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報訪問: 注碼有限  回報可觀 中型增長股 刀仔鋸大樹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390


 


新報訪問:  注碼有限  回報可觀 中型增長股 刀仔鋸大樹  


 


(原載於新報14/7)


 


   


投資股市的策略千變萬化,有時小注可大贏,大注卻未必有 高回報。投資專家黃國英專注於具價值的中型增長股,上半年持貨至今,6個月累升逾50%,每手賺約4,0006,000元。

他建議,下半年可投資本地零售板塊,包括珠寶和服飾業 等,可一注撈入相關的中型增長股,但要避開內地燃氣股,並買入部份大藍籌作保護傘,以平衡風險。

 


撰文:李如虹


豐盛融資資產管理部董事黃國英表示,2010年下半年的投資策略,不要以去年股份的表現作參考。他以去年內地燃氣股為例,雖然盈利錄得高增長,派息又吸引,但別以 為可以繼續長。黃國英分析:「因內地今年未必會調高電費或燃氣費的水平,預計這類股份增長不大。所以今年投資方向,反而應避開內地電力股、燃氣,和煤股 等板塊。」

 


小注大贏有技巧


黃國英的買賣戰術,是專注買中型股,他說:「注碼無需太 大,亦不必持貨太久,但要設定回報率。」對於下注中型增長股,要賺取的回報目標,他認為至於要設定50%100%的上升空間,因為散戶假如只求升少少便離場,倒不如去買牛熊證

在黃國英的上半年投資組合中,其小注大贏的戰績,均錄得 五成以上升幅。以20091215日他建議買入理文集團(0746)為例,當時股價為3.8元,以每手2,000股計算,入場費7,600元,現升至5.7元(截至713日),累升50%,不計交易費,至今每手賺3,.800元。

另一六福集團(0590)於今年129日以6.25元買入,入場費1.25萬元,現時價位9.54元,累升近53%,不計交易費至今每手賺6,580元。

「選擇股票,最重要是留意公司老闆是否肯搏,如管理層一 直有野心將生意造大,不是搵夠便收工,則屬值博率高的股票。」黃國英說,原材料股如理文集團(0746)或理文造紙(2314),是由於巿場對產品存在需求,上游工業又對廠家的議價能力較大,儘管股 份巿盈率達13倍,現價不算平宜,卻看高一線。

 


下半年要吼零售股


他又推介另一增長股葉氏化工(0408)。黃國英解釋,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以生產工業用化學品及民用塗料為主,業內收爛帳機會低,將來待民用漆巿場更趨成 熟的話,樂觀有20%30%以上的回報。不過,投資該股須留意原料價格上漲,以及若下半年經濟出現雙 底衰退的話,將影響這類股份的表現。

有見近月散戶入市意欲不高,但巿面上零售及樓巿仍暢旺, 與股巿氣氛並不吻合,他認為這是一注撈入中型增長股的時機,尤其是下半年可吼本地的零售股,譬如珠寶金飾股周生生(0116)、六福;服飾股I.T0999),利邦(0891)和製造及銷售le saunda鞋的利信達集團(0738)等。

 


「香港零售股現價不算貴,而內地顧客比例已增加至五至六 成,這類港資股份已變半隻內需股,不必再等低位入巿。」他指零售股可持貨3年,並預計下半年恒指將介乎19,000點至21,000點,而向上再升穿的機會較大,對零售股有支持。


 


選擇股票,黃國英認為最重要是留意公司老闆是否肯搏,如 管理層有野心將生意造大,不是搵夠便收工,則屬值博率高的股票。


對於非進取型的投資者,黃國英有兩項建議:分階段入巿; 或買入一些大藍籌作墊底,以平衡風險。

在具體投資策略方面,散戶首先可於恒指18,000點至19,000點分3注 入巿,買入如周生生、六福、I.T,利邦及利信達集團等股份,總投資額由1萬元至幾萬元亦可。此外,可將部份資金買入大藍籌,如九倉(0004)和恒隆地產(0101)等,加入大注小贏的策略。

黃國英補充:「大藍籌入巿成本雖大,最終或會只有20%30%回報。但這類地產類股份,受惠於物業和樓價租金上升,在零售股股價下滑 時,可以保護自己的投資組合,減低損手的風險。」

 


