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尊重將來 蔡東豪

2012-5-3  NM

史理寧幾十年來辛勤工作,是一個成功商人,積極回饋社會。六年前,史理寧生命出現巨變,他的妻子患上老人痴呆症(現稱腦退化症)。「她無微不至照顧我五十五年,過去六年輪到我去照顧她。」兩老手拖手盡可能過着正常生活。


史 理寧認為照顧妻子令他的生命變得豐富。「我不覺得我這樣做是偉大,不是犧牲,毫無痛苦,我覺得這是我應做的事。」以下一段文字太美麗,我欠功力翻譯,原文 奉上:「Sixty-one years ago, a partner to our marriage who knew how to nurture, nurtured a partner who needed nurturing. Now, 61 years later, a partner who is learning how to nurture is nurturing a partner who needs nurturing」 以上文字在《紐約時報》專欄作者David Brooks的專欄看到,他六個月前邀請七十歲以上讀者,來信寫關於他們的生命故事,史理寧是其中一位讀者,他的故事太美麗了,Brooks把他的信刊登 在網站上。 Brooks剛在專欄告訴讀者,三月二十九日,史理寧殺了妻子,然後自殺。短短幾百字,由這麼美麗的故事去到這麼不幸的結果,我看到呆了,這種震撼很難形 容。 史理寧謀殺和自殺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讀者的反應參差,包括傷心、同情、鄙視、惡罵……有些人表現出理解,有些人無法接受,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羅 密歐與茱麗葉的結果,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宗冷血謀殺案。史理寧家人認同他的出發點,指他所做的是為了愛。我相信所有接觸過這宗新聞的人都會傷感。


我不想談史理寧所做的事的道德意義,我缺乏這方面的知識。Brooks也沒有談道德,他得出一個值得思考的結論:我們應該尊重將來。我也想談將來。 六個月前,史理寧視照顧患病的妻子為一件使他生命變得豐富的事,是他應做及非常願意做的事,文字中沒絲毫埋怨。明顯地,幾個月後他改變了主意。 我弄不清楚這是深奧的宗教信仰或是市儈的功利計算,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活得好。「好」的定義,各人不同,但相差應該不遠。假如大家同意「活得好」是人生意義,史理寧謀殺和自殺的決定,一是他受壓力太大作出失常的決定,一是他的判斷錯誤,兩者都是錯。 我們要尊重將來,因為將來是未知數,起碼的態度是尊重。誰人可預知史理寧六個月後的感受是如何?史理寧的生活可能會改善,有可能不會,不過他的決定說明了他斷定自己的將來不會改善,甚至很大可能會差下去。


我 們須接受這事實:我們預測將來的能力差勁。將來可能是從現在一條直線地向下降,但也有可能扭轉方向向上升,可肯定的是將來是未知數。關於預測將來,我們犯 的通病,是假設將來跟現在差不多,以現況來推算將來。可是將來有可能跟現在完全沒關係,來一個範式轉移,是有可能的,將來可能轉至更好或更壞,總之不一定 是從現在逐漸變。 我們經常低估自己,我們其實擁有強勁復元能力,能夠在情緒最低處把自己拾起,從黑暗中爬出來。我們其實都很硬淨,幾艱辛的困難也可以捱過去,我們的問題是 對自己欠缺信心,很多時寧願信他人也不信自己。


我們也有軟弱的時刻,這些時刻通常是我們最疲倦、受最大壓力和悲傷的時候,這時候我們的判斷力最差,最不應該在這些時候作出決定。史理寧作出最後決定時,我相信他的心情是傷心兼混亂。 我們擁有許多盲點,受情緒影響,這一切告訴我,無論環境或他人怎樣壓迫我,一定要我這一刻下決定,我一是反抗,就是不作決定;一是確保我作的決定不會令自己不再有將來,因為這決定即使是錯,我要有機會重新再來。無論如何,我時時刻刻尊重將來。 史理寧了結生命,沒有了將來,這否定將來的決定,我難以接受。

蔡東豪 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