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宏觀經濟基本面及消費增速下行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發展遇到一些困境,這其中既有舊問題也有新隱患。因中小企業對於中國經濟乃至社會民生影響甚大,如何解決當前困境就顯得十分迫切。
8月20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明確要充分認識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抓緊解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在2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央行、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就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答記者問。
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可以用“五六七八九”來概括,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足見其對中國經濟乃至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不過,當下中小企業景氣度似乎不及預期,如國家統計局月初發布數據顯示,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4%;中型企業PMI為49.9%,小型企業PMI為49.3%,雙雙處於榮枯線以下,由於PMI指數具有先導作用,各界擔心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中小企業的表現會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欲解決當前困境,無疑需要從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入手,除了市場需求等涉及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因素外,稅負與融資是目前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過去幾年,政府一直力推減稅降費,過去5年累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超過3萬億元,日前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將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預計全年降成本1.1萬億以上。不過如此規模的減負,受益者主要是財務等十分規範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由於稅收征管加強的對沖,減負感受不甚明顯,這從今年前七個月全國稅收收入增長14%,遠高於GDP增幅可見一斑。
因此,未來減稅降負應該更加傾向於中小企業。諸如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提升年納稅所得額上限;對享受暫免征收增值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將目前月銷售額3萬元適當提高;以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清理對中小企業的收費,提高財稅政策支持精準度,確保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等。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老問題。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近期公布的數據亦顯示7月份新增貸款超預期,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行,不過中小企業融資難依舊。問題出在傳導機制上,比如此前資金寧願在金融系統“空轉”也不願貸給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大企業信貸需求“來者不拒”,對中小企業卻“置若罔聞”。
改變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的“歧視”,需要從疏通傳導機制和營造公平的市場主體競爭環境兩方面著力。銀監會日前發文要求銀行不盲目抽貸斷貸,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同時規範銀行貸款行為,要求不得協商約定或強制設定條款進行貸款返存等;而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則強調,要對國有和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
此外,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以新三板、地方股權交易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也有助於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總之,當前中小企業遭遇困境,既有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共性原因,也有融資難、負擔重等特有的因素。要盡快解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重點應從當前急需破解的融資和稅負方面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