投機與投資 策略不同 


黃國英認為,在股場上要認清「投機」及「投資」股份,兩 者的入巿策略亦大有不同。

他定義「投機」的股份,是長期價位不會升太多,有機遇便 要沽貨,例如大成生化(29206月份時,因受供股權拖累令股價下跌,這是因為眾股東不想供股,而大手拋售 供股權;另一方面買了供股權的投資者,則沽正股,目的要賺取差價4%5%,所以造成股價下跌。

短炒賺一成要離場

黃國英解釋:「想捕捉投機股,要留意大圍巿況,趁亂入巿 去買,升10%便轉身離場,不宜長期持有。」至於「投資」股份,是指升值潛力大的股份,如 中銀香港(2388),因預料股價有機會攀升20%。手持此類高增長股份,最少要錄得50%100%升幅,才可沽貨,但要有心理準備長期持有,這就會有不俗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2

新報訪問: 投資要買「凶險時最硬淨股份」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36


 

(原載於新報23/7)       

在股巿日,黃國英會寫開巿前瞻建議,給訂戶閱覽。休巿日 他則愛看心理書,學習控制投資情緒,提升心理質素。股場上並無長勝將軍,他曾經因炒孖展,一日輸掉九成資產,千萬元化為灰燼,不停斬倉以留下本金,避免火 燒連環船。現時他認為,投資要買「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下半年持內房股不必驚青,預計未來升值20%30%

 

1990年開始從事金融行業,任職外匯技術分析員的黃國英,期間再轉職至證券行任研究部經理及基金經理。2007年由打工皇帝自立門戶,擔任豐盛融資資產管理部董事。當時黃國英身邊有同事勸他,打工「樹大好遮蔭」,做老闆的風險較高。黃國英還是一心向外闖,3年間已由2人變成7人公司,替過百客戶管理投資組合明年籌備再推新的基金。黃國英笑說:「如果我們是股票,就已經是漲了6倍的股票了。」提及人生的第一次投資經驗,黃國英憶述,1992年做外匯技術分析員時,因賭馬而贏了6萬元,將贏了的本錢投資藍籌和黃(0013)及恒隆集團(0010),升了就沽貨。後來有同事給股票貼士,採取新鮮即炒,又幸運地賺了一筆,卻開始踏上越炒越瘋狂的路。

 

直至1996年投身證券界,抽亞洲衛星(1135)等新股,一星期賺了幾千元便沽貨,自此長期投資組合總有10隻不同的股票,價值由幾十萬至幾百萬元。

 

 

輸錢最多20% 留本東山再起

 

輸錢皆因贏錢起,不夠錢買貨就去借孖展,「因炒孖展一日輸掉九成資產,結果只剩一成,輸了千萬元,只有不停斬倉。」黃國英卻很有原則,認為炒股也不要欠街外數,輸剩本金就好了,留下本金好待日後東山再起。

 

問他現在可再炒孖展嗎?黃國英搖頭,現在每天早上七點多便盯中外大巿,但已懂得去注意控制注碼和風險了。「現在幫客戶管理投資組合,我的原則是控制投資組合不能連續輸20%,輸不要令自己輸太多,但贏就要放盡去贏。」問他目前的個人投資組合,他說60%持有股票、30%投資物業、10%投 資貴金屬。「在淡巿時基金價值大跌,有黃金、白金和金等這些實物和紙資產當保險,我只會不停買,不會賣。」至於今年下半年看好的投資板塊,中資股方面,黃 國英自言喜歡內房股多過內銀股。內銀不值得作超級主力的投資股,雖然估值平,但內銀與本港銀行不同,業務並非全權自家決定,很多時受「阿爺」一聲放水(貸 款)與收水(緊縮貸款)令下,錯失升值時機。「未來一年,內銀的貸款質素是業內隱憂,要買還是揀招行(3968)。」

 

內房夠硬淨 吼世茂龍湖

 

他預計未來內地人工至少升2030%,工人多了收入,自然會買房子,將令內房股受惠。「睇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他指最凶險的日子,是今年上半年A股跌穿新低及房產調控措施出爐期間,內房股只錄得輕微跌幅,「根據跌了最終會再升的傳統理論,持內房股不必驚青,能承受風險者,建議買世茂房地產(0813)和龍湖地產(0960),未來升20%30%。」此外,自富士康事件推動內地工資上升的趨勢,將來工廠因人力成本上漲,廠家有機會傾向削減人手而以機器代替生產工序,黃國英透露,也可留意銷售生產機械的公司,如立信工業(0641)。

