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經濟轉型,加快打造都市圈,浙江擬再建7條城際鐵路,促進4大都市圈的發展。
近日,浙江省發改委對《浙江省都市圈城際鐵路二期建設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下稱《規劃》)進行公示。公示報告顯示,二期建設規劃的研究範圍為浙江省四大都市圈,即杭州都市圈、寧波都市圈、溫臺都市圈以及浙中城市群。本輪規劃建設線路7條,線路總長440.4公里,新建車站99座。
近年來,隨著浙江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城市化水平逐漸提高,浙江省四大都市圈已經進入了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各都市圈內城市的城區區域擴大,人口增加,以大城市為中心,與周邊城市的經濟交流急劇增加,逐步形成了都市圈內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協調聯動發展的都市圈新格局。
不過,隨著中心城與周邊城市之間交通壓力、能源和環境壓力與日俱增,利用大容量的都市圈城際鐵路是解決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中心城市與副中心之間交通問題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浙江省都市圈上一期建設規劃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二期規劃。
2014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批複了《浙江省都市圈城際鐵路近期建設規劃(2014~ 2020 年)》,至 2020 年,批複啟動實施 11 個項目, 總里程 452.4km,總投資約 1305 億元。這也是浙江都市圈的一期規劃。
其中,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杭州~海寧、杭 州~臨安、杭州~富陽、杭州~紹興四個項目,總里程 132.2km;寧波都市圈規劃建設寧波~余慈、寧波~慈溪、寧波~奉化三個項目,總里程 154.6km;溫臺都市圈規劃建設臺州 S1 線、S2 線兩個項目,總里程 67.6km;浙中城市群規劃建設金華~義烏~東 陽、義烏火車站~義烏兩個項目,總里程 98km。另外溫臺都市圈中的溫州市域鐵路 S1、S2、S3 線已批複,其中 S1、S2 已開工建設。
此次二期規劃的7條線路包括杭州都市圈的杭德線、紹興旅遊風情線(利用既有)。寧波都市圈的寧象線,溫臺都市圈的臺州S3線、臺溫連接線、溫州S3線二期工程,以及浙中城市群的金武永東線。
其中,連接杭州與德清的杭德線,之前規劃的長度為34.1公里,設站11座。此次調整為13座,總長度34.6公里,其中地下線路占56.3%。此前浙江省發改委召開的杭德線系統制式研究論證會指出,杭德線作為2022年亞運會交通配套項目,已列入省政府考核相關市縣區政府的責任目標,明確建設周期為2018年到2022年。
本次規劃的7條線路里程大多在30到60公里之間,采用動車組和地鐵制式,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至160公里/小時,平均站間距大於3公里,線路串聯了城鎮組團和旅遊景點並設站。從規格上來看,這些線路符合去年國家出臺的《關於促進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從功能上說更接近於遠程地鐵。這對於擴大交通有效供給、環節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優化城鎮空間布局,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規劃》指出,加快都市圈城際鐵路的建設有助於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的合理集聚和分工,增強產業競爭力,加速城市職能和人口調整,拓展區域發展空間。
加快都市圈城際鐵路的建設,促進四大都市圈的發展,也是目前浙江加快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作為全國最早實行省管縣體制的省份,浙江曾樹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不過發展至今,在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浙江省中心城市弱小的弊端也不斷凸顯,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面,與廣東、江蘇存在差距。要吸引人才服務轉型升級、形成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離不開城鎮化平臺的支撐,需要做大做強中心城市。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對第一財經分析,做大做強城市平臺,有利於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發展好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促進產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也提出,要順應城市經濟特別是都市區經濟成為區域發展與競爭主要形態的新趨勢,堅持做強市域經濟與激發縣域經濟活力並重,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型。
未來,浙江將全力建設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加快集聚高端要素、高端產業,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帶動周邊縣區、特色小城市、衛星城鎮的一體化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