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解只是一廂情願(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1 :
GS(14)@2017-04-22 10:38:23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倡議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特赦參與雨傘運動的被捕人士,以及七警和朱經緯,引起廣泛爭議,反對者眾。胡志偉即日收回言論並致歉。大多評論都集中在特赦是否可行、有否違反法治精神,以至誰該被特赦等問題上,其實捨本逐末,反而忽略了最關鍵的核心是應否和解及能否和解的問題。一來,特赦牽涉不少法律上的技術性問題,不容易解決。儘管港英管治時期也有先例,總督麥理浩曾因警廉幾乎武裝衝突恐防無法有效管治而特赦貪腐警隊,但亦只限於停止追查過去的貪污行徑,既往不咎,但經已拘捕、檢控及定罪的案件,不會適用。二來,佔中人士的違法與七警及朱經緯的濫權私刑性質不同,不可混為一談。但撇開上述無關宏旨的爭拗,胡志偉的建議其實值得深入討論,是特區政府、各個黨派和政治組織,以及廣大市民尤其是參與雨傘運動人士不能迴避的問題。不需甚麼專責委員會調查,誰都知道佔中儘管是法律學者戴耀廷的構思和倡議,但演變成為佔領行動的真正原因,卻是中共悍然通過8.31決定扼殺香港真普選,以及689政權決定以暴力鎮壓佔中行動的結果。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中央和特區政府不撤銷8.31決定,落實真普選,並且平反雨傘運動被捕人士,結構性的核心矛盾不解決,特赦任何人士皆無實際意義,徒勞無功。
土共寧左勿右
對中共和反對派而言,應否和解都是一大問題,沒有通透論述,很難說服自己和支持者。雨傘運動無功而還,中共於特首選舉又大獲全勝,佔盡優勢,要殲滅所有反對派輕而易舉,有沒有必要與力量對比強弱懸殊的反對派和解,頗成疑問。反對派處於下風,無論走到盡頭的非暴力抗爭及有名無實(力)的暴力革命抗爭,都找不到出路。同意和解意味着放棄抗爭,連虛假的道德光環也沒有;不同意和解亦一籌莫展,除了空喊無力的抗爭口號外,實際上也是無所作為。連自命「勇武本土派」的政治領袖也抽身而退,倡議「韜光養晦」,不作無謂犧牲,實際上與早已認同「休養生息」的廣大市民無異,試問主流民主派和非暴力抗爭者,還有甚麼實際可行而又可為群眾帶來政治希望的主張和行動?能否和解問題更大。反對派陣營內的爭議,不過是口水戰,頂多成事不足,但因和解而利益受損的建制派尤其是土共和689及中聯辦利益團夥,卻肯定敗事有餘。他們全靠寧左勿右的政治鬥爭維護及鞏固自身利益,對於全賴中共過度加持才能上台、本身政治能量有限的林鄭月娥,正準備集體政治強姦,五馬分屍,要他們放下屠刀,同意和解,不啻是與虎謀皮。除非林鄭月娥真的有駕馭複雜政治局面的能力和膽識,一上台即對攔路虎大開殺戒,震懾群魔,又敢於橫逆權力來源的中央意旨,否則所謂大和解,恐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黎則奮時事評論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1/1999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