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家上課

1 : GS(14)@2013-01-27 16:27:19

他有錢至得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7/18148039

阿Cam是十三歲文莉與十二歲文思的母親兼家庭教師、退休警官Arni Highfield的妻子,也是一家之「煮」、兼職自由撰稿人。關於她一家曾經住在雙體帆船上於全球遊歷五年的事蹟,傳媒已作不少報導。今次想談的是何以「上岸」兩年後,又重回在家上課這條不是大路的學習路?香港教育制度真是如此不濟嗎?
學校功課太多未能適應
話說阿Cam一家「上岸」後,輾轉安排女兒入讀了主流學校。一年後,長女順利升讀屬Band one的英中,阿Cam更投入得當了幼女小學家教會的主席和家長校董,一家人都盡力重回「正常」的學習軌跡。然而香港學校功課量之多,即使見慣風浪的女兒們都不能適應,常常感到吃不消。「佢哋唔係讀唔到學唔識,只係功課做得比較慢。」因為慢,於是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夠,「我有時要朝早五點半起身,因為未做完功課。」文莉憶述中一生涯實在不好過。

每天上學沒精打采,還要應付不斷的測驗與考試,學習動力被消磨得只剩下責任,然後對甚麼事都提不起興趣。眼見在排山倒海的功課壓力下,連帶親子時間也被剝削掉,阿Cam兩公婆開始不斷反思:「兩個細路日日身心俱疲,咁樣過生活值唔值得呢?我哋自己想要啲乜?又到底想畀啲乜佢哋?」
因為堅信「孩子學得開心係天經地義」,加上在船上嘗過home schooling的好處,經女兒多番要求,阿Cam夫婦仔細考慮後,去年決定重返在家上課的生涯。「我絕對唔係反對學校嘅存在,也無意貶低正規教育,學校喺社會上有好大價值,係冇可能消失嘅,問題係學校有太多掣肘。我同好幾位校長傾過,佢哋都好有理念,但實在太多嘢綁住曬,任何改革都困難重重:第一係驚老師唔接受,然後又怕家長反對。有啲老師都好有心,譬如會自己編寫教材,可惜更多係有心無力,一個人要對三十幾個學生,功課多又要改卷,真係用喺教學嘅時間有幾多?若果可以安排少啲功課,老師每日抽半小時、一小時同學生傾嚇偈,情況可能會好唔同。所謂全人教育唔應該只係顧住學科,同師長、學長嘅溝通可能更加影響一個人性格嘅發展。我以前最喜歡嗰位老師,係因為佢星期六、日會同我哋一齊去打波食紅豆沙,而唔係因為佢教咗我乜知識。」
全世界的教育制度都有被人詬病的地方,但留在體制內謾罵,抑或索性轉身走,這關乎為人父母的價值觀,沒有太多人夠膽將子女的前途博一鋪。阿Cam坦言,一家帆遊的經歷,鞏固了她不走大路的決心。「我哋見過好多唔同嘅人,用唔同嘅方式生活都可以好成功。點先算係成功呢?唔係睇你有冇文憑有冇學歷。譬如有啲土著,接受咗好高深嘅教育之後,會返去自己原始部落經營一啲小生意;有啲人未必有好高學歷,但做生意好有責任心,對客人好細心。世界上係有好多種生活方式,但香港社會就偏向只得一條路,因為周圍嘅人都係咁,所以就覺得應該係咁行,大學生應該幫人補習、唔應該去捧餐,越高學歷做到越高級嘅,越係唔敢走第二條路。喺澳洲,大學生會特登兼職收銀或賣藥,因為僱主根本唔會請一個只識幫人補習而缺乏喺社區環境同人接觸經驗嘅畢業生。」
阿Cam自己其實是港式精英教育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家中三兄弟姊妹中她排行最小,家住公屋,就讀獻主會小學,成績一般,加上大近視,連外表都不是人見人愛那種,偏偏自信得不得了。「嗰時我全班考三十,老師話升中選校唔應該揀QE(伊利沙伯中學),但我個人好天真,覺得自己唔係咁差,所以都係揀咗。結果因為人人唔敢揀,攪珠之下,全校得我一個派到去。呢個係我唔信邪嘅第一個成功。」
中學生涯在大量的課外活動中度過,至於讀書嘛,她坦言一點印象也沒有,全靠考試前的短期記憶過關,會考竟然也拿了3A,以暫取生身份入讀中大新聞系。畢業後先後任職香港電台與有線電視,然後認識了年紀大她很多的老外。Arni為人很健談,天文地理歷史時事都有他一套看法,居港數十年,見盡社會對所謂人才培訓的盲目,「一個小學生每星期至少要花上三十五至四十小時在學校,星期六、日還要做功課,即使換了在成年人世界,這份工作也實在太辛勞了吧!」
父母各有分工全情投入
重返home schooling系統數月,文莉、文思明顯高興得多,也多了很多時間參與真正屬於全人教育的活動,包括在攝氏10度以下出海進行小帆船訓練,到阿Cam哥哥任校長的特殊學校當義工等。新近還聯絡了音樂劇《動物農莊》的負責人,希望可讓一班在家上課的孩子參與舞台製作。至於學科上的學習,「佢哋可以自己攞住教材提供嘅老師手冊、用自己嘅速度去學,搞清楚所有概念先繼續下一個題目,用多啲時間都冇問題。」
在家上課與回學校的最大分別,就是自由度大,課程可依據孩子的喜惡和學習速度調校,正因為如此獨一無二,父母的投入更重要。阿Cam與Arni在教學上各有分工,她主力規劃課程,定出題目後鼓勵女兒自學找答案,Arni則負責講課。「若父母都要上班,home schooling當然冇咁好。」至於將來如何繼續升學?「我哋暫時想free啲,好少諗將來,可能到某個歲數想要讀大學,就會去讀一啲補習班學習考試技巧,但用半年好一年好,總比辛苦十幾年只為求一個大學學位好。」
2 : GS(14)@2013-01-27 16:27: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7/18148042


