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好×果籽】念念不忘、魔窟城寨

1 : GS(14)@2017-03-04 00:35:47

【文化籽:讀書好】我是城寨迷,由1965年起居於旁邊的東頭村徙置區,過一條馬路就到城寨,姑婆居於城寨,定期到訪玩樂,某年瘋狗症流行,政府撲殺沒有打針的狗,我將愛犬藏於姑婆家,那時已經明白,在城寨是可以逃避執法者,這裏是我童年的玩樂迷宮。兩年多前創辦網台,不用多想就叫做《城寨》。為何一個已經清拆20多年、被視為藏汚納垢、龍蛇混雜的罪惡之城,至令仍然有人念念不忘?



上星期電台的義工阿邦送我一本叫《九龍城探訪》的日文圖片書,作者是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及林保賢(Ian Lambot),他們在1987至1992年間每個月到城寨與居民進行訪談及拍照,1993年出版英文作品《City of Darkness》,立即成為cult書,已斷市多年。2014年再推出增訂本《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而日文版《九龍城探訪》則是在2004年面世,我手上的一本已經是2015年的第10版,至於中文版《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亦在前年推出。城寨魔力,這30年來走出香港、跨越文化,成為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既科幻,也真實,世界少見。


科幻城寨

去年荷李活科幻電影《攻殼機動隊》女主角施嘉莉祖安遜來油麻地廟街拍攝,這電影是改編自日本經典動漫,電影講述「公安九課」打擊網絡黑客高科技犯罪的故事,當年導演押井守就是參照香港舊區作為主場景「新港市」。在日本人眼中,以城寨為代表的香港舊樓街區同科幻cyberpunk美學是有種特殊的親近,這連帶影響了《22世紀殺人網絡》及《悍戰太平洋》等電影,都以香港特有的高密度舊街區作場景設計。在科幻小說cyberpunk一系列中,作品多以反烏托邦為主調,主角是反抗科技宰制的黑客,而在美術風格上,香港一方面是先進亮麗的中環、金鐘、尖沙嘴,另一面是殘破、暗黑、無政府狀態的九龍城、深水埗、油麻地、旺角,正好對比出人類未來世界的對立狀態,而主角潛藏在龍蛇混雜的無政府舊區,糾集反抗分子,這種味道,徹頭徹尾就是「三不管」的城寨故事。


人文城寨

《黑暗之城》一書除了近300張圖片外,也有論文及人物訪談。Julia Wilkinson的《九龍巡檢司的要塞》整理城寨早期歷史,指出城寨一開始就是中英政府的角力場,而這特殊地位在於為居民提供生存空間的同時,亦成就了一個異於常態的建築空間。城寨佔地只有0.026平方公里、高峯期居住了近35,000人,至今保持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紀錄。1898年中英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半島與新界成為殖民地,但奇怪是只有九龍城寨仍歸大清。因主權誰屬不明不白,城寨就走上無政府之路,違章建築像樹木一樣有機地蔓延生長。這裏生活環境惡劣,不見天日,除非走上天台,但轟隆轟隆的鐵鳥就在頭上飛過,伸手可觸及它的肚子。這裏既有黃賭毒,亦有無牌醫生、山寨廠、食物加工場,也有教會、文社,是個有機的垂直社區。其實城寨故事最令人感動的,是內地動亂帶來一批又一批寨民,他們在這裏掙扎求存、相濡以沫的真實生活。我記得每逢颱風,城寨必定水深及膝,姑婆會來我家暫避,水退後一齊回城寨,旁邊山寨玩具工場的出口玩具紅番、牛仔、士兵,隨水漂浮,我們就拿着竹筲箕去撈,走過旁邊的牛丸工場,老闆會給我一袋煮牛丸後剩下的湯拿回家開餐。這不是電影《省港旗兵》,也不是《城寨出來者》的黑暗世界,而是我們已將消逝的華人庶民社會。書中最後一章,是也斯的《九龍城寨:我們的空間》,他說回憶城寨並非為了懷舊,而是為了思考我們身處其中的空間!



外國人對城寨甚感興趣,所以經常會將它放入電影或動畫的背景中。



九龍城寨的建築物非常密集,內裏亦有另一套秩序。



撰文:劉細良編輯:陳禮康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3/19945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6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