 

吼準機會跟大戶入貨

 

他認為有些股份,股價在1元時,並沒有太多活躍投資者,但增加至2元後,由於巿場流通量增加一倍,大戶有興趣買貨,投資者不妨抓緊這些機遇,跟入貨。

黃國英認為香港股票巿場還有很多機會,很多人還是想搵飯食,而旗下公司的生意規模,預計日後可達2030億生意額。「我最驚不是輸錢,而是沒有人一齊玩。」黃國英認為,投資時睇「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下半年持內房股不必驚青,預計未來升值20%30%

股如運動 心理質素要高

 

財經人不只愛盯金魚缸,還愛睇心理書,目的為妥善管理自己的投資情緒。黃國英推介兩本書,一本是由英國兵乓球手Matthew Syed的著作《Bounce: Mozart, Federer, Picasso, Beckham, and the Science of Success》,另一本叫《The ART of Learning》(中譯《學習的王道》)。

 

兩本書均比喻炒股如運動比賽。一直想自己的投資方法有甚麼瑕疵,輸了怎麼辦?就好像踼足球,贏了一球佔上風,怎知被追和局,情緒卻突然變崩潰。試想想,和局不就是回到未開波前的局勢嗎?

 

縮短低潮延長高峰

 

賭徒,怕兵敗如山倒,在低潮時因心理壓力大,就會想太多,無法集中於行動上。又如打高爾夫球最後一桿為甚麼會失準?因為在去馬時想太多,欠缺揮桿的流暢性,這應該是新手在學習初期時,才須顧慮的技術問題。

 

股民要當自己是運動員,縮短自己的低潮期,延長高峰期,這就要視乎個人心理質素。

黃國英舉例,曾經以6元買入中金再生(0773),升10%11元不沽,有一天跌了30%,不過是重回起點,可以做的是置之不理,然後專心去管理其他資產。「提醒自己別令一些芝麻綠豆的問題,變成火燒連環船,鑄成大錯。」炒股如運動,要維持最好的精神狀態,持有贏面高的資產才好出手,才有信心。「越炒越輸越沮喪,輸了20%,就要限制輸下去,好多人就是不識喊停,最後輸身家,變了病態賭徒。」

採訪:李如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45

踢爆新報高山行、爽報古飛鷹及經濟日報賀升之對盈科大衍地產(0432)歪論(部分更正)

這個星期,盈科大衍(432,前友聯建材、東方燃氣)股價急升,最初據稱是信報報導指稱SOHO中國出價68億人民幣收購北京盈科中心失敗,並有其他人出價達80億人民幣,故股價快速上升,但是之後有幾個專欄作家包括新報的高山行、爽報古飛鷹及經濟日報賀升發佈一些對上市公司的錯誤評論,並稱其為大折讓,導致股價無道理地上升,今日讓筆者開始剖析一下他們3位的言論。

他們3位文章的內容分別有以下各點:

1. 關於資產淨值

(a) 新報高山行
「不過,盈大可博前景又豈只私有化憧憬那麼簡單,而是既有實資產淨值保證、又有未來轉型憧憬。截至去年6月止,盈大每股資產淨值達14元!近期有媒體報道,盈大手上最主要資產——北京盈科中心,近期不斷有包括SOHO中國等買家出價至65億元人民幣洽購,即折合85億港元,目前只待物業命名權是否保留、及敲定最後議價而已。去年6月止,盈科中心在盈大資產負債表上列值54.2億元,若最後以85億元沽出,已較其時帳面列值高出57%,亦令盈大資產淨值由55.84億元提高至72.84億元,以盈大現發行股數3.98億股計,每股伸算18.3元,即高出昨日收市價2.58元的6倍!
...

另一亮點亦得留意,盈大去年底曾作連串資本重組動作,表面似為解決股份流通不足問題,但其實內藏大動作伏線。盈大首先向第二大股東及小股東提出全面回購建議,結果獲大部份接納,先將市場貨源作第一步歸邊。完成後,集團再向股東1送4紅股、然後5併1,但大股東則不取紅股,改而選取收納一批等值換股債券,即巧妙地將多持了的股份隱藏,令控股權減至74.5%水平,一來將市面流通問題解決﹔二來亦令發行股數最終大大收窄到目前不足4億股水平,令每股價值大大提高!

