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媽媽談同性婚姻:我女兒比傳統價值重要

1 : GS(14)@2016-12-01 00:01:24

同性婚姻應否立法,在台灣鬧得滿城風雨。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以及性向疑惑(下稱LGBTQ)議題走得最前的紐約市,是否已經做到真正「人人平等」呢?《蘋果》記者一連採訪三名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的媽媽,看看她們如何用愛去接受、甚至保護「出櫃」子女。駐紐約記者:鄭柏齡日本是亞洲最「重男輕女」國家之一,這傳統社會一直影響着LGBTQ少數族群生活,80年代初移居紐約的日本媽媽Aya Yabe,女兒去年與一名美國女子註冊成婚,卻因為日本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令兩人無法以「夫婦」身份回國。育有一子一女的Aya,女兒三年前在亞利桑那州讀大學時期,以電郵向媽媽「出櫃」。「我一點也不驚訝,她一直很孤單的,從來沒有男朋友,看到電郵後我反而很高興」Aya說自己成長於相對開放的日本家庭,「爸媽教導我們『同性戀者不應感到羞恥』」,看到女兒的「出櫃電郵」時,她不但沒有感到驚訝,反而感激女兒願意坦誠對媽媽道出真相,「母女關係變得更好」。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同性婚姻合法,Aya女兒與另一半順理成章地成婚。但Aya指,由於日本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令持有日本護照的女兒,未能申請讓太太跟她回國定居,「將來女兒想回到日本定居,根據法例,申請另一半回國時,他必須是男性」;另一方面,日本設配偶免稅額,符合一定條件後,二人家庭每年可享免稅額最高38萬日圓(約2.6萬港元),惟同樣不適用於同性婚姻上。
Aya表示,日本社會保守,上至政府,下至草層階層,皆由男性主導。去年她休假回國,對日本朋友表示女兒已經結婚「娶了一名女子」,朋友卻說:「甚麼可能?你女兒變了性嗎?」Aya指,日本人對同性戀問題大多避而不談,產生不少誤解,「安倍晉三認為,同性戀破壞家庭價值,整個日本LGBTQ族群皆被無視」。為推動日本同志平權,Aya以「過來人」身份,今年5月回到日本與當地LGBTQ組織分享經驗。她表示,同性戀者最想得到的,往往是家人諒解及支持,「對我來說,子女比所有東西皆重要,包括傳統價值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30/198504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