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佔中公民抗命
1 :
GS(14)@2016-03-08 16:05:30從雨傘廣場走到烈火街頭,歷史的預言一再應驗。和平佔中倡議人戴耀廷引述馬丁路德金53年前所書:「被壓抑的情緒若不透過非暴力手法釋放,就會以暴力顯示出來,這不是恐嚇,而是歷史事實。」戴直言不能忽略勇武路線,若港人無法透過議會改變制度,街頭抗爭必然更趨暴力造成嚴重死傷。
戴耀廷
戴耀廷:非暴力抗爭「最貼地」
戴認為,純合法抗爭在2003年7.1踏上高峯後無以為繼。隨後反高鐵及反國教的佔領人數有增無減,雨傘運動令非暴力公民抗命取代談判路線,直至抗爭者失去耐性,終釀立法會爆玻璃與龍和道升級,「就係我哋得唔到嘢,製造空間畀暴力抗爭興起。去到旺角,就正式進入另一時代,暴力抗爭路線好清楚」。戴批評歷屆特首欠缺港英政府行政吸納的技巧和膽識,戴重申暴力抗爭代價大,持續力弱,但其道德感召甚於苦行絕食,「應該尊重本民前,佢哋道德感好強,否則唔會願意付出咁大代價」。然而戴堅信非暴力抗爭門檻低「先至係最貼地」,只要搬出雷動計劃奪取議會過半議席的清晰藍圖,就能說服港人,若成功就毋須暴力抗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8/195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