(b)爽報古飛鷹
主要資產為北京盈科中心的盈大地產(432),其巨大隱藏價值被忽略,去年底連串資本動作更隱藏大變身伏線,近期高位回調已足,昨又見春江鴨入場,看來又是策動新攻勢先兆。北京盈科中心去年6月止的盈大資產負債表估值54.2億元,近期媒體報道有多個買家高價爭奪,只待議價收窄及若干細節敲定便成事;傳聞中議價已搶上85億元計算,相當於每股21.4元!昨收報2.58元,折讓之巨令人咋舌。再看去年底連環資本動作,集團先以高於市價三成多作價,向小股東提出全面回購建議,完成後再向股東一送四紅股,然後五併一,因須解決股份流通不足問題,故大股東電盈(008)不取紅股,以換股債券作代價,雖這債券未來可能攤薄NAV,但因電盈現控盈大74.5%股權,一旦兌股,意味有大動作進行,取NAV零頭計算,目標已達4至5元。」

(c) 經濟日報賀升
「根據2012年6月底止數據,公司的北京盈科中心在盈大地產的資產負債表上,帳面值為54.2億元,若最後以81億元出售,較當時帳面值高出49.4%。即是說,盈大地產的總資產淨值會由55.84億元提高至82.64億元,按盈大地產現發行股數3.98億股計算,折合每股資產淨值高達20.76元,較昨日的2.98元收市價高逾6倍。」

按:
三位報紙大哥其實他們對這項每股價值的計算完全錯誤。因為根據紅利可換股票據的細則,其實類似之前和林少陽爭論的新意網(8008)一樣,這批紅利可換股票據不能贖回,只能換取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清盤也是需要強制換回股份,派息也要和派予普通股股的股息一樣,所以亦應把之視作普通股計算,只是缺乏了投票權。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就公司對上市公司計算每股資產來看,其實是把這批可換股票據之視作股本計算,所以他們這樣計算是斷章取義的計法,實實在在誤導讀者,這種行為與欺騙無異,實應予以譴責,但筆者看不到這堆人或者編輯對這些專欄作家的離譜行為加以阻止,反而變本加厲,在第2日的報導,部分專欄仍大大以錯誤理據鼓吹戰績,實在屬於不知所謂的行為。照筆者計算,除了這批紅利可換股票據外,亦需計及另外一批於2004年電訊盈科(8,前德信佳,盈科數碼動力及香港電訊)注入物業的2014可換股票據的效應,其調整後每股資產淨值如下。

(1) 扣除盈科中心資產值


(2) 股本數


(3) 出售假設及折讓


*按1人民幣兌1.25港幣計算

按照計算,以60億人民幣出售,折讓只是28至36%,如以人民幣80億計算,折讓是37至45%,相較一般陀地地產股的約30至50%折讓,未計算需要繳付的稅項會降低資產值,這價錢只算是合理,未算低估。

2. 後續發展

(a) 新報高山行
「從部署看來,盈科中心出售機會甚高,盈大套回數十億元後,基本上已成一隻現金牛,屆時進行任何動作都可得心應手,私有化是其一選擇,派發大比例現金又是另一可行之法,又或可作注資轉型。至於盈大合理身價多少?以盈科中心最新身價計算,每股折合18.3元,就算計及電盈獲新發的換股債券全兌為正股,每股資產淨值仍達4.6元,但這批換股債券一兌,便會令其持股超逾75%的法定水平,所以要麼就不兌,一兌的話,必會在同期有大動作配合,屆時身價大大提升又當另論。」

(b) 經濟日報賀升
「從整體部署方面拆局,公司出售北京盈科中心後,將可套回81億元,盈利必定激增,使公司成為一隻超級現金牛,屆時公司可籌備任何動作都可得心應手。私有化是其中一個選擇,每股派發大比例現金亦可,抑或動用手頭現金向大股東李澤楷收購其私人資產,壯大業務規模。姑勿論公司作出任何一個選擇,現有小股東均可享受公司安排的盛宴,股價節節上升指日可望。

  去年,「超人」李嘉誠首次宣布分身家安排,他所持有的40%長實(00001)及和黃股份(00013)(當時市值約2,000億港元)全歸予長子李澤鉅。至於細仔李澤楷,即會給予其現金,總額會是其本人擁有資產高好多倍,市場估計至少亦會達2,000億元。

