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首席評論丨資管新規細則影響全解讀:門檻降低有利於擴大投資人群

導視:

“一行兩會”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

如何影響21萬億銀行理財未來發展?

個人投資者買銀行理財產品要有哪些思路轉變?

新規又將如何引領資管行業轉型?

嘉賓:

張珺 君富投資執行董事

董希渺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文字實錄

張媛:各位好,這里是《首席評論》。從4月份資管新規正式落地以來,7月20日,“一行兩會”又是“三箭齊發”,公布了配套資管新規的細則,涉及到從商業銀行到券商機構,再到信托,都受到一定影響,我們究竟該如何解讀這個配套的細則以及對於行業的影響?而作為每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又會怎樣呢?先看小片。

在“資管新規”正式公布3個月之後,7月20日,“一行兩會”三“箭”齊發,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央行當天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同一天,三份相關征求意見稿也對外發布,即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證監會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隨著重磅新政“落地”,從理財市場到A股市場,從商業銀行到券商機構乃至信托行業,都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資管新規細則公布,傳遞哪些信息?

張媛:歡迎兩位今天做客演播室,怎麽來看待這個時候發布這個配套細則?

張珺:資管新規傳遞了一些積極的信號,首先我們應該從監管的智慧來理解一系列的推出,最早在去年的11月份推出了資管新規的征求意見稿,在今年的3月28號、4月27號以及7月20號推出來的這一系列的細則,其實你看監管是有步驟地一點一點在釋放一些監管的信號。

張珺:過渡期延長給機構參與者更多調整時間

張珺:首先去年11月份的時候,它給的整體的過渡期期限是到2019年的6月30號,實際上在今年的新規細則推出來的時候,大家會看到征求意見稿之後,延長到了2020年的年底,那麽在時間上給機構留了比較大的整改和調整的余地。實際上大家能理解,大的原則並沒有變,去杠桿在適度地放松,在這個過程里面漸漸讓各個機構參與者慢慢有時間來調整,這是我們在這個信號里面理解到的一些東西。

“理財新規”如何規範銀行理財?

張媛:很多人也提到配套細則的出臺,其實對於行業來說,對於商業銀行到機構券商,甚至到信托,會產生行業的震動,這涉及到比如說30萬億銀行理財未來的發展,怎麽來看待?

董希渺:應該說這個時點發布三個配套的執行的要求跟細則,這個是很有必要的,總體上也是延續了資管新規的監管框架,第一方面資管新規正式發布之後三個月了,細則對三個月的執行情況進行一個回顧,或者說調整,這是一個。第二個,資管新規本身是一個原則性的框架性的規定,本來就需要細化相關的要求,比如對銀行理財有一些細節方面的要求。

董希渺:銀行“理財新規”方向未變,邊際放松

董希渺:第三,它本來在一些細節上,確實從前期執行來看,進行一些調整,就是說有所放松,所以我們8個字概括,方向未變,邊際寬松。從銀行理財來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定,當然它還在征求意見。現在銀行理財的監督管理辦法是2005年發布的,那叫暫行辦法,到現在,前後14年了,一直就沒變,2014年原來的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銀行理財監督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2016年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但一直就沒有公布,等資管新規頒布之後,現在正式出臺了這個征求意見稿,我想很快就會正式發布。

董希渺:“理財新規”影響21萬億銀行理財市場

董希渺:應該說對整個銀行理財市場,這個確實會帶來很大的變化,當然這個變化現在應該是21萬億會受到影響,為什麽說不是30萬億呢?到去年2017年底,整個銀行理財規模接近30萬億,但是這包括保本跟非保本理財,所謂的資管新規約束的是非保本理財。

董希渺:“理財新規”可謂銀行理財業務“基本法”

董希渺:到了今年上半年,6月底,這個規模是到21萬億左右,應該是這麽一個體量。應該說這是銀行理財歷史上14年之後的一個重大的管理的規定,是銀行理財業務的一個基本法。我覺得變化有幾個方面,銀行理財的投資、銷售,以及估值等等方面都有一些大的調整跟變化,老百姓比較關心的,包括銀行理財起售的金額,從5萬到1萬,這也是非常大的變化。

張珺: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至1萬利於擴大投資人群

張珺:關於投資起點的變化,投資起點從5萬降到1萬,其實是讓更多的比如說原來三四線經濟不太發達地區的一些人的錢,進入到這個理財池子里面,它是有利於整個銀行理財的基量的,這個其實對銀行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張珺: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 投資者需提高風險認知水平

