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信部:正研究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確定後盡快發布

一季度工業通信業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了良好開局。

工信部總工程師陳因2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業經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推進,去產能降成本防汙染深入實施,信息消費持續擴大,融合應用創新活躍,物聯網產業鏈不斷完善。

他同時表示,國際貿易摩擦升級,國內工業一些行業還面臨較大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壓力。

新動能加快培育

今年一季度工業經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比去年全年快了0.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

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改善,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1%,比去年12月份加快5.3個百分點,扭轉了去年3月份以來回落趨勢。行業發展信心不斷增強。3月份,大中小企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均進入擴張區域,工業用電量、工業出口交貨值等指標與工業生產匹配吻合。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有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的盈利增長相對強勁,表明除了受到去產能的紅利之外,在提質增效上也開始逐步改善,一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占收入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在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過程中,互聯網+、大數據、高端制造等新興業務對於企業利潤貢獻明顯提升。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黃利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工業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了9.6%,快於整體工業增速2.8個百分點,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智能、綠色、高端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增速分別為139.4%、15.2%和29.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7.9%,像城市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通信設備等中高端制造業的投資增速均超過70%。

在去產能方面,工信部對化解3000萬噸過剩鋼鐵產能年度任務進行了分解,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持續推進,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加快落實。與此同時,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開展第三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2017~2018采暖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專項督導。

推動制造業擴大開放

陳因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全局,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推動制造業擴大開放,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工業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是雙贏之舉。陳因透露,將在制造業已經基本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的開放要求,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

“在2018年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將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並且取消在華設立合資企業不超過2家這樣的限制。”陳因說。

據介紹,工信部已經積極配合國家稅則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相當幅度降低汽車的進口關稅,確定之後,將盡快發布。

J.D.Power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梅松林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降低汽車為代表的進口商品的關稅,符合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大方向。中國汽車行業將迎來巨大變化,產品的豐富度將會加強,國外新能源車、智能型汽車,小品牌汽車將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推進

一季度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推進,“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高標準推進,“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深入實施,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加快發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工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1.9%和7.9%,快於整體工業5.1個和5.9個百分點。

陳因表示,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努力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不斷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升級的適應性,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步伐。一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增強中高端供給能力。二是加強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三是以培育高端綠色消費帶動供給質量提升。四是營造有利於提高制造業供給質量的良好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