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川省統計局:汶川地震重災區GDP、居民收入10年增長2倍

臨近5·12汶川地震10周年,四川省統計局5月7日發布了汶川地震重災區十年經濟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地震十年後,災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7年,四川區劃內的39個國定重災縣地區生產總值(GDP)、人均GDP和居民收入均大約是2008年的3倍。

2008年7月,根據《汶川地震災害範圍評估報告》,綜合考慮四川、甘肅和陜西三省的實際情況,國務院確定了10個縣(市)為汶川地震極重災區,41個縣(市、區)為重災區。極重災區和重災區為災後恢複重建國家規劃範圍。

四川省統計局的報告顯示,39個國定重災縣地區2017年生產總值(GDP)達到6829.7億元,總量是2008年(2247.3 億元)的3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個百分點。

10個極重災縣2017年實現GDP 1657.5億元,是2008年的3.3倍,年均增長13.1%,比全省高2.1個百分點,其中茂縣(年均增長15.6%)、汶川縣(15.3%)、北川縣(15.0%)、平武縣(15.0%)、彭州市(13.9%)等地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經濟總量不斷躍升的同時,災區人均GDP水平亦大幅提升。2017年,39個重災縣人均GDP達到42188元,是2008年(13836元)的3倍,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94.5%,比2008年(89.3%)提高5.2個百分點。其中,2017年10個極重災縣人均GDP達到4732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73元,是2008年(13609元)的3.5倍。

報告還顯示,2008年,39個重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0802元,2013年跨過2萬元,2017年跨過3萬元,達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年均增長12.4%。2017年,39個重災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0元,是2008年(註:農民人均純收入4719元)的3.1倍,年均增長13.2%。

2009年以來,災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恢複建設和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09-2017年39個重災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5萬億元。其中,2017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23.8億元,是2008年(1225.2億元)的4.4倍,年均增長17.9%。

災後恢複重建期間的2009年和2010年,10個極重災縣當年投資總額均超過千億元,其中2009年完成1145.6億元,比2008年增長3.4倍。什邡市、綿竹市、彭州市、安州區等2017年投資總額分別為2008年的7.3、7.3、5.4、5.2倍。

災後恢複重建以來,在各項政策引導支持下,災區財政收入的基礎更加夯實,財政實力不斷增強。2017年,39個重災縣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0億元,是2008年(72.7億元)的4.3倍。不考慮口徑變化,年均名義增長17.5%。

分縣看,朝天區、昭化區、劍閣縣、北川縣、青川縣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為2008年的10倍以上,安州區、彭州市、汶川縣、都江堰市、茂縣等極重災縣均為5倍以上。10個極重災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萬元大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