在家上課的模式很多,有人信奉自由發展,天天行山、上網,讓孩子透過大自然與自學,探索知識根源。阿Cam一家屬於半自由一族,一般會按著預先編訂的時間表進行,但若生病、探親、外出比賽,又或突然發現一些好玩的玩意,時間表會被暫時擱置。
學寫年宵攤檔計劃書

數學、科學與中文是每天的必修科,前兩科主要依據專供在家上課家庭選購的Oxford Learning教材,一科一年約需200至300多英鎊,折合港幣約2,500至4,000元,若選購六至七科,一年使費兩萬多元,與直資學校學費相若。阿Cam選擇只買自己最沒把握的兩科,其他科目則自行編輯。譬如元旦日她忙於以農曆新年為主題,設計未來數個月的主題活動課程,「可以講中國曆法、十二生肖、天干地支,可以講唔同地方嘅過年食品、裝飾同習俗,又或者討論何謂去舊迎新,當中已經包括天文、地理、文化、藝術、德育。我唔會要求佢哋強記,只係想知識面可以廣闊啲。又譬如有啲年宵攤位冇人競投,可以設計嚇如果有錢開檔會賣乜,要寫一個計劃書,當然唔會預期佢哋寫到天花龍鳳。」拍照當日,一家人正在一張桌面大的自製香港地圖上,點出全港花市位置。
整個課程不設考試,教學也以實用為主。「我會睇到底佢哋將來生活需要識啲乜,譬如打字、煮飯。至於學科,加減乘除係基本常識,但條數再大啲,用計數機已經得,一味計得快係用嚟考試,日常生活唔會咁。又譬如科學,好多喺實驗室進行嘅課堂,其實喺廚房已可做到。火有唔同顏色係常識,但唔一定要用bunsen burner(本生燈)教。」那如何釐定學習進度?「其實父母會知,唔好嚇嚇以為老師、教育界嘅觀察先準確,譬如文莉好鍾意寫作,明顯將來係會走文字路線;文思就鍾意藝術。當然,唔可以截斷佢哋將來做科學家嘅可能性,但只要有興趣,有機會可以喺大學繼續讀,亦都可以在職培訓。」
3 : GS(14)@2013-01-27 16:28: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27/18148043


【話你知】
在家上課犯法嗎?這是一般人最常有的反應,因為多年前的梁道靈事件,大家仍印象深刻。根據教育條例第74條,如常任秘書長覺得有任何兒童不在小學或中學就學而無合理辯解,可在進行他認為需要的探究後,採用指明格式向該名兒童的一名家長發出入學令。第78條則指,任何家長無合理辯解而沒有遵守入學令,即屬犯罪。
合法與否的關鍵是常任秘書長經探究後作出的決定及家長能否作出合理辯解。明顯地,當年梁道靈父母作出的辯解未能得到教育局官員的認同。梁道靈父親因不滿香港教育制度,2000年起禁止女兒上學,稱要在家自行教授孫子兵法,遭頒發入學令,擾攘多年女兒才在港重返校園。
阿Cam一家自去年決定重返home schooling系統後,已先後兩次與教育局官員會面,因準備充足,而且早有在家上課的經驗,綠燈放行。據她所知,香港至少有三個類似家庭,會定期讓教育局官員家訪。這類會面本來相約每半年進行一次,未知是否因近日關於這話題的討論多了,本來在三月才進行的家訪,將提早在今個月底進行。

4 : roadman(34674)@2013-01-27 18:40:05

已故作家三毛也是在家上課的, 不過無咁多款式, 只是一味看書
5 : cambo(29079)@2013-01-27 20:03:00

唔係人人得
6 : hh0610(1603)@2013-01-27 22:31:44

社交會出問題. 帆遊幾年淨係見住老豆老母, 冇朋友?

"兼職自由撰稿人"
"畢業後先後任職香港電台與有線電視,然後認識了年紀大她很多的老外。"

唔客氣講句, 看來係佢老公叠水, 唔係佢.

佢應該教佢個女去搵老公, 而唔係傳授所謂自新獨特的教育經驗.
7 : onesee(1238)@2013-01-27 22:36:04

返學唔係只係學知識, 建立人際關係同學習與人相處都係非常非常重要

咁樣教法, 有危險
8 : cambo(29079)@2013-01-28 08:09:58

講到好易入本港的大學,短期記憶考以前的CE就得,考AL一定唔得。
9 : GS(14)@2013-01-29 00:06:55

8樓提及
講到好易入本港的大學,短期記憶考以前的CE就得,考AL一定唔得。


AL都無左,但資料都幾嚇人
10 : teddycmh(30805)@2013-01-29 04:27:08

對細路仔個悟性有好大挑戰, 願意思考既小朋友用呢套學習方式會比體制內既小朋友眼光闊好多。
不過係香港有無市場又係另一回事
11 : 黃金蟲(1617)@2013-01-29 05:51:31

人與人既溝通、社交,係屋企學唔到,第一踏出返社會工作又會遇到另一次既唔適應
12 : GS(14)@2013-01-29 23:42:34

溝通呢樣野我仲是唔是幾好,這樣野要由我一直摺講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