  去年尾,李澤楷持有的私人公司盈科拓展以約167億港元收購ING位於香港、澳門及泰國的保險業務,此乃李氏於2007年向富通出售盈科保險股份後,再次重返保險業的第一步。

憧憬獲李澤楷注資

  由於李澤楷私人擁有的資產規模以千億計算,預計將來會獲李氏注入巨額資產,變身憧憬可驅使股價以倍數上升。目前,盈大地產僅一億股街貨,並且早已被醒目資金收集,街貨極疏,相信未來股價會愈升愈急,量度目標價可達7元,相當於反映資產價值的三分之一。」

按:
1. 當年電訊盈科注資這公司的時候,有部分人對這間公司有憧憬,又不知道股票會10合1,股價一度炒上1.9元(即現在的19元),合股之後,公司基本上除了貝沙灣外,購了日本渡假村外,並不停出售香港的物業如過往的總部電訊盈科中心等,基本上完全發展停頓,雖然派發了合共22.5仙股息,其後經濟轉差也沒再派息,後股價變得低迷,也提出了以2.85元私有化,最終失敗,不過在2009年電訊盈科私有化失敗並派發1.3元特別股息後後,盈大利地又派發1.32元特別股息,他們回購Elliott的股票只是1.85元,就算以現價來看,以當年未合股1.9元購買股票的股東,虧損達74.75%,這次又是否值得憧憬,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

2. 注入資產目標只是希望為項目籌得資金。但正如那些報導所講,他父親已經給他一大筆錢作收購之用,如果項目回報真是不錯的話,私募基金也可提供資金,銀行也會借錢給他,為何還要尋求在資本市場界在2000年以後已經轉劣的名聲作集資之用? 用股票市場是最不有效的手法,李澤楷會不會這樣笨重試一次? 請記得,當年分拆保險業務,不是注入盈科數碼動力,是直接把盈科保險上市,相信今次也是差不多。

3.如果要上市,相信是在經營一段時間後,把盈利做到增長,才會得到良好估值,他在2009年以5億美元購入PineBridge,上年又用21.6億美元購入ING港澳泰業務,之後又作收購,相信整合兩項業務也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要3年良好的經營紀錄,相信也要等到2015年間才可真正付諸實行,才能賣到一個好價錢。這是否一個短期利好因素?我看也未必,就算炒也要多等2年吧。所以這些報紙佬吹水的說話,我覺得還是少相信一些較好。

4. 就算注入資產,因為規模和資產值也夠,其實也可直接分拆上市,為甚麼要這樣醒上市公司,過一大堆股東會,還要去做大量文件工作,上市就已經可忽略股東會程序了。筆者不相信有人會花這樣多心機來搞一些達到一樣效果的事。

5.注入資產的作價相信要充份反映各方立場,平賣了,出資一方會不高興,貴賣了,股東也會譴責,為甚麼不直接上市,要搞大動作? 那班報紙寫手腦袋是否發了燒,食左興奮劑,腦袋也不見了? 咁對股東是否有利,我不相信。為了短期股價做的事,一定不是好事情。

3. 總結
報紙佬為了使自己有股日日推,竟然以偽價值投資欺騙他人,誤導別人去購買股票。如果未來甚麼都不能實現,會導致相當多人失去寶貴的金錢,相當不應該。筆是你們的槍,亂用即可致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15

兩大資料庫纏訟四年 台灣經濟新報終獲勝訴

2014-09-01  TWM
 
 

 

八月二十三日一則登於報紙頭版的啟事,揭開一場長達四年的資料庫之爭。全曜財經資訊因抄襲「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內容,放於自家「CMoney計量投資決策分析系統」中,遭智慧財產法院判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二十四條,須在報紙頭版刊登判決書。

「當初真不知道會打這麼久!」台灣經濟新報總經理錢素英說,二○○九年,當他們懷疑同業抄襲時,刻意調換關鍵數字,在文中插入公司網域名稱,結果發現對方資料庫也出現一樣的內容,於是在一○年提起民事、刑事訴訟;同時向公平會提起訴願。

由於發現抄襲到提起訴訟已超過六個月,刑事訴訟不受理;民事部分,雖求償一元,但由於難向法院證明實質損失,一審敗訴;最終台灣經濟新報僅在公平會勝訴,並獲判CMoney賠償八十萬元。一一年,台灣經濟新報再提民事上訴,最後獲智財法院判決勝訴。

