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航空物流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日前《民航局關於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出臺。該《意見》是民航搶抓航空物流業發展新機遇的現實任務,也是補齊民航行業貨運發展短板的具體舉措,對加快推進民航強國建設、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扭轉“重客輕貨”思想
近年來,我國航空物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服務能力不強、運行效率不高、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相對滯後,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消費需求仍有較大差距。隨著電商、快遞、冷鏈等現代物流市場的高速發展,航空貨源結構性變化凸顯,對航空物流服務升級的要求不斷提升。
根據《意見》,到“十三五” 末,航空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顯著提升。到 2025 年,機場地面服務質量和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貨機服務覆蓋範圍和腹艙運力利用率大幅提高,形成若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物流 企業,航空多式聯運暢順運行,現代航空物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意見》圍繞深化對航空物流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航空物流效率、大力推進融合發展、完善行業管理和優化實施路徑等提出了9項主要任務。
其中一個是要不斷深化對航空物流發展規律的研究把握,深入研究發展趨勢、準確把握發展規律。航空物流要努力化解環節多、主體多、流程複雜等影響效率的問題,以更短的時間、更高的效率、更少的搬運次數提供高品質的“門到門”服務。行業發展要始終堅持市場導向,扭轉“重客輕貨”思想,實現航空貨運由傳統運輸方式向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躍升。
其次是要著力優化航空資源配置,根據機場發展定位,堅持客貨並舉,放開機場高峰時段對貨運航班的時刻限制,統一協調分配貨運航班時刻,支持航空公司構建貨運航班波,支持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意見》指出,要促進航空物流企業轉型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鼓勵航空貨運企業與其他物流企業通過運營合作、聯合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實現規模化、網絡化、專業化發展,打造完整的物流產業鏈,創新航空貨運產品體系和業務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力。
完善臨空經濟產業體系
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意見》指出,要完善臨空經濟產業體系。強化臨空經濟區戰略規劃的頂層設計,正確處理規模與效率的關系,推進航空港與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的高水平聯動。充分發揮航空物流業的引擎作用,加快形成航空物流與臨空經濟區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共生發展態勢,推動民航業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為了推動臨空經濟區有序發展,2015年7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發布關於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選擇若幹條件成熟的臨空經濟區開展試點示範,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挖掘內需增長潛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對於促進民航業發展、優化我國經濟發展格局、全方位深化對外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日,寧波臨空經濟示範區和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獲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正式批複。我國的臨空經濟示範區增至12個。
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臨空經濟區發展的產業必須是有利於發揮機場優勢的產業,因此,一般選擇重量輕、體積小、價值高以及具有高新技術的產品,通過航空運輸的方式運達銷售地。例如,鄭州空港經濟區剛好抓住了產業梯度轉移的時機,給富士康做配套,富士康主要做手機,手機的時效性很強,飛機運輸很有優勢。
對一些內陸省會城市、直轄市而言,臨空經濟區的建設使得這些城市由內陸變成了對外開放的高地,推動很多相關產業迅速做大做強。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認為,臨空經濟正成為中西部內陸城市跨越式發展的一種全新的動力模式。通過依托機場打造的產業集群,能夠不斷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促使信息、技術、資本、項目等要素加快流動,帶動相關產業鏈條快速發展,推動地方積極地參與到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去,從內陸城市轉身為對外開放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