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企1700億酒店資產剝離肇始:六大公司接盤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4/0NMDcyXzM1NTI0NA.html

\

8月1日,中國移動集團所屬重慶麗苑大酒店被無償劃轉給港中旅集團。這是在2010年1月國資委提出剝離重組央企非主業酒店資產後,正式啟動資產剝離的實質性進展。

本報記者從一家研究機構獲得的數據顯示,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中央企業都存在規模不等的酒店資產,全部央企約擁有2000家左右酒店,涉及本次調整的央企酒店資產約1700億元。

本 報記者同時獲悉,國資委已經確定了接盤這些酒店資產的企業名單。接近核心消息源的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包括華僑城集團公司、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港中旅集團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在內的6家央企,將吸納目前分佈在各大央企的酒店資產。

「整合過程將從現在開始持續三至五年。」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在上述6家「接盤者」中,華僑城、南光、中化、中糧等四家公司的集團主營業務包括酒店,國旅與港中旅尚未在主營業務中體現出酒店相關業務。

剝離重組序幕

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中央企業非主業酒店資產剝離重組工作將先行推進

國資委進行央企非主業酒店資產剝離的動作實際早有信號。

本報記者注意到,國資委早在四年前就開始了對央企酒店的調查工作。而從國資委公開提出剝離央企酒店資產,到正式大規模剝離重組,也差不多經歷了一年半時間。

本 報記者瞭解到,2007年,一則名為《關於開展中央企業所屬賓館酒店類單位情況調查》的通知就已經下發給各央企,該通知要求摸查中央企業集團總部及各級子 企業投資開辦的賓館、酒店、接待中心、招待所、度假村等單位。2008年9月國資委再宣佈,選定兩家會計師事務所為電力電信行業賓館酒店的財務進行抽查審 計。

國資委此前為這次工作進行規劃:整個剝離重組計劃將按照行業整體推進,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央企業非主業酒店資產剝離重組工作將先行推進。

由於之前已經有抽查審計基礎,中國移動集團所屬重慶麗苑大酒店成了先行推進剝離劃轉的央企酒店資產之一。

不過,這僅僅是電信類央企剝離酒店資產的一小部分。去年3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僅中國電信旗下通茂酒店控股,就擁有11家星級酒店,資產約為24億元,佔中國電信總資產0.4%左右。

「國旅現在正在談,但是今年還沒有我們什麼事,能接盤到酒店的幾率並不大。目前幾家都在積極協商中,具體每家進展到什麼程度還不確定。」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薛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麼多資產,這麼多人,改資產改人,這才剛剛開始。」一位國資委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諮詢時說。,按照國資委的計劃,酒店資產剝離重組工作至少要用三至五年。

剝離方式強調「雙方協商」

剝離央企酒店資產有多種方式,包括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市場轉讓等

據本報瞭解,中移動旗下重慶麗苑酒店剝離重組是從7月1日開始啟動的,屬於無償劃轉方式。該酒店位於重慶市沙坪壩繁華商業步行街,屬四星級。

作為先期推進剝離重組的央企酒店資產,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各家參與剝離重組企業的關注。此案例可能成為央企非主業酒店資產剝離重組的範例。

但也有企業對此模式的複製性表示質疑。「不可能都按這種模式剝離。實際上,央企酒店資產以何種方式剝離,最終結果如何現在都具有不確定性。」一位接盤企業內部人士稱,國資委在「李榮融時代」,對央企非主產酒店業務剝離是強制性的,而王勇時代更多強調「雙方協商」。

「具 體協商是什麼意思?就是不好說。相關主管部門態度並不是十分明確,涉及這麼多央企,在協商時會遇到各種情況,接收時可能也會分類。」上述內部人士表示。而 國資委人士也表示,剝離央企酒店資產有多種方式,包括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市場轉讓等,主要思路是要把這些分佈在各大央企的酒店資產,重組到以賓 館酒店為主業的優勢央企中。「國資不流失是前提,如果賣上好價格,招拍掛都行。」

中鐵二局下屬花水灣名人度假酒店和檀木林酒店是西南兩家知名酒店,資質良好,將採取招拍掛形式剝離。

但央企的酒店資產剝離並不容易。在上述人士看來,央企耕耘酒店業務多年,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有的優質酒店資產,企業不一定願意交出來,而有些資產質量不好的酒店,在劃撥出去的過程中,「接盤者」吸收的願意也不強烈。

而且一些酒店的產權與企業、政府的辦公樓是同一個產權,分割難度較大,這都是剝離重組面臨的現實難題。據瞭解,此前如家集團曾試圖收購中國郵政剝離的一個酒店,但酒店和企業的辦公大廈屬於同一個產權,無法分割,如家最終只能以租賃形式運營該酒店。

接盤者佈局酒店「蛋糕」

即使按照6家「接盤者」均分計算,每家也將會有數百億資產歸於旗下

港中旅接盤重慶麗苑大酒店,也成了六家接盤公司中的「先頭兵」。

按照此前規劃,港中旅有將酒店經營與相關業務進行獨立拆分上市的意向。

目前港中旅擁有管理權的集團獨資、合資、合作酒店以及委託管理的酒店近60家,此外,還投資了北京希爾頓酒店和西安凱悅酒店。2010年,港中旅酒店業務收入為7.65億港元,較上年增長19.1%。

「目前還不確定最終會有多少家央企酒店併入港中旅。」但一位機構分析師表示,即使按照6家「接盤者」均分計算,也將會有數百億資產歸於旗下。「無論以何種形式重組,港中旅都將從中獲益,對於其酒店單獨上市都會有推動作用。」

中國國旅是此次接盤公司中唯一沒有酒店業務的公司,但其董秘薛軍表示,目前國旅正在三亞著手進行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建設,與當地免稅城業務相結合。「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在業務中加上酒店。」

而參與接盤的中糧集團似乎早有準備。本報記者瞭解到,中糧集團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便開始進行酒店投資與管理,目前中糧旗下擁有4個酒店品牌、16家不同星級酒店。

華僑城總裁辦行政總監關山表示目前尚不能透露相關進程。但目前,華僑城已有3個主題酒店群落投入運營,5個主題酒店群落在建,擁有超過40家酒店的規模。2010年,華僑城集團在包括酒店業務在內的旅遊綜合業務收入上達到了106.78億元。

上述國資委人士表示,通過央企酒店資產的剝離重組,不排除未來誕生酒店大鱷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