各品牌獨立運營時,陳覺中實行「先收購再整合」、「先本土化再菲律賓化」的路徑,最後以一種消費者所能接受的菲律賓風格呈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