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開墾“電商荒漠”,中澳跨境生意怎麽玩

澳大利亞有2400萬人口,和整個上海市差不多,但與這座正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新零售之城”的地方相比,澳大利亞的電商環境甚至一度可以用“荒漠”來形容。“你說當地人難道不希望有更快的手機網絡和快遞速度嗎?”一位在澳大利亞生活的華人導遊反問。

上周,阿里巴巴CEO張勇飛到澳大利亞,在悉尼緊靠達令港的ICC(國際會議中心)做了一次3000多人場合的演講。他說“有一種鄉愁叫淘寶”,阿里在澳大利亞的跨境貿易將主要服務當地的120萬華人,並將幫助更多本土商戶進入中國與東南亞市場。

據會場里的一位工作人員稱,前一陣亞馬遜也在這里辦了一次會議。讓很多中國人詫異的是,與美國文化十分接近的澳大利亞直到2017年末才正式迎來亞馬遜澳大利亞站點的上線。相比,阿里在墨爾本設立澳新總部的時間更早。從電商視角看,這塊在地緣上相對孤立的大陸必定有它的獨特性與機遇。

張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公司全球化業務的下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數字化的全球供應鏈網絡,整合商品供給端,輸出到更廣泛的市場。以澳大利亞為例,和當地商家去談的是“打包方案”,除了進入中國,未來還會借助電商企業Lazada進入地緣上更近的東南亞。

 

“電商荒漠”也有自提點了

在澳大利亞IT行業工作了3年的華人陳思好像已經習慣了當地“又貴又慢”的電商配送,當地沒有“包郵”一說,普通商品的運費一般在10澳元(1澳元約合人民幣4.77元)以上,大家電要收60~100澳元,他有一次等了兩周才收到網上買的耳機。同城配送如果不加錢,收貨要等4個工作日。更讓他驚訝的是,初來乍到時他花800澳元買了一個空調,上門安裝費要收900澳元。

這是導致當地人不願意在網上買東西的原因。澳大利亞不像中美,沒有電商巨頭,一般是像HarveyNorman、Myer、DavidJones這些電器類或綜合類商場各自開設網上商城,這決定了它們不可能像電商巨頭那樣去整合全國的物流,規模化降低運費。

與國內消費者青睞海淘澳大利亞的奶粉與保健品不同,當地華人對國貨的需求量很大,特別是電子產品,這在澳大利亞並不便宜。小米在當地論壇上被討論得很火,但這個品牌一直沒有官方進入澳大利亞,令陳思有點不解。

天貓曾在澳大利亞推出過一次包郵活動,當地華人圈可謂“奔走相告”,“囤大件”是此時最劃算的買賣。出國前曾在上海生活過5年的陳思說,國內像盒馬這種實時配送模式在澳大利亞是不可想象的,這里人力成本更高,整個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密度又非常不均衡,物流配送很難做。

自提成了這種物流環境下更現實的選擇。記者在悉尼近郊的華人聚集區Hurstville看到,隔三差五會有華人走進一家菜鳥官方自提點的小店,取走從網上買的包裹,或把當地產品寄回中國,順便買點生活用品。像這類自提點目前在整個澳大利亞至少有130家,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也采納了這種形式。

這家自提點的運營方、菜鳥的跨境物流合作公司4PX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會在國內做小集貨,在深圳打包後空運澳大利亞,對用戶來說自提比宅配便宜30%~35%。他們正在與菜鳥聯手拓寬澳大利亞自提點的覆蓋範圍,店面形式上也可以和7-11便利店、加油站等合作。

目前在澳大利亞,菜鳥與第三方服務商是一種多維度的合作關系,同時服務於進出口雙邊業務:4PX承擔部分倉儲、幹線物流、末端配送;菜鳥與當地物流商GlobalExpress在悉尼遠郊建了兩個訂單履約中心(GFC倉),提前入倉代發貨,讓國內消費者5天內收到網購進口商品,在國內保稅模式之外找到一個更適合“長尾商品”的通關鏈路;此外菜鳥也和澳大利亞郵政建立了合作關系,後者的業務重心是幫助澳大利亞中小商家銷往全球。

在張勇看來,物流是跨境貿易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沒有捷徑可走,必須進行長期規劃和前瞻性布局,才有望實現“貨通天下”的願景。目前,中國商家已經能通過這套物流網絡將家具、龍舟等大件商品海運到澳大利亞。

 

建全球供應鏈網

直到2017年末,亞馬遜澳大利亞站點才正式上線,此前這家電商巨頭已經在印度深耕3~4年,投入了數十億美元,這也能看出澳大利亞這片大陸的電商環境與基礎設施的特殊性。張勇在澳大利亞面對當地商戶時說,與亞馬遜不同,阿里巴巴在澳做的是跨境貿易,“並不是賣一些商品到海外市場,重要的是在當地培育起數字化的商業生態”。

陳思說,亞馬遜進來前,公司里的澳大利亞同事網購時看的是eBay,看到他瀏覽淘寶、天貓等國內網站,老外同事會跟他詢問,並驚訝於商品的價格和物流速度,一些人也學著在淘寶和天貓上買聖誕節用的小裝飾品,這些小物件在當地買一個就要5~10澳元。這樣看,華人群體對當地人也有一定的“輻射效應”,天貓海外(出口業務)的潛在客群可能不止當地的120萬華人。

另一邊,天貓不久前在整合了天貓國際、天貓、聚劃算、新零售線下業態等多個平臺後制定了“大進口戰略”。也就是說,同一個海外商家在入華的路徑和銷售渠道上面對的是一個“打包方案”,商品適合在哪個平臺上銷售,就進入相應渠道。這背後不再是天貓國際這個單一業務資源去支撐。

與歐美的奢侈品不同,澳大利亞的母嬰食品、保健品、護膚品等受到中國消費者青睞。據阿里澳新辦公室提供的數據,目前大進口平臺上已經入駐了近2000個澳大利亞品牌,700多個新西蘭品牌。其中八成品牌是第一次在華銷售。

但此前也有個別澳大利亞商戶對以跨境電商方式入華表達了一些擔心,主要關註點在政策監管層面。剛參加過博鰲亞洲論壇的澳大利亞郵政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廷·霍加特(ChristineHolgate)對這些商家說,博鰲亞洲論壇上明確傳遞出中國對跨境貿易與進口電商的開放心態,並鼓勵它們去試一試。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澳大利亞商品入華正進入一個類似於“八仙過海”的模式,不再拘泥於線上單個平臺。比如新西蘭安佳的乳制品可以進入盒馬超市銷售;澳大利亞葡萄酒品牌富邑集團不久前與天貓簽了新零售協議,進入像雲貨架、無人售酒機等多元化場景銷售。第一財經記者從不止一位零售業內人士處獲悉,美國超市Costco有望2019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之前它已經巧妙地借助天貓國際與天貓平臺做過市場測試,並獲得了寶貴的用戶偏好數據。

一張無形網正在編織。在地緣上,與澳大利亞最近的是電商快速增長的東南亞市場,阿里巴巴在這里有Lazada、PaytmMall等電商夥伴以及馬來西亞的在建物流樞紐,中澳之間的跨境生意有沒有可能延伸到東南亞與印度?張勇對此回複記者,“當我們去和各個國家談進口到中國的時候,同時也會看進入東南亞的可能性,這是阿里目前海外布局最紮實的地區”,比如阿里巴巴此前與澳大利亞郵政簽約協議中就有涉及Lazada的部分。整合供給端,建立一個數字化驅動的全球供應鏈網絡,是阿里下一個重要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