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or姐的忠告

1 : GS(14)@2011-01-17 22:17:20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040&start=585

對無家底的八十後,他們肯聽入耳的,好像只剩下陳雲那類革命論。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40801&d=1394

  ... 香港面臨的是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有兩個工具,第一個是和平的選票,即是民主充權,第二個是暴力的革命,推翻現行秩序,重建民主。兩個選擇,就擺在我們面前。民主的效益比暴力革命好得多,民主是理性的選擇,因為暴力革命之後,始終要回到民主。然則,香港的富人階級誤以為窮人不會走上暴力革命以開啟民主的路,於是不斷霸佔資源和設下壁壘,逼死窮人,最終,他們將是暴力革命的締造者。

  股壇聖手、一代富翁曹仁超坦誠表白,他們的一代地產金融炒家,成功踢走英資,掌握地產複製財富的方程式,預支了香港四代人的金錢。他向年輕人擲下戰書,要年輕人另闢蹊徑,找到「五十後」一代不懂得的方法。(5) 我不是年輕人,也不是坐享地產套利術的老資產階級,但我不妨提出我的方法。正如本文開首說的,地產壟斷是政治問題。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政治鬥爭,恰好是地產霸權不懂得的方法。」



以上引文,比 "I have a dream" 演說和毛語錄更振奮人心,尤其是昨日現場聽完英年早 "挑釁" 後,更加熱血沸騰,對嗎,八十後們,革命家們 ?

敬告各自以為士 "革命家",請細味 "讓子彈飛" 接近完場的一段情節 : 眾土匪喊籲鵝城小民加入革命。然而小民只想從中抽水,只會龜縮,結果只有四個土匪衝鋒陷陣。四人幹掉假地主時,鵝城民眾仍未相信地主強權已倒,到四人一再遊說才敢走出來。可是民眾一旦不再龜縮就一哄而出,四處搶掠,坐享其成。革命表面勝利,之後呢 ? 鵝城的制度,社會結構有否完善 ? 鵝城民眾各自抓到丁點利益後,鵝城還是一切照舊。

可不齊家,但唔先修身就想治國平天下,邊有咁易 ?

對無家底的八十後,小妹多年來之忠告 :

- 留意那一行業可像團購,乳酪雪糕般帶起熱潮,中港仍未有既,移植來港。這些潮流行業,往往是 winner takes all,而這 winner 通常就是食到 1st mover advantage 者,而非行先死先者

- 把心一橫,做一門保証經常上報刊投訴版,但法律上咬你唔入之勾當,賺到一桶金後,把公司清盤,改名換姓轉行

- 決心效法陳學殷或陳振聰絕對是條出路,但際遇呢家野並非個人所能控制,有時唔恨得咁多。總之,若能 "泊到個好碼頭",甚至有機會從此 "埋街飲井水",唔好做到佢地咁,見好唔識收

- 自問只能做平凡人,不能當 outlier,立志學 inv168.com 的價值人,千方百計令自己人工能與 master pay scale 掛勾,絕非代表你不夠上進,只代表你做了個 risk adverse 的決擇

- 專注做好一件事才再想第二件事。例如學師煮拉麵,自問一係唔煮,一係要做到至少 "豚王" 咁,要大家排隊幫襯。呢件事,通常是指一門手藝,多於一個 degree。唔好樣樣學到半桶水,更勿只識其教科書理論而不曉其實戰秘技。"通識" 這兩個字有時幾誤人子弟,會令貴子弟周身刀,無張利,與無刀旁身無分別

- 懂多一樣語文 / 方言比盲目讀多個 degree 有用

- talk 得,能像街邊賣神奇百潔布的大嬸般,外表平凡,絕非所謂 "presentable",滿口鄉音,但可令向來挑剔的你不自覺掏出銀包。最優秀的 sales 就是你心目中的良師,你就算唔打算幫襯佢,你都會放下手上工作,推遲約會,專心聽佢生動的 lecture,正如小妹每次重溫 "金價點睇2" 時,身邊手機一直在響也不理

- 就算無錢買股票,炒商品,也要 keep track 而家邊個 sector 當炒,邊樣唔再炒,就算不用買米,不用租鋪,也要知米價,鋪租 。抱著這目的讀點歷史也有用。對經濟周期,行業潮流周期愈熟悉,到你開始儲到投資起始本金時,你行冤枉路的機會,總比對此無準備的少。絕大部分行業,政策,經濟周期重要變更,絕非忽然,而是有不少大家視而不見之趨勢,配合一些偶發事件作催化劑而成

- 培養觀人於微的能力,即所謂 sensitive to peoples' feelings,能道出別人未說出口的需要,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睇問題。長輩們口中的 "話頭醒尾" 既後生仔,就是指具備這種能力的後生仔。不肯練就這種能力的年青人,多不會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只會頭腦簡單地 label 那後生仔 "擦鞋"

- 培養聯想力。所謂聯想力,就是黃國英經常掛在口邊的是川銀藏案例。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2878

  某日開餐之際,忽然地震。震盪輕微,沒有大礙。自身平安,常人多不太著緊,但是川卻如箭在弦,當時未有互聯網,唯有靜候新聞來報 –「橫濱地震,全市大火!」「好慘啊!」驚慌流淚,是正常人的反應。但是川卻立刻判斷:「東京全毀!」

  據是川在自傳憶述,有此念頭,純粹基於常識:大阪距離震央甚遠,亦感震動,強度必猛。橫濱、東京近在咫尺,應不能倖免。霎時諗通,很難;化成商機,極難。是川估計地震中會有大量房屋被毀,立即狂掃可作起臨時房屋的馬口鐵板。

  是川立刻閃電進攻,要在人們看到全局前,以市價狂掃馬口鐵。批發商雖然身為sucker,但見有人無啦啦一口氣買入萬張馬口鐵,仍是滿腹狐疑。為免被識破,是川忽悠對方,說是賣往韓國。交收妥當之後,號外傳來:「關東大地震,東京全毀!」馬口鐵頓時奇貨可居,大升十倍,那老闆悔不當初,揼到爆燈。

  凡有新事件、資料和政策等催化劑(catalyst)出現,價格會由原先的平衡(equilibrium)轉移。看見別人看不到,說得簡單點,是指先於對手,意識到移動的方向和幅度,以原先的荀價入市,待別人瞭解全貌,一擁而上之際,於新的平衡出貨食胡。換句話說,是川之所以大賺,他超前看到「未來」的需求和市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