這場纏訟四年的官司,結果令雙方都不滿意,台灣經濟新報難以求償實質損失;CMoney則認為《公平交易法》第二十四條的定義模糊,難以信服,已提再審。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針對網路層出不窮的抄襲問題,其相關法規是否有修訂的必要,值得省思。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34

世衛組織全球新報告:控煙並不影響經濟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聯袂發表了一份全球報告——《煙草和煙草控制經濟學》。報告指出,實行煙草稅收和價格上漲等控煙政策可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進而為衛生和發展工作提供資金。這些措施還可大幅減少煙草使用,維護人民健康,防範癌癥和心臟病等全球主要殺手。

根據報告中公布的研究結果,煙草業和煙草制品肆虐無阻,造成了致命影響,全世界每年相關醫療保健支出高達1萬多億美元,生產力降低。目前,每年約有600萬人死於吸煙,其中大多數人來自發展中國家。預計到2030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將增長超過三分之一。11億吸煙者中近8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大約2.26億吸煙者生活在貧困中。

該報告引用了2016年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若所有國家將每包卷煙消費稅提高約0.8美元,全球每年卷煙消費稅收入就可增加47%,即1400億美元。此外,采取這一增稅措施後,卷煙零售價格平均將上升42%,吸煙率下降9%,成年吸煙人數減少6600萬人。

世衛組織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司司長Douglas Bettcher博士指出,這份新報告為各國政府駁斥煙草業散布的關於控煙不利於經濟的謬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他稱,“這份報告顯示,如果政府實行具有成本效益的、經證實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大幅增加煙草制品稅收和價格,以及禁止在公共場所營銷煙草和吸煙,即可挽救生命和促進經濟繁榮。”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經濟系著名教授、《煙草和煙草控制經濟學》聯合主編Frank Chaloupka稱,“專著所列的研究結果證實,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公共衛生角度,循證控煙措施都是合理做法。”

中國多地已下達“最嚴控煙令”(圖:中新社)

煙草控制是世衛組織全球應對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流行問題的一項主要工作。非傳染性疾病每年導致大約1600萬人過早死亡(即在70歲生日之前死亡)。減少煙草使用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全球到2030年實現將非傳染性疾病過早死亡減少三分之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報告的主要結論:

1、煙草使用造成極為沈重的全球健康和經濟負擔,並且這一負擔越來越多地落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身上。全球80%吸煙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2、已有多項有效的政策和規劃幹預措施,能夠減少對煙草制品的需求以及煙草制品使用造成的死亡、疾病和經濟代價,但這些幹預措施未獲充分利用。《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為政府減少煙草使用行動提供了一個循證框架。

3、旨在減少煙草制品需求的政策和規劃具有很高成本效益。這類幹預措施包括:大幅提高煙草稅和煙草價格;禁止煙草業營銷活動;加貼明顯的圖形健康警示標簽;實行無煙政策和全民戒煙計劃,幫助人們戒煙。2013-2014年期間,全球煙草消費稅為政府帶來2690億美元的收入,但其中用於控煙的投資不足10億美元。

4、控制煙草制品非法貿易是減少煙草使用以及減輕對健康和經濟後果的關鍵供方政策。在許多國家,高度腐敗、對非法貿易處理不力以及低效的海關和稅務管理,在助長逃稅方面所起的作用與產品稅收和定價的作用相同甚至更大。《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下訂立的《消除煙草制品非法貿易議定書》規定應采用國際跟蹤和追蹤系統等工具,確保煙草供應鏈。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即使煙草稅收和價格上漲,也可成功處理非法貿易問題,增加稅收和減少煙草使用。

5、煙草控制並不影響經濟:在大多數國家中,主要由於技術創新和國有制造業的私有化,依賴煙草業的就業人數持續減少。因此,煙草控制措施僅對相關就業產生輕微影響,在絕大多數國家不會造成凈失業。其它作物替代煙草規劃為種植者提供了替代種植機會。

6、煙草控制減輕了煙草使用對窮人造成的極為嚴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煙草使用越來越集中在窮人和其他弱勢人群中。

7、在控制全球煙草流行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仍需一致努力確保維持或加速進展。在大多數區域,煙草使用流行率停滯或呈下降趨勢。但煙草使用率在一些區域有所增加,在另一些區域也可能會增加,這可能影響全球煙草控制進展。

8、煙草公司的市場分量近年來有所增強,給煙草控制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截至2014年,五大煙草公司占全球卷煙市場的85%。限制煙草公司市場分量的政策大多尚未實施,一旦實施,有望減少煙草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76