張珺:另外還一個,就是關於凈值化,這也給普通的投資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它對風險認知的調整,未來可能沒有保本理財了,甚至在預期收益這種措詞上,銀行在理財指導的時候都在銷售端會有一些重要的變化。可能在銀行買理財產品的中小投資者,要對未來產品的風險敞口有比較清晰的認知,以及對產品的投向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所以這也是一個投資者教育的很大的變化,也是積極的變化。

董希渺:具體說,我覺得這些執行的要求跟細則,跟資管新規在邊際放松上,具體來說,我覺得有這7個方面,第一就是過渡期的整改更加靈活,能夠減少金融機構整改的壓力,降低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沖擊,資本市場做出了非常積極的反應。第二,再次明確公募產品可以投資非標準類債權資產,有助於表外信用的修複。原來並沒有禁止公募產品投非標,這次是再次強調可以投非標。

董希渺:這就給市場一顆定心丸,因為非標的資產大多數還是比如說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的投向,再次明確可以投,事實上整個銀行理財投非標比例在20%左右,也是不小的,相對整個20多萬億的總量。

張媛:這是過往雖然沒有明確你可以投非標,但是實際上在投的過程中還是有門檻的,因此被行業認知為不可投非標,所以這是一個明確的變化。

董希渺:“類基金”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將成為短期理財轉型主要方向

董希渺:第三個,凈值化轉型的要求更加明確,這在資管新規里面也非常明確了,這次是給凈值化轉變提供了更好的空間,現階段就可以多發一些基於低風險策略的現金類的管理的產品,通俗的說,我可以發一些像貨幣基金差不多的類貨幣基金的類基金類的產品,來滿足原來對保本理財,對穩健銀行理財產品需求,同時減輕了銀行理財產品轉型的壓力。

張媛:這一條變化對於普通投資人來銀行買理財產品所產生的影響是什麽呢?

董希渺:銀行有更多的基於低風險策略產品給你提供。

張珺:公募理財產品將可投資股基

張珺:它其實最有利是基於整個客戶的分層和客戶畫像,其實從5萬降到1萬,我們在這個里面引進了很多新的理財客戶,這個基量增加了。還有一個,除了投非標以外,原來的公募理財只可以投公募基金的債基和貨基,目前這一部分公募理財可以介入股基,其實方便我們在整個客戶畫像中間把風險敞口由高到低不同的客戶篩選出來,用產品來篩選出來,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積極的信號。

董希渺:降低了公募理財產品的起點,有利於增強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從5萬到1萬,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我本來有個3萬塊錢,本來只能去買基金,現在可以到銀行買理財產品,對銀行來說有一點好處是什麽,增強了銀行資金募集的能力。

資管新規如何助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張媛:一方面是說,對於整個資金真正引導到實體經濟當中的資金的需求方特別有效,同時對於整個行業中的參與方,回歸本源是有強規範作用,可以這麽理解嗎?

董希渺:可以,沒問題。我覺得最重要一個對實體經濟是傳遞了一種信號,而且穩定了大家的預期,傳遞了什麽信號?金融監管會根據實體經濟發展,整個經濟基本面,它有進行調整的可能。

張媛:這是監管的智慧。

董希渺:對,傳遞了信號,穩定了市場預期,這是信號跟預期管理上的。它還預留了比較多政策的空間,包括對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下一步會出臺標準,根據這樣一個監管導向來說,我們預計在對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會有所放松,那麽非標的空間就更大。

監管協同傳遞哪些信號?

張媛:因此你提到這里面之所以說這次“三箭齊發”效果影響非常的深遠,比如說看到“一行兩會”是同一天步調一致出臺文件,因此這是不是也體現了一個監管層面的協同呢?

張珺:“一行兩會”三箭齊發 體現監管智慧

張珺:有一些是有彈性的,有一些是底線是不動的,而且在三箭齊發的時候,互相之間是有銜接的,底線不放松是肯定不放松的,一層嵌套是不放松的,所有的不管是銀行還是信托,包括基金子公司,這一層嵌套是不會放松的,但也有一些整個的監管彈性,我覺得就是這個還是回歸到我們之前監管智慧,我是覺得它是讓多元的監管平滑地成一個組合拳,來讓市場放棄非常強烈的波動。

董希渺:金融監管協調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董希渺:我覺得確實體現了金融監管協調相比之前有很大的改進跟提升,應該說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之後,我們看到整個架構上就體現了這一點,在國務院金融委的領導下,我想這是第一次在資管新規這個領域,資產管理這個領域,第一次一起發布三個規則,讓三個規則互相呼應,互為補充,這個是對金融監管協調很好的詮釋,給市場一個導向,也給市場傳遞了信號,金融監管比以前更協調,金融監管的步驟,大家相互配合會更好。

資管新規對市場機構參與者有哪些影響?

