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鐵總”)7日在京沈高鐵啟動高速動車組自動駕駛系統(CTCS3+ATO列控系統)現場試驗。
鐵總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中國鐵路在智能高鐵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上取得重要階段成果,中國高鐵整體技術持續領跑世界。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智能高鐵是中國高鐵的發展方向,也是世界高鐵的發展趨勢。智能化是中國高鐵進一步保障安全、提升速度、降低成本的必然選擇。
3月以來,鐵總在在建的北京至沈陽高鐵遼寧段全面展開“高速鐵路智能關鍵技術綜合試驗”。截至5月底,28項試驗或測試項目已完成13項,包括時速350公里“複興號”長編組動車組專項試驗、高速動車組自主化主動控制受電弓試驗、新型鐵路金屬聲屏障試驗等項目,綜合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這些成果也將用於北京至張家口高鐵、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的智能高鐵建設。
據央視新聞報道,6月7日上午8時45分,試驗列車自沈陽北站出發,在京沈高鐵遼寧段沈陽至黑山間運行最高時速350公里。試驗過程中,高速動車組實現了在車站和線路區間自動停靠、啟動、運行等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不同,自動駕駛試驗仍需有司機值守。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次現場試驗,是智能高鐵關鍵技術綜合試驗的重要內容,將為未來高速動車組實現在車站和線路區間自動停靠、啟動、運行等自動駕駛提供大量數據,試驗將持續到今年9月底。
目前,該試驗已完成技術文件發布、實驗室測試、型式試驗、試驗評審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智能高鐵涵蓋了高鐵建設、運營到服務的方方面面,采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BIM等先進技術,全面感知、安全運輸、融合處理、科學決策,推動鐵路從數字化向智能、智慧化發展。
去年6月,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負責人在長春表示,中國正在全力推進智能鐵路藍圖,智能高鐵將實現鐵路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經濟高效、更加溫馨便捷的目標。
今年年初召開的鐵總年度會議把“推進智能高鐵重大科研攻關”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鐵總總經理陸東福表示,全面深化智能京張和智能京雄高鐵技術研究,攻克智能建設、智能裝備、智能運營等關鍵技術;開展京沈高鐵綜合試驗,做好自主化列控、自動駕駛、鐵路下一代移動通信、智能變電所、基於北鬥及BIM平臺的應用系統等關鍵技術的試驗驗證,推進智能高鐵技術實現新突破。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鐵路總公司原副總經理盧春房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高鐵是未來高鐵的發展方向,目前鐵路部門已經實現了網上售票、刷臉進站等服務環節的智能化,下一步在高鐵建設、運營上會進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孫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智能高鐵還處於初級階段,比如刷臉進站、移動支付等服務方面已經做的不錯,但是建設和運營階段的智能化還有很多技術難點待突破,相關技術人才的缺乏則是最大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