傳7家銀行因受罰被暫停新報基金托管,有銀行表示未收到通知

5月25日,7家銀行被暫停托管基金的消息在業內傳開。有消息稱,恒豐、招商、興業、北京、浦發、廣發、平安等多家銀行,今年因受到銀保監會處罰,銀行托管的新報基金和在審基金全部暫緩受理與批複。

不過,一位接近北京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行未接到上述監管處罰通知,此外銀行托管的新報基金和在審基金業務也未暫緩受理批複。有業內人士稱,由於北京銀行屬地監管歸北京銀監局,不排除接到通知有時滯的情況。

隨後,興業銀行人士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稱:“截至目前,本行並未收到監管機構關於暫停本行基金托管業務的相關通知,各項資產托管業務保持正常運營。”

不過,一家未在上述名單上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托管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他稱,上述銀行是由於內控等問題被監管檢查,收到了懲罰通知書。此外,只有上述點名銀行新報基金和在審基金暫緩業務,存量業務不受影響。

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上述其他銀行對此的回複信息。

由於多家股份制銀行托管業務違規被罰,暴露出行業亂象依舊嚴重。上述股份制商業銀行托管部人士表示,後續是否會有銀行由於審慎考慮自動暫緩新報基金和在審基金尚不好說。

“如果是公募基金托管,問題不大,風險不大;如果是私募基金,由於投資範圍更廣,投資的品種更廣,對於托管而言,除了資金清算,主要還起到投資監督的作用。處罰涉及的問題可能是投資監督上沒有監督到位,例如,可能托管銀行指出不符合投資合同約定,但未監督到位,造成風險。”某國有大行省分行托管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

他還稱,如果此次涉及這麽多銀行,很可能是托管行業整體的問題,目前除了銀行之外,證券公司也能進行托管,對托管行業的監管也是跨“一行兩會”的綜合監管。

值得註意的是,5月4日,銀保監會的巨額罰單再度襲來,其中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吃了5000萬元以上大額罰單。招商、興業與平安銀行均在重罰之列。其中,對興業銀行罰款5870萬元,因多項業務違法違規;對招商銀行罰款6570萬元,因涉及理財、房地產貸款等業務違規;對浦發銀行罰款5845萬元,因涉及理財、貸款等業務違規。

此前,4月20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的《穩中求進從嚴監管 切實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一文中披露,前3個月共處罰銀行業、保險業機構646家次,罰沒合計11.58億元,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12家次。處罰責任人員798人次,罰款合計2861.85萬元,取消任職資格及禁止從業107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04

《新報》欠打硬仗將軍 周顯

1 : GS(14)@2015-07-15 10:58: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新報》終於壽終正寢了,我前前後後一共在這份報紙寫了6年社論,是它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主筆。在寫的時候,一年363天(初一和初二放假),沒有一天放過假、斷過稿,星期六、星期日、公眾假期,也沒有停過稿,以長期工作不放假來作計算,這應該算是一個紀錄了。

《新報》曾經是上市公司,編號是「0147」,即是今日的超越集團,1997年蕭定一買過這股票,當時香港的股票,如果上升超過一成,而沒有任何的消息支持,便會停牌,而且可以停好多日,衰過今天的A股多多聲。結果這股票停了9個月牌,復牌時已經是金融風暴,他的股票幾乎變成了廢紙,自然是嬲到震。

馮兆榮曾「穩住陣腳」

我是在2007年買進這股票的,0.1元買入,0.3元沽出,只賺了幾皮,然後在1.7元買入了100萬,5.5元沒有沽,金融海嘯來了,只能以2.1元沽出,賺了幾十萬元,但如果一直持有至2009年,它便升到17元。現時是它一拆十後的價格。

在《新報》摺埋的那天,有記者來電,問我的想法,我說﹕「《新報》面對的是一場硬仗,但來領軍打這場硬仗的將軍,都不是打仔,所以梗係失敗啦!咁耐以來,只有馮兆榮一個人,是真正能打的將軍,所以也只有他可以穩住陣腳。」

至於問到我對「亡報社長」Peter Koo的看法,我想了一想說﹕「他從其他報章轉到這份報紙,打工仔一名,家住又一村獨立屋,戴廿幾萬隻扛扛表。」至於這其中有何玄機……你懂的。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