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我們的電影! 王文靜

2011-9-19  TCW




上週,友人余湘在台北梅花戲院包 場《賽德克.巴萊》,我因此有機會先看了上下集,很過癮。最近碰到人,大家的話題都不脫離這個議題。我們的員工福利-商周電影院九月份片子也是挑選《賽德 克.巴萊》,也將上下集包場。同事小馬問我,這樣安排可好?我說,百分之百支持。今年初我們就宣布了要支持國片,這不是口號,而是行動。從編輯部的選材到 商周電影院的選片,我們都盡量朝此方向。我跟同事說,現在國片的平均水準還不能跟國際大片相提並論,但是先不要嫌棄,要支持這塊土地的原創文化,給它們長 大的空間與養分。

除非,你不在乎這塊土地是否有原創作品,你也不在乎我們的孩子是喝別人文化的奶水長大。

我是看雙林雙秦電 影、聽蔡琴、李建復民歌長大的。還有,楊麗花與史艷文。我高中時候就讀國樂班,主修革胡。我的成長記憶,若刪除台灣的娛樂文化,不管是通俗或小眾,絕對無 法變成今日的我。我與在美國紐約長大的人,思考與行為不同,儘管小時候的教科書對於霧社事件等台灣歷史的紀錄寥寥數語,但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感還是深。影 響至今,我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總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根在哪裡?

曾幾何時,我們孩子的電影院記憶,變成《哈利波特》、《變形金 剛》。他們的童年偶像崇拜,當時也不會是台灣人。因為父母、同儕不看國片,所以,他們的成長記憶是沒有國片。因為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較多,所以他們的飲食與 價值觀,也在童年已然西化,可樂與麥當勞、披薩是他們的天堂。

他們將如此長大,變成一個沒有自己的電影的世代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台灣的唱片產業已然沒落,台灣的電影工業也是如此,我們還有多少自己的原創作品?我們的孩子將成長於一個沒有自己電影、歌曲,甚至閱讀物的環境嗎?

我 不希望如此。

我人微,但還是想螳臂當車,希望號召更多的「螳螂」跳出來,共同阻擋全球化的浪潮吞沒我們的電影-這個社會的文化發聲權。你最 近看了國片嗎?在《海角七號》的影響下,台灣的電影工作者又回來了,推出不錯的作品。使得今年暑假的國片放映數量之多,多年不見。這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你 可以有兩種支持的行動:一,到電影院買票看國片,一張首輪電影票只要二百五十元;如果你是老闆,更棒了,企業支持包場國片。一場不過數萬元,就能夠兼顧員 工同歡與支持國片。

你我都可以讓這件事情發生:讓下一代可以唱我們的歌、看我們的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