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讓孩子飛
1 :
GS(14)@2017-04-10 23:34:42中國發明、投產無人駕駛的「飛行的士」快將在杜拜大規模運行;像星球大戰的飛行電單車,據聞俄羅斯已經有公司發明,假以時日可以成為民用商品;在YouTube上也不時看到不同科技驅動的個人飛行器,有一天我們會飛!但若要從天上鳥瞰地面,相對以上科技便宜的航拍無人機已經做到,不過器材價格還是偏高,一般家庭和小朋友未必能享受。最近,香港有人利用氦氣球為基礎,設計飛船,配合手機應用程式,控制飛船位置進行航拍。大家或會認為,此等改裝和開發必然深奧昂貴,其實這是一件浸信會天虹小學的六年級學生作品!同校另一位五年級學生則構思研發出「讓老師吃飯」的裝置:他認為老師平常上課已經很累,午飯還要照顧同學紀律,不能靜享午餐和休息,實在透支。為了讓老師安心吃飯,這位同學透過收音和傳訊裝置,當課室音量過大的時候,便示意學生需要安靜,如果情況持續,則傳訊老師,老師有需要才從教員室返回課室控制秩序。筆者好奇問同學,這樣老師會否頻繁走動,更為不便?小男孩不慌不忙,說:「下階段正要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收音和傳訊是單向的,也沒有視像;2.0版本可以加入視像而且雙向傳訊,老師在教員室就可以遙控秩序。」「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不是編碼,不是要每一個小孩都在電腦前面成為程式員、工程師,在歷史科、語言科、自然科學等學科都可以培養。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小學生先思考社會、生活痛點,定義問題,分拆和分析問題後,建立起相應的程式和組件,透過實驗和歸納去除錯,改善程式的運行。過程中也理解到不完美的答案也可以是階段性的答案,只要有毅力和創意,問題終於逐步解決。早前公佈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再次顯示,香港普遍學生成績在世界排名上毫不失禮,然而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卻相對較弱。有系統的把「運算思維」融合在學習課程中,或許是香港教育值得思考的一環。年輕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遠超我們一般成年人所能理解,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空間,讓他們發揮,讓他們飛。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0/1998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