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再次展示出了自己好勇鬥狠的性格。
作為奇虎360的創始人和CEO,他決定起訴騰訊。4月18日,這場官司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360提出的索賠金額高達1.5億元。除了天價的索賠金額以外,這也是第一次有人以「起訴壟斷」的形式向騰訊宣戰。
在起訴狀中,360稱此次起訴騰訊的理由是其將QQ軟件管家與即時通訊軟件相捆綁,並且以升級QQ軟件管家的名義安裝QQ醫生。這「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損害了競爭,違反反壟斷法的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
騰訊則稱360的此次行動是「用拖延戰消耗對手」。雙方除了2010年在因為QQ醫生而起的爭端外,如今在移動互聯網上,QQ和360在瀏覽器、上傳通訊錄和短信的手機助手等基礎應用上,都已成為了直接競爭對手。
在4月18日前後歷時7小時的庭審中,爭議集中在四個地方:一是相關市場如何界定;二是被告是否具備市場支配地位;三是被告是否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限制了競爭;四是如被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成立,應承擔何種責任。
360起訴騰訊壟斷的依據是,在IM(即時通訊)市場上,騰訊QQ以97.4%的絕對優勢穩居市場第一的位置;而騰訊則反駁,360對IM的定義是
QQ、MSN這一類軟件,這樣的定義過於狹隘。在更廣闊的IM市場上,騰訊同樣面臨著飛信、新浪微博、人人網、網易郵箱等眾多產品的競爭。
因為IM市場定義的模糊性、以及國內缺乏對「壟斷競爭」的明確界定,用法律行業的話說,4月18日的庭審「案情複雜」,未進行當庭判決。
360與騰訊的恩怨,最初源於2010年年底的那場3Q大戰。雖然最後有關部門出面調停,要求雙方息事寧人雙雙道歉,但騰訊在此役中吃盡苦頭,並最終
促使馬化騰做出了開放騰訊平台的決定。騰訊隨後也在公眾輿論、法律手段上進行了反擊,並獲得了一些勝利。當時業界就認為,按照周鴻禕一貫「不道歉」的強烈
風格,此事還遠沒有結束。
從360對騰訊發起的這場「反壟斷」官司來看,事實的確如此。這是騰訊必須小心翼翼應付的一場危機。金杜律師事務所相關律師對《第一財經週刊》表示,中國的反壟斷法立法和執法在很大程度上參照了歐盟競爭法的框架,在歐盟,針對壟斷的罰款動輒可高達上億歐元。
人們相信,正是因為3Q大戰,馬化騰才會「診斷騰訊」,2010年年底決定要做開放戰略,並將2011年作為「開放元年」,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數億
QQ用戶。這也被騰訊用來反駁360對「(騰訊)拒絕與任何第三方共享其用戶資源」的指控,騰訊稱在一年半內,其開放平台上註冊開發者超過30萬人,有超
過4.5萬款應用上線申請,與第三方的總分成超過6億元。
但這似乎還是無法說服360。周鴻禕此前在一次國內反壟斷法論壇上說,中國互聯網界十年來的科技「大佬」一直是同一批人。但在美國,在微軟捆綁IE瀏
覽器並由此幹掉Netscape後,美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部門,對微軟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反壟斷調查。這深刻影響了互聯網界,行業裡大公司不敢像微
軟這樣通過抄襲和捆綁扼殺小公司,迎來了美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
周鴻禕直指騰訊的「壟斷」,正在扼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新,並將之與微軟當年的行為相提並論。而在中國互聯網界,這樣的聲音並不孤獨。
拋開有些狗血的八卦內幕以及博人眼球的市場公關手段不談,周鴻禕和360至少做對了一件事:他們正在推動此前在國內尚無判例出現的「壟斷競爭」訴訟,出現一個實際性的結果。
儘管訴訟可能曠日持久,但這一案件的判決結果,將不僅影響到騰訊、360,以及那些整日念叨著「騰訊抄襲」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也將影響到國內未來對此類案件的審判。
3Q大戰回顧
2010年
春節期間
騰訊升級QQ醫生,將其捆綁到QQ上
9月27日
360推出隱私保護器,稱QQ偷窺用戶隱私
10月14日
騰訊宣佈已正式起訴360「不正當競爭」
10月29日
360推出扣扣保鏢,卸載掉QQ的附加功能
11月3日
法院正式受理騰訊起訴;騰訊讓用戶二選一;騰訊公佈三項和解條件
11月4日
360宣佈召回扣扣保鏢軟件
騰訊舉行與360紛爭發佈會;360發公開信決定擱置爭執
11月8日
政府已要求雙方作讓步
11月10日
360稱QQ已與360全線產品兼容,騰訊回應:仍有500萬用戶受威脅
11月21日
工信部通報批評360與騰訊,要求道歉。騰訊和360分別發致歉聲明
2011年
4月
騰訊一審勝訴,360被判賠款40萬元並道歉
9月30日
二審宣佈維持原判
10月12日
360公司提交了起訴狀,向廣東省高院起訴騰訊壟斷,索賠金額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