張媛:所以怎麽看,比如看到針對於機構都是資管業務怎麽做,怎麽運作計劃都是在怎麽做這個層面出這麽細則的指導意見,因此怎麽來看這對於整個市場當中的參與主體,比如說有證券資管、證券子公司,有基金還有信托等等,這對於行業的參與者來說它們之間會形成一個什麽樣的變化?

張珺:有助於各類資產管理人強化專業特色

張珺:我覺得給市場主要傳遞了一個就是各個有特色的資產管理人的形象,因為比如說像保險,像信托,像銀行理財,原來更多地扮演資產委托方的角色,像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公募基金甚至期貨子公司的一些管理人更多扮演了受托人的角色,在這里面是因為它本身的能力不一樣,比如像券商,它的核心能力可能是投行,它可能在債券和ABS以及在對上市公司和非標公司的理解上面,對行業的理解上,可能比銀行的信貸貼得更近,這也是一個不同角色和不同能力的體現。比如在期貨,期貨子公司的角色上面,它可能對大類商品,包括衍生產品,以及股指期貨和其他的一些複雜性交易品種的資產管理上面,它的能力可能會優先於銀行以及保險,對原來像銀行、保險、信托以委托人的面目在市場上展現的機構來說,他們重要的是做好大類資產配置,讓更多比如說我把我的商品、指數、海外、國內,其實對更多的保險公司來說,他們大類資產配置,只要讓資金不空轉,就已經解決了他重要的資產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那麽我就覺得多元金融,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能力不一樣,是根據它行業的角色決定的。

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底 之後如何規範資管行業發展?

張媛:整個資管新規之下的細則的解讀,我們已經聊得很充分了,但是這是一個過渡期,雖然過渡期延長到2020年了,因此我想請問,過渡期之後呢?那會變成什麽樣呢?

張珺:其實是這樣,在這一系列組合拳里面,要釋放給市場的核心要控制金融風險,把杠桿降下來,所以我剛才說有彈性有底線,比如防嵌套是底線,實際上在這個過程里面如果到2020年,我們迅速或者合理地或者有效地把金融風險控制在一個合適的籠子里,以及我們的杠桿降到合理的一個倍率,我覺得更嚴苛的政策也不太可能在下一個階段推出來,重要的是讓整個市場自治,以及讓整個市場多元的產品,以及多元的投資人在這個池子里面都有各自存活的余地,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張媛:董老師怎麽看,方向不變,邊際過渡期寬松,那麽之後呢?

董希渺:之後我覺得大家對銀行理財來說,利用這個過渡期要加快轉型,過渡期之後,我想總體來說要回歸到受人之托,代客理財這個本源上來,過渡期結束之後,銀行理財業務會出現四個變化,四化,第一是從產品形式上來說凈值化,這毫無疑問,預期收益要向凈值型轉變,利用過渡期,現在凈值型產品比例不斷上升,過渡期結束之後,以凈值型產品為主,所以產品形式上是凈值化。管理上是專業化,大中型銀行要成立理財業務子公司,資管子公司,我想這個辦法出來之後,很快就會第一批資管子公司獲批,通過資管子公司發行理財產品,運營更加專業,管理更加專業,投資更加專業,資產配置能力更強。第三個是技術上數字化,要用大量的金融科技的手段,大數據、人工智能,打造一個集投資、風控、銷售等為一體數字化銀行理財管理平臺。第四個就是發展方向上更加普惠化,體現在幾點,剛才說了普惠化,銷售起點從5萬降到1萬,還有更多的發行基於低風險策略的產品,讓普通投資者有更多的選擇,銀行要告別過去相對高高在上的這種形象,走入大部分的投資者的心目中。

張珺:我覺得除了銀行理財和銀行資產管理人之外,比如說債券、期貨、信托,它們需要有兩個能力,充分發揮證券公司本身的投資銀行能力,以及它的資產證券化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多元和高風險、風險敞口可比的新的理財和資產管理產品,我覺得這是兩個新的能力,這是這類機構投資者的核心能力。

《首席評論》出品

本期節目

主持人 張媛

編導 芮曉煜

制片人 尹淑榮

責編: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