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姚余棟:金融開放不是“狼來了”,而是會帶來鯰魚效應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必然要求中國的金融業走出去,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會產生‘鯰魚效應’,將使國內金融業更具國際競爭力,支持人民幣國際化,從而給全球補充流動性。”5月20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

當前中國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措施加速落地,4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銀保監會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其中包括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等多條對外開放具體舉措。

以此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擔憂的聲音。例如中國市場對外資銀行大幅度開放,中國的銀行是否能經受得住沖擊,是否會威脅中國金融安全與穩定?

姚余棟認為,加速金融開放不會有“狼來了”,目前中國的銀行業已經全面領先全球,在防風險和監管標準上更是執行最高要求。例如,中國銀行業在全球率先全面實施了《巴塞爾協議Ⅲ》,而美國、歐盟都沒有完全實施。

5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資產質量方面,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1.7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685億元;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03個百分點。利潤增長方面,一季度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5222億元,同比增長5.86%,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1.25個百分點。

姚余棟指出,銀行業現在壞賬已經逐漸減少、利潤猛增,今年是拐點,明年可能就會否極泰來,銀行業會有一個大的發展。此外,直銷銀行雖然是國外發明的,但成就在中國。中國直銷銀行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國外銀行已經無法相比。此外,姚余棟指出,過去幾年公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產規模已經發展壯大至12萬億元,螞蟻金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企業出海輸出金融科技,都代表中國金融行業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如果加速開放,會產生鯰魚效應。

中國金融行業加速對外開放,未來老百姓可以獲得哪些外資金融產品?姚余棟指出,保險和養老服務可能是將來外資金融機構發力的重點。他指出,中國將來也會進入超老齡社會,需要在全球分散老齡金融產品的風險,包括保險產品具有很大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